《饑餓站臺》,好的電影應該能讓人最低成本,get到影片的核心思想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饑餓站臺》,首先這個電影的情境狹小,人員角色簡單,典型的小成本電影,但這并不是缺點,恰恰是因為這樣,所有的主創人員的才會盡心盡力。值得一提的是編劇,這個電影的立意不算新穎,但表現形式確實是標新立異。通過食物的選擇和多寡表現了人與人層級之間的差異。再加上男主在出獄之前費盡力氣想要改變現狀卻難逃粉身碎骨的下場。
隱晦的表示,抗爭會死的很慘,但是順從卻能看到希望。講階級問題的電影一大堆,但是這部電影通過類游戲設定把階級問題具象化到令人發指的地步,新意十足。真得好愛這種設定啊,讓人對情節的發展充滿了期待,迫不及待想知道下個月會到哪個階級,想知道最上面的人過著什么生活,也想知道最下面的人能如何刷新自己的三觀。發人深省也不至于讓看者陷入世界陰暗里產生抑郁。
從主角、主角第一個老室友、找兒子的女演員、心理醫生、抱有希望的年輕室友……甚至很多配角,智者、廚師、最后吃蛋糕的女孩兒……每個人都塑造得很豐滿。我們能從每一個人身上看到他所代表的一類人的影子,能用一部電影講清楚一個角色就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說在短短兩小時內把這么多人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劃上等號是多么難。
給一類人群貼上精確又不帶有私人感情色彩需要非常強的洞察力,但是導演做到了。好電影太多了,怎么才算好,每個人的理解各不相同。我認為,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好電影應該能讓人最低成本get到核心思想。除了一些紀錄片和文藝片,絕大多數的電影是拍給普通大眾看得。如果人們難以想象導演所塑造得電影宇宙觀,不能領悟其中的核心價值,那么這電影拍出來只能拿去自嗨。
它改變不了普通人,更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大眾需要的,是看懂,而《饑餓站臺》做到了。我們都能感同深受,我們知道這些角色代表了現實里的誰,雖然沒辦法很好地表達出來,但是模模糊糊有個影子,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導演想傳達的意思。《饑餓站臺》的明喻、暗喻其實非常多,地球的資源就像監獄里規定好的食物,平均分配大家是夠生存。
但是人的劣根一面就像開始吞噬的黑洞,只要有一個人貪婪,那就像骨牌效應,引起變化,所以看似簡小的監獄,卻是整個社會的縮影。每個人都不會餓死,是不可能實現的。一個社會只要超過2個人,就會有貧富差距。而且根據馬太效應,有錢人往往會變得更有錢,窮人往往會變得更窮,所以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要想讓每個人都有飯吃,沒有人被餓死是可以實現的,但如果要所有人都吃得一樣多是不可能的,在監獄坑或者是在這個社會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