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55天盜版滿天飛,不被任何人看好,居然變成票房逆襲奇跡?
原創2022-09-01 16:18·
一個可以載入中國影史的奇跡正在發生:
一部上映了55天的電影。
甚至在流媒體平臺都上線22天后。
一方面盜版滿天飛,另一方面,它的票房神奇地迎來了新高。
上映之前,人們預測票房,200萬。
而今天,單日票房便已經接近600萬。
總票房,貓眼甚至預測將會過億。
圖源:貓眼專業版app
沒錯,你多多少少會在各個平臺刷到這部片,《隱入塵煙》。
只是今天我們不聊電影本身。
很多天前,我們也向大家強烈推薦過(戳藍字直達),這一篇我們只是想聊一下:
為何這樣一部不被任何人看好的電影能夠破圈。
以及,為何說這已不僅僅是一部電影那么簡單了。
01
需要被看見的“馬有鐵”
為什么電影能夠破圈?不妨,先說一段從微博上看來的視頻。
近日,陜西西安某農林公司里。
一個老農站在大廳里向工作人員懇求,結算被拖欠的土地流轉費。
磨得發白的黑褲子和外套下擺。
是個生活不易的人。
他拽著藍布袋子的右手,因為情緒激動,不住地顫抖。
而滿堂工作人員則是懶散地坐在兩旁。
有的玩手機,有的朝他哈哈大笑。
沒人把他當回事。
圖源@Vista看天下
微博的評論里,人們憤怒,畢竟這些漠視的嘴臉,太熟悉。
畢竟,個體的無力,人們感同身受。
其中一條留言直接便說:
馬有鐵在人間。
沒錯。
馬有鐵,《隱入塵煙》男主角的名字。
聯想到他,一方面是因為角色本身的相似,馬有鐵在某方面已經成為窮苦人的代名詞。
另一方面更是因為,在于各大短視頻平臺上,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相似的片段。
它們很多都出自《隱入塵煙》。
可以隨便舉幾個例子。
比如因為窮,結婚后桂英一直沒有拍過照片,結果直到去世,只能把結婚照上的相片P下來。
店員說,“你這結婚照上的相片,掃描下來虛得很”。
馬有鐵無可奈何。
圖源@電影隱入塵煙
比如桂英喜歡看電視,但也是因為窮,只能去別人家看。
誰知道因為生病而漏尿。
被主人家嘲諷了一番。
圖源@匿名者Movies
窮苦人的不幸與白眼,底層人的無奈,使得這些從電影里截出來的一個個片段,都像那個老人顫巍巍地手一樣,極大地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引發了病毒式傳播。
于是,截至昨日,抖音上這部影片的話題播放量,以億計暴增。
而話題總播放量,則已超過20億。
圖源:抖音
簡單粗暴嗎?也許是。
畢竟就是剪一些片段,不需要什么樣的技術能力。
但這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它更簡單,更直接,也更有效地擊中用戶。
眾所周知,抖音之類的短視頻平臺,向來是愛情片親情片的兵家必爭之地。
幾個煽情片段,幾句深情對白,或許就能獲得大量的流量,繼而引發票房的成功。
《前任3》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隱入塵煙》主打的也是愛情。
但同時,它也有著更強烈的情感穿透力。
因為上線了流媒體,所以它能夠傳播的片段夠多,而這些片段本身所能引發的觀眾情緒后勁更大,以至于有不少人是看了片段,或者解說,然后走進電影院。
可以說是一次社交平臺影響電影票房的絕佳案例了。
但問題在于——這樣的事情很多電影都在做。
為何偏偏在《隱入塵煙》這里出現了奇跡?
02
“頂流”的背后
一個可以被當做“自嘲”式傳播的“段子”。
話說這兩天肉叔的朋友圈里都在流傳一張截圖,是關于《隱入塵煙》的。
有一家電影院,做了一個免費觀影的活動,說是只要轉發他們家微信的文章,就可以偕同家中老人免費去看這部電影。
好事是不是?
問題是,他們對老人的年齡定義是,1970年到1985年之間。
嗯……
一時間,肉叔朋友圈里的那些“老人”們紛紛跳了出來,“自取其辱”。
他們以自嘲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傳播。
或許這是“無心之舉”,但也恰恰是《隱入塵煙》最近瘋狂出圈的證據。
一個很特別的現象是——連肉叔那些一年半載可能都不會看一部電影的朋友,最近都紛紛聊起這部電影。
為什么?
又不是什么現象級大片。
仔細分析下來,可以這么簡單理解。
它的票房逆襲或許源于短視頻平臺,把一大批本來很少看電影的潛在觀眾拉進了電影院。
但它真正的破圈,還是因為它引發了人們的情緒共振:作為一個人,為何會活得這么難?
我們一句一句來聊,先說潛在觀眾。
短視頻平臺有著一個龐大的用戶市場。
這就意味著它有大量的,非影迷的潛在觀眾。
在這些觀眾眼里,《隱入塵煙》是文藝片還是商業大片,甚至是片還是劇,都不是重點。
看看它在短視頻平臺中被高頻傳播的文案便知道,他們甚至直接以“劇”相稱:
全劇不說苦,卻苦出天際
全劇不談愛,卻愛入血液
處處有希望,卻處處是絕望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下沉”,使得電影被更多人熟知。
而電影票房成功與否,前提便是這個是否“熟知”。
但與此同時。
與其說是短視頻平臺讓《隱入塵煙》火出圈。
倒不如說,是一種共鳴的情緒,讓它成為了頂流。
什么樣的共鳴?
你看影片的二創視頻里,常常跟著話題:#人間疾苦、#人間讓你受苦了。
一個“苦”字,讓馬有鐵這個西北老漢,似遠非遠。
尤其是當下。
人們對這樣的字往往便有了更大的體會。
所以成千上百萬的人不約而同地聚在一起,反復咀嚼著影片的細枝末節。
更像是在進行著自我的表達。
譬如有鐵和貴英每次貼“喜”字的用心、他倆去鄰居家看電視被嘲諷的尷尬、在小河溝里捉魚吃的浪漫……
這樣的咀嚼,往往有著更多的情感代入。
一個最突出的例子——人們會討論,為何馬有鐵自殺前,要吃一個雞蛋?
有人說,他是為了壓一壓嘴里農藥的苦。
也有人反駁,說他一生吃了那么多苦,還怕農藥的苦嗎?其實是因為那是貴英死前給他準備的雞蛋。
還有人挖出這個細節跟片頭一場戲的呼應。
有鐵帶貴英上山燒紙錢時說過一句話,“后人不吃,先人不得”。他吃雞蛋,是為了天上的貴英也能吃上一個。
總之就是人們從各個方面來理解這部電影。
但僅僅如此嗎?
也不是。
因為到了電影的結局,人們還“意外”找到了發泄的“借口”。
源于片尾那句黑底白字:
“馬老四在政府和熱心村民的幫助下,喬遷新居,過上了新生活。”
這引發了人們的大量不滿。
為何不滿?
因為當我們理解了馬有鐵身上的苦,便會覺得,也許沒死才是真正的殘忍。
馬有鐵死了結局是善良的
沒死才是真正的殘忍
是的。
大家在他身上,看到了巨大的不公與無可奈何。
看到了宛如不會說話的麥子的人。
看到了人人都是麥子。
于是,抖音上這個短短十幾秒的看片暴哭reaction成了爆款視頻。
視頻里播著的,恰是有鐵借村口的瘋子嘴里幾句如詩一般的喟嘆。
被風刮來刮去,麥子能說個啥?
被飛過的麻雀啄食,麥子能說個啥?
被自家驢啃了,麥子能說個啥?
被夏天的鐮刀割去,麥子能說個啥?
沉默地熬過一生,不斷被收割的有鐵們能說什么呢?
只能,一個接一個地隱入塵煙。
03
一次對抗遺忘的起義?
但問題在于,消失之后,一切就都結束了么?
會甘心嗎?
原本這部影片,也會像無數有鐵一樣悄無聲息地隱去。
但這次卻沒有。
或許有點一廂情愿,但肉叔更愿意將這次電影的逆襲奇跡,當做一次對抗遺忘的起義。
大家紛紛發聲,終于在銀幕上看到了曾被忽視、被邊緣的——一個個鮮活的底層人民。
他們回想起了小時候爸爸媽媽的模樣,曾經發生在身邊的一幕幕。
以及,還留在農村里那些曬得黝黑的年輕人與老人。
他們也拿起手機記錄故鄉,用同一種敘事述說當下的真實:
都說《隱入塵煙》演的假,我想那是你沒看過我們XX的農村。
你說這些博主是蹭話題熱度也罷,這些邊緣地區的農民生活,總歸或多或少進入到大眾的眼中。
至少,不再是全然的“隱藏狀態”。
只是。
這次熱度過后,如同國產劇里的“窮人”一樣,他們是否會再度“隱形”?
是否會有人一直記住這句如今廣為流傳的評論里,隱隱流露出的不甘。
金錢都流向了不缺錢的人
愛流向了不缺愛的人
苦難也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還記得那個努力拉車的駱駝祥子嗎?
他想了一輩子的黃包車,又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