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暖
文麗被婆婆逼的大半夜在樓道大罵佟志。
婆婆的下馬威
婆婆來的第一天,就對文麗挑三揀四、指指點點。
在婆婆還沒有來之前,佟志就已經給文麗說了無數次:我媽好不容易來一次,一定要對我媽好點。文麗也將這句話,植入在了心里。
文麗第一次見婆婆的時候,就覺得這婆婆渾身是刺,不好對付。她處處順著婆婆的意思,生怕發生矛盾。
可不管文麗怎么小心謹慎,還是觸碰到了婆婆那根敏感的雷達神經。
文麗第一次煮米飯,不小心煮糊了,結果,婆婆就故意把鍋底的糊掉的米飯盛到了文麗碗里,給自己和兒子一人盛了一碗白米飯。
文麗看到那碗黑乎乎的米飯,委屈至極。
可是文麗還是把氣咽進了肚子里,硬著頭皮吃下一口糊掉的米飯。
佟志知道媽媽做得有點過分,趕緊和文麗換飯,說自己喜歡吃糊飯,可卻被媽媽伸手擋住了,佟志只好作罷。
文麗默不作聲,想著拌幾口肉也能吃得下去,誰知,婆婆卻將盤子里的肉全部加進佟志的碗里,還說,女人沒必要吃那么多肉。
文麗氣得直瞪佟志,誰知,佟志卻端著碗離開了飯桌,躲到了書桌上,圖個清凈,躲過“戰爭”。
作為女人,我不太能接受佟志的做法。就算是長輩,也總得要有個是非觀念吧,把糊掉的飯全部盛給兒媳吃,算怎么回事?這明明是婆婆的錯,佟志心里也明白,可他卻不去制止自己媽這種刻薄的行為,而是選擇了逃避,這明擺著就是讓文麗受委屈的意思。
佟志的躲避,讓文麗看清了形式。文麗沒有和婆婆大戰,而是忍下怒火,吃完了這頓飯。因為她明白,如果因為這碗糊飯和婆婆大吵,得到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母子倆對峙她一個人,她又何必自討沒趣。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想想結果,如果結果對自己不利,就不要輕舉妄動;同時也要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婚姻生活,有時候也需要我們學會運籌帷幄,動腦比動嘴、動手重要得多。
婆婆恨不得把文麗掰開用,恨不得把兒子供起來。
不僅如此,還一個勁兒地給文麗灌輸:大老爺們哪有進廚房的,家里活都應該是女人干,之類的封建思想,試圖在思想上同化文麗。
文麗曾經試圖反駁過,說現在是新社會,講求男女平等,而且自己也上班掙工資,掙的錢也不比佟志少,家里的活,都是誰有時間誰干,合理分工。然而,婆婆壓根聽不進去,不但聽不進去,還指責文麗懶惰。
文麗不跟婆婆計較這些,看在佟志的面子上,盡量順著婆婆的意思,幾乎不使喚佟志干活,即便佟志干活時被媽媽支走,文麗也不生氣,也更不會因此和婆婆吵架。
因為文麗明白,永遠不要把自己放置在老公家人的對立面上,如果這樣做,就會離失去他不遠了。
我記得胡可曾經在《女人有話說》中,說了這樣一番話:如果你和他結婚,你就一定要接受他的家庭,要不然到最后,這些所有的家庭之間的問題或者矛盾,會消耗掉你們之間所有的愛情,而且,愛情永遠打不過血緣。
然而,文麗的退讓還是沒有換來婆媳的和諧相處。
文麗看到婆婆胳膊上落了一只蚊子,伸手去打時,卻把婆婆驚醒了,文麗的好心換來的是婆婆一頓臭罵。
文麗忍無可忍,抱著孩子叫醒佟志,在樓道里臭罵佟志。可佟志有什么辦法,他也拿自己的媽無可奈何,只好任憑文麗臭罵解氣。
文麗出完氣,也沒有追著不放,最后在女兒給佟志尿了一身的情境下,笑出了聲,這事兒也就過去了。
文麗明白,沒必要把自己和婆婆之間的矛盾,上升成為自己和老公之間的矛盾,如果這樣做,到最后,不就成了“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兒了嗎?
可問題總要解決,不然會被婆婆欺負死,自己才不想在委屈中度日。
所以,文麗就想到了搬救兵。
我想起了《知否》中,盛老太太說過的一句話:這女人呀,過日子一定要用腦子,不能稀里糊涂地叫人欺負,也不能全憑心意地鬧脾氣、置氣、賭氣。
這不,文麗搬出了媽媽這尊大佛,壓壓婆婆的囂張氣焰。
神仙打架
有些話,文麗說出來就是冒犯婆婆,可媽媽和婆婆是平輩,不存在冒犯不冒犯的。
佟志家作為男方,本應是佟志帶著媽媽去文麗家拜訪的,可佟志媽非要拖大拿喬,不肯去,想要在文麗家人面前擺一道,想讓文麗媽先來拜訪她。
但是,讓佟志媽想不到的是,文麗媽也是個狠角色。
文麗爸媽剛坐下,佟志媽就找補說:沒想到你們先來了,我還跟文麗說,我多住幾天熟悉下路線,再過去看你們。
文麗媽不緊不慢地回到:你瞧你說的,你從那天府之國這么高的山上下來,要按清朝那會兒說,得走個把月,多不容易呀,我們盡點地主之誼也是應該的。
佟志媽本想擺譜的,覺得文麗媽先來拜訪自己,自己有面子。卻沒想到,文麗媽話里話外的意思都在嘲諷她,封建思想,不識大體,誰先拜訪誰有那么重要嗎?再說了,我來拜訪你,也不過是進地主之誼,說明我們識大體,不像你,小家子氣,計較一些有的沒的的事兒。
越是修煉得道的,越是不著半分煙火氣。
文麗媽明白這次來的目的,也明白婆婆嫌棄文麗,是因為文麗不會做家務。
文麗媽先聲奪人:我們家文麗打小功課就好,以前在學校是優秀生,現在在單位里邊兒是優秀教師,街坊鄰居沒有不夸她的。不過就是有一點,文麗是我的老閨女,打小我就慣著她,不太會做家務活,好在現在是新社會了,講的是男女平等。我還老給文麗說呢,文麗呀,你真是好福氣,瞧你那笨手笨腳的,要是放在舊社會遇到個惡婆婆,那還不得掉三層皮呀!
不得不說,語言真的是一門藝術,會說話的人,都自帶光芒。
文麗媽沒有直接說文麗笨,不會做家務,而是先說了文麗的優點,就是想告訴婆婆,別一天到晚老盯著我女兒的缺點看,我女兒優點也很閃亮的,是多少人羨慕不來的。人無完人,何必那么較勁兒。
接著,文麗媽又提到了大環境,現在是新社會,提倡新思想,不應該因循守舊,人人都提倡的事情,佟志媽又怎么好反駁呢?
看到媽媽和婆婆過招,文麗的心里別提多解氣了,反倒是佟志緊張起來了。
婆婆并沒有認輸,說起自己的幾個女兒,都是自己手把手教著做家務,現在家務活干的得心應手,到了婆家,常能聽到婆婆夸贊呢。
文麗媽一陣發笑,瞧了四周一圈說:你瞅瞅,他們這屋子才多大呀,能有多少家務活?說句你不愛聽的話,我們家文麗的閨房都比這大。他們倆結婚的時候,我還真有點不愿意,我還說過,讓倆孩子搬回家住,家里地方大,可文麗不肯。要不這樣,您要是不嫌棄,我就讓他倆搬回去住,我也好順手帶帶文麗做做家務。
婆婆一聽,丈母娘要把兒子帶走,那不就成倒插門了嗎?像她這么封建思想的人,怎么能接受兒子倒插門這種事情呢?
婆婆瞬間不吱聲了。
有時候,與人過招,沒必要硬碰硬,找準對方的軟肋,把對方最不能接受的事情拎出來在她眼前晃悠晃悠,或許,就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很明顯,文麗的媽媽這次來,得罪了婆婆。
反其道行之
生活有時候就這樣,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媽媽充當了惡人,文麗就迫使自己當個大好人,當個笑臉相迎的兒媳。
佟志這時候,倒是拎得清,幫著文麗一起哄親娘。
文麗先是夸婆婆身材好,媽媽留下的料子,應該拿去給婆婆做一套當下流行的中西合璧的外套,又說婆婆和自己媽走在一起,外人看起來,婆婆至少比親媽年輕十歲呢。
伸手不打笑臉人,哪個女人不喜歡聽別人自己身材好,顯年輕這樣的話,即便知道這里面摻雜著一些“馬屁”的成分,可還是喜歡的聽的。
這就是人性,《人性的弱點》中有句話說:要懂得在合適的時候,給別人戴高帽。
對于文麗而言,遭遇了婆婆那么多惡意,她心里早已煩透這個多事兒的婆婆,可她還是控制自己的脾氣,反其道行之,去拍婆婆的馬屁,這種反人性的行為,真的很難做到。
其實,有時候,我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只要能做到,對待別人順應人性,對待自己反人性,事情就會很容易事半功倍。
文麗的馬屁一句接著一句,拍的婆婆早已忘記了剛剛在文麗媽面前吃得憋氣,反倒樂呵起來了。
佟志斜著眼瞅瞅文麗,心想:我這媳婦,真是高明呢。
文麗也不是光說不練的主兒,這一邊口頭上拍著婆婆的馬屁,一邊給出真金白銀的實惠。
文麗聽說婆婆愛看戲,硬是省下自己看話劇的錢,給婆婆買了一張梅蘭芳專場的票。
婆婆一聽,喜不自勝。
比起在傲氣地堅持鐘枯萎凋零,還不如在圓滑的妥協中好好生存呢。
我有時候在想,《雙面膠》中的麗鵑,如果有文麗一半的智慧,遇到家庭矛盾的時候,不那么激進,不那么直給,不那么處處想著壓丈夫一頭,壓婆婆一頭,凡是先動動腦子,想想結果,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再去行動,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
婚姻很復雜,尤其是公婆參與進來的婚姻,更復雜。
婚姻不可能完全幸福,我們趁早要接受它殘酷的一面。幸福來臨時,我們不防笑得更大聲點;矛盾襲擊時,我們也需要冷靜看待。
如何取舍,如何反轉,我們應該站在哪種立場、持哪種態度,所有的前提都是,我們想要的結果究竟是什么?
作者:張小暖,愿你我在溫暖而舒心的文字里相逢不晚,共同成長!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