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兩檔綜藝的爆火,再加上綜藝、真人秀這類節目越來越火熱,音樂綜藝如雨后春筍一般一個接一個地涌現出來。這些綜藝節目有的一直在堅持,盡管口碑和影響力已經不如當初,就像《中國好聲音》。也有些節目選擇在質量開始下滑時果斷放手,比如《我是歌手》,當然也有些節目純粹是因為效果不理想就沒有選擇再做下去。
在這些已經退出、還在堅持以及新加入的眾多綜藝節目中,最懷念也是最想看的,是已經停播多年的《中國好歌曲》。之所以懷念這檔節目,是因為這檔節目挖掘了許多非常好聽的歌曲,而不是像現在的許多綜藝節目那樣一些歌手唱一些老歌或者別人的歌曲,自娛自樂的同時還想讓觀眾夸他們唱的好。
現在不管是素人選秀類的綜藝節目,還是成名歌手參加的綜藝節目,很多都是唱一些經典老歌,美其名曰致敬、懷念。那些歌兒就在那里不來不去,哪里又需要去致敬或者懷念呢。這就讓我想到了小學時候語文老師評價我寫的作文:“寫的東西只感動了自己,別人看著味同嚼蠟。”
也有些會對一些經典歌曲進行改編,唱了之后再互相吹捧一下改編的多好、多么有才華。咱就是說,這么有才華,自己努力創作點兒作品不好么,何必拿別人精心創作的作品在那兒修修剪剪呢。
包括那些所謂選秀的唱歌類綜藝節目。現在這個音樂環境,缺的是唱功好、嗓音條件好的人么?從來都不缺,缺的是作品,是優秀的好作品。這也是為什么網上總會有當下和曾經的歌曲對比,以前一年能出很多傳唱許久的經典歌曲,而現在借助短視頻可能能火兩星期,之后就無人問津了。
而當年的《中國好歌曲》則是挖掘作品的一檔節目,旨在尋找一些好聽的原創歌曲,《卷珠簾》、《畫》、《當你老了》、《悟空》、《野子》、《從前慢》等等,許多好歌都是因為這檔節目而走進了觀眾的視野。
可惜這檔節目只辦了三季就停播了,不知道是不是潛心創作又名氣不高的音樂人已經沒有那么多了。而許多有名氣的音樂人,他們的創作力度和創作出來的作品的質量也都在下降,大概是因為都在忙著參加綜藝吧。
想想也可以理解,辛辛苦苦寫一年甚至幾年的歌兒,都不如上一部綜藝掙錢快。而且寫出來一首不錯的歌不一定能給自己帶來多少收益不說,說不定還是給別人做嫁衣,比如被別人在節目中演唱或者改編、被別人用到短視頻里,卻又收不到多少的版權費。看看現在多少音樂綜藝節目上的嘉賓是在唱自己的歌,又有多少晚會上唱歌的是明星而非歌手。
火熱的音樂行情給了很多人逐夢的空間,也確實打造了很多明星歌手,但卻并沒有讓音樂作品像所謂歌手那樣繁榮。難怪有人會說現在的音樂行業倒退了很多年,不是唱歌人的數量倒退了,而是創作質量和創作積極性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