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港影愛好者看來,只有完全由香江電影公司、業內班底制作并發行的電影,才是真正的港片,才會受到海內外市場的歡迎。但遺憾的是,他們的這種想法并不符合實際,因為制作這些純港味電影的人們正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
9月2日,香港導演黃浩然在個人Facebook賬號稱,他因執導的《緣路山旮旯》票房破800萬(港元,下同)而被朋友認為暴富、能實現買房夢,但實際上他只是賺了個生活費而已,以月平均攤分甚至不如洗碗工。
也許是不想被外界質疑賣慘,黃浩然在帖文中將《緣路山旮旯》的分賬細節進行了詳細介紹。根據他的說法,本電影就算票房沖上1000萬,也賺不了幾個錢,因為光是院線就要拿走600萬。
至于其余的400萬,分配計劃是這樣的:宣傳支出70萬,發行方分走30萬,全劇組幾十位臺前幕后分剩下的300萬。
“我的收入只占這部戲的5%,也就是15萬!我從2020年3月開始構思《緣路山旮旯》,做到現在已經30個月,也就是說,我的平均月薪才5000!而且還得等到下線半年后才拿得到!”黃浩然在帖文中悲憤地說。
月薪5000在香港是個什么概念?洗碗工的3分之1,菲傭都請不到,這就是堅持所謂純港片的導演的真實處境,經濟壓力太大了。
為什么會這樣?一是因為香港的制作成本極高,人力物力昂貴;二是因為市民在實際觀影行動中,明顯更支持好萊塢大片以及合拍片;三是因為外地市場(新馬等地區)對純港片的支持已經微乎其微。總而言之,純港片能吸引的觀眾只是700萬市場中的一小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從黃浩然收獲朋友的祝賀來看,純港片獲得800萬票房已經是近年來當地極好的成績了,可他都只能拿15萬,全劇組只能分300萬,那其他的純港片呢?想必大部分人都更差吧。
另外,我想說的是,很多港影愛好者、當地網友對合拍片的批評是不公道的,因為如今純港片基本拍一部賠一部,若沒有合拍片賺錢輸血,恐怕很多沒有內地市場的藝人、幕后都得喝西北風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拍了很多所謂爛片的古天樂對香港電影圈的貢獻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