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綜藝越來越卷。
不卷不行。五花八門的新節目越來越多,辦了多季的老牌節目就更得想轍留住觀眾。
有人選擇砸錢請明星加經費,有人則選擇玩出更多花樣。
盡管如此,能讓我一直追到第四第五季的節目,依然不多,《這!就是街舞》算是一個。
和我一樣從第一季追到第五季的朋友很多。
最癡迷的一個,凌晨時分還抱著手機手舞足蹈念念有詞,差點被對象踢出家門。
沒看過的人好奇,會套用雷蒙德·卡佛的名句發問:
當你們看《這!這就是街舞》時,你們在看些什么?
隊長之間的較量?中國舞者的對決?國際舞者的交流?亦或是……想在隊長和選手中找出幾個喜劇人?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跳街舞,我當然是外行,但看電影,我是內行。要我說,我看《這!就是街舞》第五季,就像是看了一部超長電影。
我把它當電影來看,看出了不少門道。
這出以舞為名的大片,前四季是前傳,第五季是正片,要鋪墊有鋪墊,要高潮有高潮,看完正片,我就開始期待續集和外傳。
是電影就有主題。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主題是自由,《花樣年華》的主題是懷舊,《這!就是街舞》的主題則是成長。
與許多以“成長”為主題的電影不同的是,《這!就是街舞》所講述的成長故事,不屬于一個人,而屬于一群人。
一出精彩的群像大戲,在一次次令人目不暇接的斗舞中,逐漸成型于我的腦海。
對了,既然是電影,也就會有類型。
我看到的,是部武俠片。
武俠片中,有天才少年,有奇人異士,有西洋高手,有東洋浪人,有幫扶后輩的前輩高手,有潛心修煉的草根英雄。
江湖之中,有人天賦異稟,自出山起便笑傲群雄,也有人天資普通,靠勤學苦練立足于天地之間。
在街舞江湖中,我前面說的那些人,全都有,我們在電影中看過的那些事,全都會出現。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看到鐘晨又出現在第五季時,心中突然便生出無限感慨。
看過前幾季節目的觀眾,都明白為什么會用一個“又”字。
第一季時,鐘晨就參加了節目。
還記得嗎?他當年演繹過描聲舞《默》,以肢體語言模擬聲音,新奇有趣,讓人大開眼界。
但他的實力,在那時不算太出眾。
和隊友跳齊舞時容易跟不上拍子,被說成是“齊舞黑洞”,“放炮”的瞬間也被有心人精準捕捉,成了被吐槽的對象。
在大神云集的第一季,鐘晨顯得是那樣平平無奇,平平無奇到不起眼。
也很少有人會記得,那一年,他還只是一個大四學生,雖然是“中國Popping第一人”黃景行的高徒,卻依然缺乏比賽經驗。
第四季時,鐘晨又參加了節目,反響卻依然平淡,還是有人吐槽他是回鍋肉,說他在用節目刷臉。
但我清楚地看到,他沉穩了許多,已經為厚積薄發做好了鋪墊。
第五季的鐘晨卷土重來,除了褲子還是那條“半永久褲子”,已經變成了一個全新的鐘晨。
舞技的精進是肉眼可見的,沒有了“放炮”,地面技術扎實穩定,“齊舞黑洞”變成了團隊核心,更重要的是,言談舉止,鐘晨的身上都有了大將風范。
在一支精彩的團體舞表演之后,他這么說:“這支舞蹈,從最開始的中國兵法、排到西方交響樂,再去美國找詹姆斯布朗、又到了埃及……最后我們選擇回到生活里去。真正放克,一定來源于生活。”
昔日青澀的大四學生,如今儼然已經像是半個“一代宗師”了。
這倒讓我想起,王家衛在《一代宗師》里,提出了“三見”。
《一代宗師》劇照
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
鐘晨從中國兵法與西方交響樂里找靈感,融貫中西,這是“見天地”,選擇回到生活里去,這是“見眾生”。
什么是“見自己”呢?
當他選擇在第五季時回到《這!就是街舞》的舞臺時,他已經看到了自己。
成長,本就意味著擁有了直面自己的勇氣。
和鐘晨一樣,馬東杰也是觀眾熟悉的面孔。
在節目中,選手們臺上是對手,臺下是朋友,鐘晨和馬東杰從陌生人混成了熟人,有觀眾調侃,跟隨節目走來,他們甚至變成了“街舞代言人”。
第一季時,馬東杰還是個穿著鮮艷T恤、頂著一頭炸毛短發的精神小伙,到了第五季,他已經“將頭發梳成大人模樣,換上一身黑色衣服”,頭上的黑色絨線帽顯得他仿佛剛從《鄉村愛情故事》的片場回來。
我多年看武俠片得出的經驗是,當一個人發型和造型都變了,意味著他蛻變了。
哪個角色一旦開始穿黑衣服了,那他一定是學到絕世武功了。
戴上黑色絨線帽的馬東杰當上了隊長,不但舞技越來越出眾,甚至新增了編舞的技能。
馬東杰對肢體力量的控制令我印象深刻。如果說第一季他的震感舞震驚了你,那么這一季,他更是仿若外接了一臺發電機,電流穿過身體,每一個節拍、每一處銜接都流暢絲滑,讓舞蹈與音樂完美融合。
這背后馬東杰付出了多少,我們不得而知,但心底都明明白白。
拳擊片也可算是西方的武俠片。在史泰龍那部《洛奇》里,伴隨著經典的旋律,洛奇在清晨的費城街頭奔跑,每天堅持訓練,不是為了贏得什么,只是為了讓自己不失去夢想與熱血。
看著第五季上的鐘晨與馬東杰,我想到的正是洛奇高舉著雙拳昂首挺立的畫面。
《洛奇》劇照
西方拳擊片里的男主,多是中年硬漢,但東方武俠片的主角,往往不是少年就是少女,所謂“江湖代有才人出”,沒有新人,江湖是一潭死水,沒有新人的新故事,武俠片也就沒有趣味了。
這一季的《這!就是街舞》便有許多新面孔涌現。
還記得當年看第一季時,有95后選手出現,大家都直呼年輕,如今,90后都坐進了大師團,95后成了中流砥柱,而 00后選手才是真正的新人。
第一期節目中,有一位看起來很靦腆、有禮貌的孩子周鈺翔,今年才剛剛18歲,卻已經練舞7年了,他最擅長的是震感舞。
還未亮相,就有人竊竊私語,聊起他的過往。
“這是代表著少年隊走到過全世界的孩子。”
有光環,也有實力。
在節目跳了第一支舞,周鈺翔就讓隊長們刮目相看,收到了紅毛巾一條。
首期節目中令人眼前一亮的周鈺翔,在隨后的第二期節目中,因為賽制的關系并沒有登場,仿佛又從主角變成了配角,可到了第三期節目的routine battle環節,他就又迎來了高光時刻。
周鈺翔先是來了一個對于popper來說難度很高的bboy常用動作,在后來的環節,繼續狀態勇猛、速度迅猛,抓住音樂細節展示自己身為popper的狠招。
天才少年從橫空出世到短暫蟄伏,再到驚艷全場,短短幾期節目中,周鈺翔就仿佛演完了一部養成系武俠大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有門派。
傳幫帶,在節目中體現得很明顯,前幾季聞名天下的高手都拉來了自己的后輩,楊凱有徒弟仔仔、肖杰則帶來了徒弟豆豆。
仔仔是一名bboy,最大的特點是很會玩新鮮招數,配合著節奏感極強的音樂,讓人目不暇接。
年輕人當然氣盛,仔仔在節目中用一句話就給新人們打了樣:“不爭第一,如何生存。”
仔仔似乎成竹在胸,但場下身為師父的楊凱,看著仔仔比賽,感覺比自己參加比賽還緊張。
傳承,是一種關切。
跟楊凱懷揣著同樣心情的是另一位肖家班的肖杰,肖杰看到舞臺上兩位徒弟的表演,神情嚴肅中又帶著欣喜。
徒弟豆豆學習了肖杰的風格,還把“耙耳朵”的靈感融入了街舞之中,肖杰看得甚至有點恍惚,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這是一代人與另一代人的互相映照。
看到楊凱夸贊豆豆的對手,肖杰恨不得與楊凱割袍斷義,對徒弟的愛護可見一斑。
我對肖杰的一句話印象很深。
他說:“想讓這個行業越來越好。”
街舞這個江湖,有你爭我奪,有針鋒相對,但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共同的熱愛。
我們可以回到那個問題了:
當你們看《這!就是街舞》時,你們在看些什么?
答案是一個字:
人。
人的成長,人的蛻變,人的過去,人的未來。
什么是街舞呢?這就是街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