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馬思純、王俊凱主演的犯罪影片《斷橋》,在上映前可以說是備受期待,但是上映不久就因為“斷橋 劇情弱智”上了熱搜,雖然導演李玉也直接在社交平臺發文回應,但是還是難以挽回其頹勢。
在上映的首周末,票房就達到了1.22億,還是非常不錯的,然而截至到現在,上映了25天,票房2.31億,也就是指增加了1.09億。每周末都是觀影的高峰期,但是9月3號和4號的日票房分別為68.1萬和57.2萬元,加起來也只有125.3萬,這一百來萬的票房可以說是十分慘淡了。
說到底,還是劇情的問題。
從預告片看,電影還是很有質感的,馬思純飾演的聞曉雨,在崩塌的大橋里發現自己父親的尸體,崩潰的她想要找出殺害自己父親的兇手,其實從這就有很多人猜到范偉飾演的角色就是幕后兇手了,畢竟咖位在這。
也許是為了提前給觀眾打預防針,所以導演李玉特意強調了,這是一部“犯罪片”,而不是一部“懸疑片”,也就是說,兇手是誰很明顯。
但是就算打了預防針,很多觀眾對劇情還是不滿意,紛紛質疑為什么女主不報警,只要報警了哪來這么多事兒。
對此,李玉再次發文回應,本身拍紀錄片出身的她,看到很多真實事件中的受害人,很多都沒有選擇報警,而是自己復仇,都是因為被極端的情緒沖昏了頭腦,而這部影片也不是重在強調邏輯,而是為了展現人性的惡和復雜。
說得很有道理,但從票房來看大多數網友并沒有買賬。
王俊凱、馬思純、范偉,加上導演李玉,這樣一個陣容,觀眾自然是對劇情充滿了期待,然而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這樣的回應并不能滿足觀眾。
而且對于犯罪懸疑這類的影片,觀眾是有自己的喜好的。本來這種類型就略小眾吧,而現代信息化更新迭代太快了,觀眾永遠期待更新鮮的、更刺激的故事,最好是那種能給自己帶來極大沖擊的感覺。
比如當年的《誤殺》、《唐人街的探案》,火得一塌糊涂。如果說想要看人性的惡,那么現在最當之無愧的就屬東野圭吾的《惡意》了,但現在還無人敢翻拍,而且讀者已經知道內容的前提下,就算拍成電影也會少了很多吸引力。
所以說,好的原創劇本實在是太難了,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圖省事的越來越多,靜下心來搞原創的越來越少。
從現在的趨勢來看,《斷橋》最后的票房估計也就在2.5億左右,能上3億都算是理想了,馬上迎來中秋檔,又有一些新的電影將進入影院,到時《斷橋》就更沒有競爭力了。
這樣的陣容最后票房如此,實在是有些可惜,而且口碑也算不上太好,豆瓣評分6.1,也就是一個剛剛及格的分數。總而言之,現在的觀眾還是很看重劇情的,而且涉及到懸疑犯罪這塊兒,觀眾的要求反而更高,只能說,期待以后的片方能夠創作出更好、更吸引觀眾的劇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