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之前,中國人過年的三大活動是: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
83年之后,過年多了一項新民俗:看春晚。
一檔電視節目改編了十幾億人的生活,1983年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怎么來的呢?
1983年,電視機還沒普遍走進家庭,絕大多數在單位里存在著,公社、生產隊、衛生院、供銷社,普通老白姓已經有看到電視的機會,高層指示央視在春節辦臺晚會,增加節日氣氛。
保險的做法是錄播,提前把節目錄好,大年三十晚上播出。但導演黃一鶴有個想法,現場直播春節晚會,直播有個優點,即視感強,觀眾可以參與進來互動。
現場直播83春晚就這么定了下來。83春晚創造了一個新職業,晚會主持人。
主持人這個稱謂以前在不同單位有不同的叫法:電視臺的叫播報員,廣播電臺的叫播音員,舞臺上的叫報幕員。
馬季、王景愚、姜昆、劉曉慶在1983年成為春晚第一代主持人。
第一屆春晚相聲占據了很大的時長,相聲作品有9個之多,侯耀文石富寬的相聲長達半個多小時,這在現在的春晚舞臺是不可能的。
因為時間掐算得不好,零點鐘聲敲響時,姜昆、馬季還在臺上說著相聲,節目被粗暴停止,切入敲鐘畫面,新年鐘聲響過,也沒有請他們把相聲繼續說完,節目沒表演完就被喊停,這在春晚是唯一的一次,雖然粗暴但顯得可愛。
83春晚的另一個傳奇就是李谷一的歌了。晚會一開始的《拜年歌》,包括和袁世海老師的的戲曲對唱,李谷一共演唱了9首歌曲,它們分別是《拜年歌》《春之歌》《問聲祖國好》《一根竹竿》《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知音》《鄉戀》,《劉三姐》里的對唱、京劇《牛皋招親》里的京劇對唱,這個記錄是不可能再被打破。
誠如黃一鶴導演預測的那樣,全國各地打往春晚現場的熱線電話一直未停,零點報時以后,越來越多的電話點播李谷一的《相戀》。
歌曲《鄉戀》因為采用了氣息唱法,與當時的革命歌曲格格不入,主流輿論對這首歌曲是批判的。但越來越多的點播電話,黃一鶴也不能視而不見,坐鎮直播現場的最大領導是廣電部部長吳冷西,吳冷西思考了一下,覺得還是滿足觀眾過年的愿望,同意李谷一唱《相戀》。緊急騎車去取錄音伴奏帶,節目現場姜昆、劉曉慶拖長了聲音報節目,耗時間,就是在等伴奏帶。
當然這樣的事放在現在根本就不算回事,春晚有一年唱《跟著感覺走》,也被很多人批,但上層一句:大過年的,大家開心就好。
開開心心過大年是春晚不變的主題,那一年還請來了火得不能再火的《少林寺》的兩位演職員。鄭緒嵐現場演唱了《牧羊曲》,半空王玨來了一趟精彩的醉拳,這是83春晚的高潮。
鄭緒嵐東方歌舞團的同事索寶莉和牟玄甫演唱了《夫妻雙雙把家還》《竹林沙沙響》。80后90后今天聽到索寶莉的名字可能無感,但當年索寶莉在內地是相當有名的,洋氣外表,洋氣的名字,辨識度特別高。索寶莉成名后和丈夫移居德國,最新的消息說,索寶莉已在三年前在德國去世,年僅56歲。
世事無常,今天再看83年的春晚你是否又多一重感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