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8日在院線上映以來,《隱入塵煙》的排片與票房持續(xù)低迷,作為表現(xiàn)農(nóng)村邊緣人物的小眾文藝電影,這樣的形勢并不意外。
出乎意料的是,《隱入塵煙》在上映50多天后,票房不降反升,在視頻網(wǎng)站上線之后,反而引發(fā)了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實現(xiàn)了小眾文藝電影的票房逆襲。
目前《隱入塵煙》票房已破5000萬,上映56天首次拿下日票房冠軍,今日排片占比12.5%,迎來了公映近2個月以來的最高排片。貓眼平臺預測《隱入塵煙》的總票房將達1.2億。
《隱入塵煙》為何會迎來這樣的票房逆轉(zhuǎn)?
這完全得益于它的好口碑。
豆瓣開分8.4,視頻網(wǎng)站上線后,評分從8.4升到8.5。好的口碑,口耳相傳,從線上到線下,自然帶動了票房。
好口碑來自于好內(nèi)容。《隱入塵煙》有著過硬的內(nèi)容質(zhì)量,一來能在情感上打動人心,二來在審美上沁人心脾。
1、相濡以沫,兩個苦命人質(zhì)樸而溫暖的情感,戳中人心
馬有鐵與曹貴英都是各自家庭里被嫌棄的一員,經(jīng)媒人撮合,湊成了一樁姻緣。
相親那天,馬有鐵的哥哥打罵驢子,曹貴英看到馬有鐵在那里安慰他的驢,心想,這頭驢都比我命好。她認定馬有鐵是個好人。
曹貴英身體殘疾,患有尿失禁,新婚夜便尿在床上,羞愧難當。馬有鐵沒有過度反應,沒有言語,默默地照顧著貴英的自尊。
他們找了村里一處閑置的空房,在床頭墻上貼上一張大紅的囍字,從此有了自己的家。
村里人都嫌棄貴英,離得遠遠的,馬有鐵卻不嫌棄,把她當作寶貝一樣。村里的婦人見了都羨慕,說馬有鐵恨不得把貴英拴在褲腰帶上。
馬有鐵的感情很樸實,對貴英的關(guān)愛,從坐在沙堆上,讓她吃蘋果、吃饃饃開始。他去城里時,看到一件女式大衣,就想買來給貴英遮羞。
三哥指使馬有鐵去城里拉家具,天都黑了,有鐵還沒有回來。貴英跑到路口等他,熱水涼了一次,她回去換成熱的,涼了又換,幾次三番,終于等來有鐵,給他遞上一杯熱水。
有鐵在貴英的手上印上一朵麥粒花,說做了記號走到哪里都丟不了,后來貴英也在有鐵手上印上麥粒花。
麥粒花,就是他們之間樸實而浪漫的情話。
當貴英意外落水離世后,馬有鐵將如何活下去呢?
如果從來不曾遇到過貴英,孤寂的心從來沒有被陽光照耀過、沒有被情感溫暖過,那么馬有鐵還能像往常一樣,一輩子就這么過下去。
但干涸的心田一旦有了水的澆灌,有陽光照了進來,他也品嘗到了溫暖、陪伴與感情的滋味,生活中有了希望與盼頭,瞬間又被剝奪了去,他又如何回到以往的干涸中,沒有希望暗無天日地活下去呢?
馬有鐵有自己的原則,一碼算一碼,他辦好了貴英的后事,清算了在這個世上所有的賒欠之后,放生了一直作伴的毛驢。
他在左手印上一朵麥粒花,就如他在去世的貴英手上印的那朵一模一樣,右手拿著貴英用麥葉扎給他的毛驢。這世上已無任何讓他眷戀之處,他心意已決,追隨貴英而去。
馬有鐵與貴英之間的情感,簡單、質(zhì)樸,卻又那么溫暖,動人,感人至深。
他們是生來苦命的人,但他們卻沒有一句抱怨,只是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在沒有遇到彼此之前,他們的生命里大概只有苦。在遇到彼此之后,他們才初次品嘗到有人陪伴、被人在意的那種甜。
當遇到生命中的愛人,單薄而冷清的生命,就有了溫度與質(zhì)感,悲凄而苦難的人生,就有了救贖與希望。他們成為了彼此生命里的一道光,盡管沒有多么閃耀,但足以照亮彼此人生的路途。
而命運似乎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讓這束光亮起,倏忽間又讓它熄滅,他們的世界復歸于黑暗。
馬有鐵離世之時,心中依然懷抱著這份愛,帶著對貴英的思念,帶著“做了記號所以走到哪里都丟不了”的念想,他終究是殉了情。
2、春耕秋收,扎根在黃土地里的生活,真實感撲面而來
春耕秋收,四季更迭,馬有鐵與貴英的日子,始終與土地發(fā)生著緊密的聯(lián)系。
他們在村子里屬于邊緣人的存在,與其他人的交集非常少,這讓他們更能專注于自己的生活,而他們能踏實地活著,正是這片土地給了他們生存的底氣。
馬有鐵是個勤勞、善良、本分的農(nóng)民,他熱愛這片土地,對于土地、對于莊稼有著一種濃厚的情感。
影片中,馬有鐵的很多話語帶著一種浪漫的詩意,甚至透出一種樸實的哲思,足以見出,這個人并不傻,也并不笨,而只是單純的善良,是個很純粹的莊稼人。
馬有鐵吃的饅頭掉在地上,又撿起來吃,貴英讓他別吃了,都掉土里了。
馬有鐵說:“怕啥呢,啥不是土里頭生的,啥不是土里頭長的?土都不嫌棄我們,我們還嫌棄土嗎?土就是干凈東西嘛,不管你是有錢有勢的人,還是啥人,你只要種上一袋袋麥子,它就能給你長出來十幾袋、二十幾袋麥子來。”
馬有鐵對土地的認知非常淳樸,是一個地道的農(nóng)民對于養(yǎng)活他的土地特有那種的熟知與深情。
毛驢啃掉了苞谷嫩苗,馬有鐵便說:“它現(xiàn)在把苞谷苗子啃掉,秋天它就少吃一個苞谷棒子。”
麥子發(fā)出新苗的時候,貴英與有鐵一起在田里除草,貴英不小心鏟掉了一棵麥苗,她拿給有鐵看。有鐵說:“鏟掉了就鏟掉吧,讓它給別的麥子當肥料去吧。啥人有啥人的命數(shù)呢,麥子也一樣,它也有它的命數(shù)呢,還不是到夏天讓鐮刀割掉了。”
貴英望著那棵嫩苗,若有所思,又把它小心翼翼地栽了回去。
他們拉著毛驢犁地、耘地、播種,種秋菜的時候,有鐵把種子放進去,貴英用腳踩實。
有鐵說:“哎,你看,像不像把你的腳印種在地里了?過些天,秋菜出不來,再長出好多腳印咋辦呢?”
你看,有鐵也懂幽默,那種屬于農(nóng)民的天然的幽默。
“我可不想長,腳長在地里就哪里都不能去了,不是被風刮倒,就是叫驢啃,麻雀啄,鐮刀割的,只能在地里干挨。”
貴英與有鐵一問一答,樸實的話語里,別有一種哲思。
“對著呢,人長著腳總能走來走去的,總比種在地里的莊稼和菜強多了。糧食種在地里就哪兒都去不成了,風吹日曬的,生生死死的,只能在地里干挨著,就是的。話說回來,我們長了腳又能跑到哪里去呢?還不是牢牢地拴在地上了,哪里也去不成,你說農(nóng)民離開了地咋活呢?”
有鐵順著貴英的思路繞了一圈,又繞回來了,到底離不了他作為農(nóng)民的本分。
這些春耕秋收、播種、除草,田里勞作的細節(jié),都是嚴格按照農(nóng)作物生長的規(guī)律來拍攝的。
導演有意用一種寫實的手法,拍出來的畫面特別真實。人物之間的對話及細節(jié),是源自現(xiàn)實生活的積累,真實感撲面而來。
影片中細致地呈現(xiàn)了馬有鐵與貴英扎根在黃土地上的生活,且賦予了一種浪漫而質(zhì)樸的詩意。
畫面取景簡潔、樸實,同時富有美感,細細品來,有一種田園牧歌的味道。這里有一種獨特的審美,一幀一幀的畫面竟然美得像一幅幅油畫。
或許如有些人所說,在某種程度上導演李睿珺美化了他們的農(nóng)耕生活,但我更傾向于認為,這恰恰也是農(nóng)耕生活中美好的那一面。
這美好而富有詩意的圖景,與那些艱辛的困苦的一面同時存在,是同一種生活的不同面貌而已。
李睿珺拍出了他們的苦,同時又把這種生活里,或者手人性里浪漫與詩意的一面呈現(xiàn)在了觀眾的面前。
這非常難得,因為真實,所以動人。
3、演技:職業(yè)演員的“去職業(yè)化”,非職業(yè)演員的“表演化”
這部電影里,海清是唯一的一名職業(yè)演員,其他演員均是素人,馬有鐵的扮演者武仁林是導演李睿珺的姨夫,其他演員也都是村子里的人。
當初李睿珺是請了職業(yè)演員來演馬有鐵的,但受疫情影響,那位演員無法前來。李睿珺對海清說,沒事,有姨夫呢。
海清一開始沒把這句話聽進去,她以為只是導演隨口一說,誰知后來,真的讓姨夫來演,海清傻眼了。
因為與非職業(yè)演員對戲,對職業(yè)演員來說,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后來在拍攝的過程中,海清發(fā)現(xiàn),姨夫站在那里牽頭毛驢,他就是那個角色,他就是馬有鐵。
而海清,即使會演戲,但她卻不是貴英。如何讓自己成為貴英,如何讓自己站在那里,跟馬有鐵比較搭,成了海清要解決的難題。
這也是李睿珺要統(tǒng)籌、要周全的問題,海清作為職業(yè)演員,武仁林作為一個素人,怎么讓他們搭戲,才能相協(xié)調(diào)?
導演想來想去,讓海清這位職業(yè)演員“去職業(yè)化”,同時讓武仁林多一點表演的東西,才能讓他們的狀態(tài)更靠攏一些。
所以,我們最終看到的影片里,武仁林幾乎是本色出演,同時也有表演的成分在里面,而海清則是,實實在在地在10個月的時間里,把自己活成了村里的人,活成了貴英,才有了這樣自然而真實的表現(xiàn)。
海清為這部影片付出了很多,據(jù)說演完戲回來仿佛老了10歲,專門揪出來的皺紋,長時間斜著走路而側(cè)彎了的脊柱,在不知道能不能上映的情況下,海清就全身心地投入了進去,可見對這部戲是真愛。
好在影片得到了公映的機會,雖然前期票房低迷,口碑一直居高不下,如今更是迎來了票房的逆轉(zhuǎn)。
小眾文藝電影也有春天,高品質(zhì)且能打動人的影片,一旦有機會傳播開來,終究會得到市場與觀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