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參與者,父母的很多建議,對孩子的成長,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調查顯示,90%父母的眼界,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職業高度。
聰明的父母,會給兒女提供合理的建議,幫助他們少走彎路;
而短視的父母,則容易誤導子女,讓他們偏離自己的人生軌道。
《窮爸爸富爸爸》里有一句話:
“人之所以窮,不在于他能賺多少錢,而在于他的想法和行動。”
為人父母,人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窮。
認知越低的父母,越喜歡讓子女從事這2種工作,結果反而耽誤子女一生。
前段時間,有一則話題,引爆了各大社交平臺——
“月薪1.8萬但毫無意義的工作。”
話題的女主角,是公司的小助理,每天的工作任務,就是插花,訂餐,收快遞。
稍微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也只是舉辦一些會議活動。
雖然工資還不錯,但女生卻經常懷疑自己的工作價值。
她很擔心自己就此“廢”掉,于是把內心的迷茫,訴諸網上。
帖子發出后,很快就“炸”了。
很多網友都羨慕地說:
“這么高的工資,不如讓我進去。”
但也有理智的網友發聲,說:
“這一萬八不長久且替代性很高,難道她一輩子做小助理?
她換個地方干,可能八千都拿不到,因為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
誠然,高額的薪水,對很多人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但這樣的工作,不僅沒有技術含量,而且對個人的競爭力,也毫無裨益。
試想一下,來年新的一波畢業生進來,他們更年輕、更愿意吃苦,甚至要的薪水比你更低。
那時候,你該置身何處呢?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沒有誰能在固定的崗位上,待一輩子。
沒有實力的加持,你原先的“飯碗”,只會被更優秀的人拿走。
想起前段時間,看到一個面試官,講述的中年女性職場困境:
很多全職媽媽在生小孩前,都從事文員、出納等替代性很強的工作。
等她們生完孩子,想回歸職場時,以前的崗位,大多都被年輕人取代。
留給她們的,只剩下一些薪水很低的工作。
我想,沒有哪個父母,愿意看到子女人到中年,還過得朝不保夕吧?
市面上,很多工作看似輕松,卻最容易養廢一個人。
想起一位作者說的:
“如果工作幾年后,你除了工資之外一無所獲,只剩下遠去的青春,和消磨的時間,這不亞于人生的一場劫難。”
當工作者工作了十幾年,都沒有培養出核心競爭力,那么ta被淘汰的風險,也會大大提高。
畢竟,只出售簡單勞動力的工作,是很容易被替代的。
有想法的父母,都懂得提醒兒女,在找工作時,不要因為短期的利益,而忽視長遠的發展。
你的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父母?
他們看到什么工作熱門,就讓孩子報什么,全然不顧孩子的意愿和能力。
這樣的孩子,看似有一份光鮮體面的工作,可每天卻過得像行尸走肉。
曾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李明的大學專業是文秘,畢業后去政府單位,一直是他的夢想。
可校招時,他才發現,想進政府,必須經過殘酷的公務員考試,名額實在有限。
李明班上的很多同學,因為擔心考公的風險,都另辟蹊徑,簽了工程單位。
看到大家都找到了工作,李明有些緊張。
在一次聊天中,他告訴了父母自己的迷茫。
父母勸他,現在公務員難考,不如和大家一起,先進工程單位,畢竟多數人的選擇,總沒有錯。
李明雖然不喜歡工程項目部“吃沙子”的日子,但在父母的再三說服下,還是和某路橋公司簽約了。
工作以后,他才發現,工地上的環境,自己極其不適應。
不僅大學學的知識,在這里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而且因為工期緊,他每天都要加班。
李明曾多次打電話告訴父母,說自己受不了工地的工作,想回家考公務員。
可父母卻責備他不能吃苦,說:
“大家都是這么過來的,忍一忍不就好了?!”
于是,李明只能繼續待在不喜歡的崗位上,每天過著自己深惡痛絕的日子。
聽過一個有趣的比喻:
從事不適合的工作,就像和一個不愛的人結婚,每天都過得缺乏激情,郁郁寡歡。
或許有一些父母會勸孩子:
“第一份工作,再怎么苦也要熬下去。”
“現在跳槽出去,沒有經驗,誰會要你?”
殊不知,如果一份工作,對以后的事業方向毫無幫助,那就是浪費時間。
畢淑敏曾在即將獲得博士學位的情況下,轉而投身寫作。
當親友們為她惋惜時,她卻說:
生命對我來說是那么寶貴,不值得專門拿出半年的時間,去學外語。
如今,畢淑敏已經成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
少有人走的路,看似辛苦,卻也成就了她的夢想。
為人父母,要知道人云亦云的工作,并不一定能讓子女過上想要的生活。
你以為的穩定,在兒女看來,可能是在浪費生命;
你以為的體面,在他們看來,也可能是溫水煮青蛙。
巴菲特曾說:
“你必須能夠控制自己,不要讓外界左右你的理智。”
學會保持清醒,不盲目跟風,兒女才能在自己事業的藍天上,飛得更高,更遠。
很認同鄭淵潔的一句話:
“鐵飯碗的真實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
聰明的父母,正是因為洞見了這一點,所以總能站在更廣闊的視角,指導兒女的職業生涯。
那么,他們都會建議兒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
1.能力與理想相匹配的工作
常聽人說:“工作的終極目標,就是要獲得成就感。”
成就感如何得來的呢?
《圓桌派》里,許子東老師曾分享過一個“成就感公式”:
成就感=能力/理想。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選對了理想的工作,并且他的能力,足夠勝任這份工作時,工作的成就感,就能達到最大。
根據“成就感公式”,父母可以讓子女,對自身做一個綜合的評估。
別因為隨大流,忽視內心真實的渴求;
也別因為好高騖遠,忽視能力的發展。
如此,才能找到能力與理想之間的平衡點,在工作時,干勁十足。
2.可持續增值的工作
管理學上,有一個“蘑菇效應”:
蘑菇剛開始生長的時候,并不引人注目,只有長到足夠的高度,才會脫穎而出。
很多工作也是這樣,雖然剛開始,要經歷一段蟄伏期,但越往后,越增值。
那些曾經沉淀下來的時間,都將化為經驗和閱歷,支撐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穩穩站住腳跟。
所以,在選擇工作時,還要衡量它的增值空間。
那些“越老越吃香”的工作,都是就業時不錯的選擇。
3.需要「智力支撐」的工作
李開復曾說:
“未來15年內,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接管我們現在的工作和任務。”
對于很多大廠而言,體力勞動力并不稀缺,稀缺的是腦力勞動力。
畢竟,再高效的機器,也替代不了創造性的工作;
再精準的算法,也無法洞見各種幽微的情緒。
有遠見的父母,會建議兒女從事“要動腦”的工作。
因為他們深知,智慧,永遠是人類保持不可替代性的核心能力。
作家劉潤曾感慨,進入21世紀以來,發展速度是以十年、甚至幾年為單位計算的。
日新月異的時代,涌現出了很多新興職業,也淘汰了很多傳統行業。
有遠見的父母,不再拘泥于所謂的鐵飯碗,而是引導兒女在追夢之路上,活出自己的精彩。
很喜歡海藍博士的一句話:
當一個人,做好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時,就會成為優秀人才,甚至稀缺人才,收入也一定會比其他人高。
最關鍵的是:每天都會感到充實和快樂。
其實,為人父母,我們對兒女的要求,不就是工作順心、生活無憂么?
與其讓兒女“隨大流”,不如讓他們聽從內心的意愿,做適合自己的選擇;
與其讓兒女“賺大錢”,不如讓他們先夯實能力的基礎,占據行業的高地。
有格局的父母都會認識到,無論哪一份工作,成長都比光鮮可靠,發展也比穩定重要。
點亮“轉發”,愿每個父母,都能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讓他們去做有價值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
也愿天下所有的兒女,都能在工作中找到追尋的詩和遠方,從此人生向陽,歲月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