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最近好多年。
這個話題其實一直沒有停歇。
尤其在內地電影爆發后。
票房表現一直相對疲軟的香港電影。
受到了更多挑剔。
比如題材單一又不接地氣。
演員青黃不接,來來回回幾張面孔排列組合。
但與之同時。
觀眾似乎始終還是追捧那些場面熱鬧的港式商業片。
一邊有人在罵著爛片。
一邊也有人數不菲的觀眾捧場。
那么。
香港電影越來越爛了嗎?
事情當然要一分為二來看。
比如拿最近十年的電影來做評判參考。
在周星馳之后,港式喜劇似乎出一部爛一部,像什么《花田喜事》、《越光寶盒》、《神奇俠侶》、《最強喜事》、《八星抱喜》、《財神客棧》、《六福喜事》和《神探駕到》、《澳門風云3》,里面有多部電影確實可稱“無以復加”的爛。
港式警匪、動作電影又怎么樣?
從《全城戒備》、《未來警察》到《追龍2》、《掃毒2》、《追虎擒龍》、《邊緣行者》,不乏大牌、大制作,卻基本可謂從劇情到表演全面潰敗。
還有更多的平庸之作未被提及。
而上個世紀有《英雄本色》、《警察故事》、《跛豪》、《黃飛鴻》、《唐伯虎點秋香》、《紅番區》、《食神》、《風云雄霸天下》和《暗花》、《暗戰》、《喜劇之王》、《槍火》等不完全記錄的佳片。
新世紀第一個十年,也起碼有《少林足球》、《無間道》、《PTU》、《功夫》、《龍城歲月》、《父子》、《放·逐》、《門徒》、《投名狀》、《葉問》和《十月圍城》、《竊聽風云》等多部叫好之作。
最近十年呢?
當然也有好片。
比如有《歲月神偷》、《奪命金》、《寒戰》、《桃姐》、《一代宗師》、《僵尸》、《掃毒》、《踏血尋梅》、《寒戰2》、《樹大招風》、《追龍》、《一念無明》、《無雙》和《麥路人》這么十四部可以單列的電影,也或有遺漏,而雖然并不整齊劃一,但皆能言品質。
所以所謂“香港電影越來越爛”,其實是個觀影感受上的誤區。
香港電影從巔峰期的年產三百部,到近年來逐漸不足五十之數,好片與爛片,可能在比例上有浮動,但大致上會保持一種均衡。
換句話說,不可能都是好片,也不可能都是爛片。
根本原因,在于編劇、導演和剪輯等幕后團隊以及主創演員,在態度和能力上的差異。
無論商業還是文藝電影,有的導演追求電影的品質,比如從李翰祥、譚家明、徐克、林嶺東、許鞍華、嚴浩,到王家衛、杜琪峰、劉偉強、莊文強和翁子光,他們對劇情打磨、演員表演及后期制作皆要求嚴謹,所以大量好電影就出自他們之手,當然也有一些導演“一切向錢看”,粗制濫造難免。
而演員則相對被動,即便愛惜羽毛,也難免遭遇爛片。
若以當下尚在活躍的導演和演員而論,莊文強、翁子光和郭富城三人可謂“扛旗者”。
莊文強入行較晚。
他在早年以編劇知名,側重商業類型電影。
其后與麥兆輝聯合導演過多部影片,但始終居于次要地位,于2010年單飛,憑一部《飛砂風中轉》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又八年后,以商業大制作電影《無雙》一飛沖天。
翁子光的履歷則更為崎嶇。
他入行時間其實與莊文強相差仿佛,但后來去做過很多雜務,包括做自由“影評人”,將香港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都罵了一遍,直到2009年才開始執導自己的第一部長片《明媚時光》,其后是2013年的《微交少女》以及2014年開拍的《踏血尋梅》,這部電影橫掃了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這兩位導演,在自編自導的基礎上,也風格迥異。
莊文強長于商業類型片,而翁子光傾向于內容的深度。
郭富城則有著很明顯的職業生涯階段性差異。
除了一部《風云雄霸天下》,他并沒有在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留下什么更深的烙印。
也在2000年開始的兩部商業動作電影和一部歌舞電影之后,陷入了關于未來發展方向的“長考”狀態,被媒體封為“谷底王”。
而據聞,他在這個階段,窩在家里進行了大量的閱片,觀摩經典電影及那些著名演員的表演。
且不說這件事情是否真實。
起碼有件事是真的,僅在短短幾年內,他就“風云再起”。
連續三年,推出了三部電影。
也即2003年的《沖鋒陷陣》、2004年的《柔道龍虎榜》和2005年的《三岔口》。
一掃此前低谷期“進退失據”的陰霾,戲味漸趨濃郁,呈現出一種從技法到深度的全面進步,并憑《三岔口》首封影帝。
此后一路攻城略地,單論表演,除了2010年的《全城戒備》,找不到任何一部失手之作,而迄今為止,以作品的口碑預判而論,整個香港影壇,或沒有第二人能達他的強悍程度。
這是用“挑劇本”和甘于寂寞換來的。
郭富城曾經在昔年一次現場活動時,自稱“藝術家”,招來包括現場記者的很多人群嘲。
但如果今天,要在香港影壇去找一個演員,來贈予“藝術家”名號。
可能很多人會選梁家輝,或者梁朝偉、周潤發等演員。
但實際上最適合這個名號的人,恰恰還真就是郭富城,無他,論及對電影的認真、執著態度,以及從不停歇地往高處攀援的精神與斗志,無人可及。
翁子光與郭富城、梁朝偉合作共創的電影《風再起時》尚待映中。
而此前不久,翁導曾力推一部內地電影,叫做《隱入塵煙》,電影以苦難為表象,為觀眾呈現了人性之美,在上映56天之后,以9.6%的排片悍然登頂日冠,創下了前所未有的奇跡。
這是“深度與質量”對陣商業娛樂的勝利。
《風再起時》同樣如此,摒棄了傳統港式商業的熱鬧,轉而攜年代洪流與深度思考為戰。
這是同道之見。
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很多人都屬于“無選擇”觀影。
也不懂得根據主創的歷史表現去“避雷”。
所以很容易踩中“雷”片。
而這或許就是。
“香港電影越來越爛”的真相。
好電影。
則等待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