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個熱搜,讓人看了既感動又心酸——
#老人凌晨被扔半路 女子假裝順路送回#。
我們感動于好心人給予陌生人的善意;
也心酸于上了年紀的老人,仍要孤身前往外地務工。
而這個熱搜的背后,是一類我們日常容易忽視的群體:
孤寡老人。
截至2020年,我國孤寡老人的數量達到1.2億。
電影作為反映現實的一面鏡子,一直少有國產片將鏡頭對準這個龐大的群體。
魚叔印象中與之相關的國產片,也遠在17年前。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國產佳作,恐怕再也拍不出了——
《我們倆》
You and Me
這是一部成本僅200萬元的小成本電影。
卻在豆瓣收獲8.7的高分,好于96%的劇情片。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飾演老太太的金雅琴。
彼時年屆80歲的她,憑借本片拿下了包括「東京電影節」在內的多個最佳女主角,也是內地年齡最大的國際影后。
正是她的出色表演,讓觀眾得以一窺孤寡老人的內心世界。
金雅琴(右)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能夠看到:
孤寡老人的需求,其實遠比我們想象的簡單;
而他們面臨的困境,卻遠比我們想象的艱難。
深冬的北京,積雪未化,路面行人稀少。
一派肅殺寂寥的景象,人也顯得格外孤獨。
女大學生小馬(宮哲 飾)正在四處尋房。
她找到了一所四合院,房東是一位孤獨的老太太(金雅琴 飾)。
小馬的突然闖入,即將攪動老太太凝滯的生活。
老太太心里其實渴求熱鬧。
她提前跟鄰居商議房租,表示不能太貴也不能太便宜。
看似是為了留下小馬。
可她也下意識地表露出抗拒。
當小馬試圖討價還價,她的態度強硬,不退半步:
「嫌貴?再找別的地兒去吧?!?/p>
這種矛盾的心理,恰是獨居孤寡老人的普遍狀態。
常年的孤獨,使他們的生活一成不變。
任何突如其來的改變,都可能破壞熟悉的一切。
等到新鮮勁一過,往往只剩下面對新鮮事物的焦躁和局促。
所以在起初的相處中,兩人幾乎水火不容,矛盾每天都在上演。
尤其是老太太將錢看得極重。
她說到了這個年紀,也只能認錢了,人又靠不住。
小馬把屋內的廢品賣了,可錢卻被老太太沒收了;
小馬想回個電話,老太太按照市面價要收三毛錢;
就連借用冰箱這種小事,也得付一點電費。
可老太太其實也好奇小馬的生活。
趁小馬去上學的時候,會偷偷趴在窗戶看她的房間。
畢竟院子里多了個伴,她說好久沒這么熱鬧過了。
小馬和老太太相看兩相厭——
小馬覺得老太太小心眼,精于算計,難怪沒人伺候;
老太太覺得小馬沒教養,以后沒人會娶她。
兩人關系的轉折點,是一張電話單。
一通300元的長途電話,其實是老太太的孫子打的。
老太太誤會了小馬,事后發現自己做錯了。
那是老太太第一次主動對小馬表示歉意,并且在除夕夜邀請小馬一起吃年夜飯。
過完年,天氣逐漸回暖。
電影藉由季節的變化,既展示了時間的流逝。
也巧妙地暗合了老太太和小馬關系的破冰。
在炎熱的夏季,小馬就直接躺在老太太的屋里乘涼。
也會幫老太太進行大掃除,在墻上貼滿她從未見過的時髦畫報。
有一天還抱回一只大白熊,笑著對老太太說:
「像不像你?」
等到了涼爽的秋天,小馬儼然就像老太太的親孫女一樣。
給老太太洗頭、剪發、按摩,親自下廚給老太太做飯。
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開始緩慢產生交集。
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小馬為了完成拍攝作業,決定記錄下老太太的一天。
老太太像是終于等到一個機會,對著鏡頭坦然地說出心里話:
「我悶的時候,就希望來個收破爛的、收水費的、走錯門的,敲門可以說說話。」
老太太完全卸下了防備,把自己最柔軟、最脆弱的一面展現給小馬。
那天午后陽光正好,留住了老太太最好的狀態。
而那卷錄像帶,也成了日后小馬唯一的念想。
春去秋來,四季輪回,兩個孤獨的人互相取暖。
在一件件日?,嵤碌目慕O中,產生了微妙的感情。
每當我們提起孤寡老人,關注點往往在他們的身體狀態。
卻因此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心理狀態。
電影《我們倆》的可貴之處就在于:
讓觀眾看到了孤寡老人復雜且掙扎的心理狀態,以及在小馬到來后所產生的變化。
老太太年輕的時候,曾有過一段異常精彩的人生。
用鄰居的話說就是:
「這老太太不一般。」
可到了老年,反倒是越活越倒退。
生活對她來說,沒有絲毫樂趣,只剩日復一日的煎熬。
多數時間里,她要么坐在屋內的椅子上,無神地注視著窗外。
或是坐在門口,用拐杖杵著地面,重復地敲擊同一點。
房間還算干凈整齊,但毫無生氣。
院子始終無人打掃,積滿了落葉。
水龍頭也用得少,一到冬天就結冰,接水前要先拿開水解凍。
廚房的灶臺更是落滿厚厚的灰塵,沒人為她做飯。
至于老太太的親人,幾乎是一種「隱身」狀態。
她年輕時守寡,而后抱養了一個女兒。
在影片中,老太太的女兒出現過兩次,孫子出現過三次。
但每次出現都并非純粹的探望。
要么是有所求,要么是覬覦老太太的四合院。
在大年三十晚上,老太太的鄰居為她做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
她一直沒動筷子,等著子孫回來團聚。
可他們沒有出現。
這件事足以說明,老太太和家人之間的親情淡漠至極。
老太太多次提到過,她愛吃大鯉魚。
所以女兒和孫子前來的時候,會順便帶上一兩條。
但都是放下就走,沒有時間陪老太太坐下吃頓飯。
反復出現的鯉魚,代表了一種物質上的滿足。
它意在說明,老太太的生活不缺物質,她的結癥是精神的匱乏。
直到小馬的出現,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因為她帶來了比物質更重要的陪伴。
老太太和小馬之間所發生的,都是再細碎不過的瑣事。
慪氣地拌嘴,深情地對視,日常的問候。
可正是瑣事中包含的點滴溫情,讓她們從簡單的主雇關系,演變成了親如祖孫的關系。
小馬的陪伴,幫助老太太戰勝了孤獨,也產生了依賴。
當小馬淋著暴雨回家時,老太太會關切地敲門詢問;
當小馬突然消失一陣子的時候,老太太會幫忙照顧她的小狗;
當小馬再次回來時,老太太見面就問:
「你瘦了?」
可她們的故事,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一個殘酷的結局。
小馬在找到新房子后,準備搬走和男友一起居住。
老太太依依不舍,拉著小馬一再地問,「就這么搬空了」。
等小馬離開后,老太太再次變得孤苦無依,院內疊滿落葉。
再后來,孫子找到了女友。
四合院即將被翻新作為婚房,老太太也被送往養老院。
在分別的時候,老人緊緊拉著小馬的手。
欲哭無淚,眼神里寫滿惶恐和無助,令人心疼。
此情此景,令老太太的養女大為困惑:
「對自己家人都沒這么親,和一外人一起住了這么兩天,還這么舍不得,真邪門。」
邪門嗎?當然不。
因為老太太最看重,最需要的,就是小馬給予的陪伴。
隨著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孤寡老人更值得我們關注。
《我們倆》中的老太太,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獨自居住,家人不常伴身邊,日子過得單一枯燥。
她最渴望的就是能有人陪伴,和他們說說話。
現實中還有許多這樣的孤寡老人。
為此,魚叔認領了「關愛陪伴10000名鄉村孤寡老人」的公益夢想。
可以在線送出手中的小紅花,用小紅花一塊做好事,助力公益夢想。
小紅花,其實就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積攢的一點點「小善」。
而無數個「小善」,匯聚起來,就變成了「大愛」。
很多時候,舉手之勞的善意,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溫暖。
也許你的一朵花,就可以讓一個孤獨的心感受到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