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長影廠多么輝煌。
曾誕生過許多位顏值和演技俱佳的男明星。
他們各有代表作。
在不同的電影中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華。
比如在《平原游擊隊》中所扮演李向陽的郭振清。
身材魁梧,氣質硬朗,威風凜凜。
比如在《戰火中的青春》中扮演雷振林的龐學勤。
外形英俊,表演真摯,銀幕形象清新俊逸。
還有在《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中扮演高占武的李亞林。
不是最帥的,卻擁有精湛的演技。
樸實無華的表演,使高占武永遠閃光在觀眾的腦海。
還有梁音、劉世龍、達奇、白英寬等,數不勝數。
然而有兩位男演員,卻最令人感到惋惜。
他們幾乎同時出道,卻又都在60年代,就過早離開了長影廠。
最輝煌的銀幕生涯,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
他們倆,一個劉增慶。
一個是印質明。
一、
1928年,印質明出生于河北香河。
他的父親,在當地頗有名望,家底殷厚。
所以印質明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
他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并且他的人生定位,似乎也早已被設定好。
那就是長大后,接管家里的產業,成為“老板”。
所以,他中學畢業后,考入了天津津沽大學(河北大學前身),學習工商管理專業。
但他很早就發現,自己志不在此。
他更熱愛表演。
并且在讀中學的時候,他就已經是學校話劇舞臺上的積極分子。
1950年,在陳波兒的倡議下,為了培養新中國的電影演員,在北京創辦了中央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
這個學校,就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
表演藝術研究所1950年6月創建,同年7月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招生工作。
印質明聽到這個消息后,欣喜若狂。
在老師張潔忱的鼓勵下,他決心棄商從藝,實現自己想當演員的夢想。
經過嚴格的考試,印質明順利成為了表演藝術研究所的一名學生。
可是他所在的津沽大學,卻死活不同意他轉學。
于是他就想了個辦法——請外援。
他當時一邊在大學讀書,一邊還在夜校當老師。
而讀夜校的工人師傅一聽自己老師遇到了難題,立刻伸出了援助之手。
大家聯名為印質明開出了介紹信,并且還蓋上了夜校的公章。
這才使得印質明名正言順地走進了表演藝術研究所的大門。
由此可見,印質明最終能走上藝術之路,身邊的工人師傅可真是幫了大忙。
所以他的心中,一直充滿感激。
印質明在表演藝術研究所如魚得水,并憑借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
1954年,他便在呂班執導的《英雄司機》中出演了金站長一角。
戲份不多,但表演卻相當自然投入。
幾乎與此同時,來自大連的一位帥氣小伙子,也被電影導演給選中了。
他就是劉增慶。
劉增慶比印質明小5歲。
他出生于1933年(來自長影廠演員劇團登記的資料)。
跟印質明出生于大富之家所不同的是,劉增慶家境普通,而且幼年喪父。
好在他打小就好學上進,成績優異。
所以中學畢業后考入旅大師范專科學校。
后來被分配到大連當老師。
劉增慶也是從小就愛好文藝。
讀書期間,就經常組織同學進行話劇演出,積累了一定的表演經驗。
而且他長得非常帥氣,眉目清俊,非常上鏡。
所以他很快也引起了長影廠領導的注意。
1954年,印質明和劉增慶的命運,都發生了改變。
這一年,長影廠的年輕導演林農得到重用,準備執導電影《神秘的旅伴》。
在演員的選擇上,他大膽啟用新人。
一排長馮廷貴,他選擇了剛剛被分配到長影廠不久的印質明。
彝族青年朱林生,他決定由大連四中的物理老師劉增慶來擔任。
彝族姑娘小黎英,他找來了還在總政話劇團擔任報幕員的王曉棠來扮演。
這個年輕的創作集體,很快就憑借嚴謹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為觀眾呈現了一部情節曲折,人物鮮活,頗具觀賞性的好電影。
電影1955年上映后,廣受好評,一票難求。
印質明、劉增慶和王曉棠,一夜之間,聲名鵲起。
他們都成為了觀眾所喜愛的電影明星。
也都迎來了各自演藝生涯的高光時刻。
二、
印質明在《神秘的旅伴》中呈現出了沉穩老練的演技。
而且他非常善于觀察和思考。
在拍片過程中,他看到導演林農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每當進入沉思狀態時,他都會將一根火柴棍叼在嘴里。
于是他將這個動作,巧妙地運用到了馮廷貴這個角色身上。
每當馮廷貴分析案情沒有進展時,他就會隨手摘一片樹葉,放進嘴里。
結果立刻使得馮廷貴這個人物鮮活起來。
而且與同時期銀幕上的偵察員形象,有了巨大差別。
印質明的機智和好學,使他獲得了更多拍片機會。
而且也因為馮廷貴這個角色的成功,他還成為了“銀幕警察專業戶”。
緊接著,他便在《虎穴追蹤》和《國慶十點鐘》中,分別飾演了偵察處長陳惠遠,和偵察員顧群,兩個警察形象。
雖然兩個角色職業身份相同,但印質明卻對他們進行了很好的區分。
演《虎穴追蹤》時,他突出了陳惠遠沉著冷靜的性格特征。
而演《國慶十點鐘》時,他又更多地體現了顧群的一絲不茍和平易近人。
所以提到印質明,雖然他曾演過眾多“警察”角色。
但在觀眾的腦海里,他的銀幕形象,卻并不重復。
在《虎穴追蹤》中,我們再次看到了劉增慶的身影。
他在其中扮演男三號劉銘。
和男一號的趙聯、扮演男二號的印質明,組成了“黃金三角”。
此后,劉增慶還和印質明一同出演了《工地青年》。
印質明扮演男主角尚越,劉增慶出演配角諸瑞。
這個時期的長影廠,其實出現了群星爭輝的盛景。
郭振清、龐學勤、李亞林、劉世龍、印質明、劉增慶等男星紛紛崛起。
相繼成為了長影廠引人注目的“銀幕小生”。
印質明主演了《生活的浪花》、《春雷》等電影。
還因在《鐵道衛士》中出演打入敵特內部的公安科長高健,而再次引起觀眾注目。
劉增慶也在《如此多情》、《青春的腳步》、《寶山之歌》、《徐秋影案件》、《笑逐顏開》、《云霧山中》、《十級浪》等電影中,扮演了主角或配角。
當然,他最被觀眾所難忘的角色,應該還是《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中的朱克明。
雖然又是男三號,但因為這部電影影響力巨大,而且朱克明的人物形象性格鮮明,別具特色,所以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說到劉增慶,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英俊的外形,和出眾的氣質。
我覺得,他是長影廠五六十年代最帥氣的男明星之一。
而說到印質明,我發現他的表演非常具有個人特色。
而且為了磨練自己的演技,他不斷挑戰各種角色。
除了正面形象之外,他還出演了好幾個反派,同樣栩栩如生。
比如《平原游擊隊》中的吊橋看守。
雖然只有一場戲,但卻演得活靈活現。
再比如《自有后來人》中的王巡長,他以“脫胎換骨”式的表演,塑造了一個膽小怯懦骨頭軟的叛徒形象。
1962年,我國評選“22大明星”,其實印質明和劉增慶都很有競爭力。
但因為名額有限,所以長影廠只有龐學勤和李亞林兩位男星入選。
況且這時的劉增慶還選擇離開了長影廠。
而印質明,也在出演完《自有后來人》后,離開了長春,回到了天津。
三、
劉增慶和印質明都是因為家庭的原因,而選擇淡出銀幕的。
作為長影廠出鏡率頗高的“英俊小生”,劉增慶原本被大家普遍看好。
然而因為常年在外拍戲,所以他無法更好地照顧家庭。
而且他的妻子楊明益患有嚴重的肺結核,時常復發。
他們的兒子劉星南還很小,他的父母雙親呢,又都年老體衰。
這些都讓劉增慶深感不安。
于是1962年7月,他主動向長影廠領導提出了調回大連的申請。
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守護在家人身邊。
說實話我很為劉增慶的選擇感到欽佩。
相比較那些為了事業而不惜舍棄家庭的男人,我覺得劉增慶的身上,更加具有人性溫暖的光輝。
這顯然并不是一個只顧自己的自私男人。
印質明也是一樣。
他回天津,也是因為老父親年歲大了,需要有人在身邊盡孝。
所以他選擇放棄了如日中天的事業。
并且印質明為了在表演上取得更大成就,一直都處于忙碌的狀態,沒有結婚。
直到36歲那年,他認識了在天津一家出版社做編輯的蔣新苓。
兩人相見恨晚。并很快結為了夫妻。
婚后,他們生下一兒一女,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只是劉增慶和印質明,都離自己所鐘愛的大銀幕,漸行漸遠了。
劉增慶回到大連后,成為大連話劇團的演員,出演電影的機會非常少。
此后,他也僅在《我們村里的年輕人》(續集)中出演過朱克明一角。
而且出現在影片中的他,明顯顯得面色憔悴。
與第一集中生龍活虎的朱克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我們村里的年輕人》(續集)竟然成為了他人生中所出演的,最后一部電影。
四、
印質明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拍電影。
他回到天津后,進入天津人藝做編導。
參與培養了李秀明、陳道明、張玉玉等新一代電影明星。
1978年,闊別銀幕14年的印質明,才在珠影廠拍攝的《山鄉風云》中,再次出演了一個反派,但觀者寥寥。
1980年,北影廠的于洋準備執導《戴手銬的旅客》。
在考慮男二號魏子恒的扮演者時,他想到了印質明。
兩人是老搭檔,22年前合作出演過《生活的浪花》,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況且印質明的“警察形象”非常深入人心,而魏子恒的身份又是公安局長。
這更能增加了觀眾對影片的期待。
《戴手銬的旅客》上映后,引起轟動。
主演于洋再次翻紅。“送戰友,踏征程……”的歌曲也久唱不衰。
歌聲中,印質明和于洋所扮演的兩位戰友,一路無言卻又惺惺相惜的場景,不知打動了多少觀眾的心。
這是印質明留在銀幕上的又一個經典人物形象。
此后,他還和老朋友郭振清一同執導過電影《大虎》。還出演過一些影視劇。
但留在觀眾印象中最深的,還是他所出演的幾個警察形象。
相比之下,劉增慶就沒有印質明那么幸運了。
他回到大連后,其實也有尋找機會重返銀幕,卻始終未能如愿。
期間也有劇組來找過他,但都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而錯過了。
1985年,還有電影雜志前來對他進行采訪。他興致頗高,侃侃而談。
然而就在他接受采訪的第二天,意外就發生了。
那天,他家的煤氣灶出現了問題,他沒有找專人來修,而是自己親自動手。
但他修好之后,卻忘記了關上煤氣開關。
而且他有嚴重的鼻炎。這使得煤氣泄露,他都沒有察覺。
那一天,劉增慶睡著了,就沒有再醒過來。
那年,他52歲。
他最大的心愿是重新登上銀幕演一個角色。
然而這個心愿,永遠也無法實現了。
1985年,印質明57歲。但他已處于半退休的狀態。
主要是因為他看不慣當時影壇的一些浮躁現象。
那時,很多演員演戲已不再努力。很多導演也不再嚴謹。
粗制濫造已成常態。
這令他憂心忡忡。
索性就過起了半隱居的生活。自得其樂。
這樣一位曾經被觀眾所熟知的電影明星,在單位工作多年,卻沒有分到一套房子。
這自然令他感到委屈。
然而他也沒有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
就跟我們所熟知的眾多老藝術家一樣。
他人品清逸,氣節高尚,淡泊名利,猶如青竹。
1997年,與他相伴了30多年的妻子突然撒手人寰。印質明悲痛欲絕。
當時他的兒女都在國外,擔心69歲的老父親無人照顧,都勸他再找一個。
然而印質明卻堅決不肯。
他一直默默守護在與妻子同住的那間老房子里。
與墻上懸掛著的“清風明月”四個字相伴。
2008年10月8日,印質明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0歲。
至此,昔日長影廠的兩位“銀幕小生”,就都成為了大家永遠的回憶。
劉增慶和印質明,都成名和走紅于上個世紀50年代。
卻又都在60年代遠離銀幕。
他們的人生之路有諸多相似之處。
他們的人格魅力,也大體相同——全都勤奮、努力,又都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這樣的演員,才是真正的明星,不是嗎?
那么,親愛的朋友們,你可還記得這兩位演員?最難忘他們所扮演的哪個角色?
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網友進行互動。
文/DJ雅清編輯部:雅清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