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留學生楊舒平的一段演講突然在社交媒體上流傳開來。
在視頻中,這名中國留學生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臉上還帶著得體的微笑。
“經常有人會來問我,為什么要來馬里蘭大學。我總是這樣回答,新鮮的空氣。”
她聲稱自己在中國時要帶五個口罩進行防御,但在美國,一個口罩都不用帶,因為這里的空氣十分香甜。
很多國人在看到楊舒平的演講時感到十分憤怒,覺得她數典忘祖,詆毀自己的祖國。于是很多人高喊,既然呼吸不了中國的空氣,就永遠別回中國。
也有一些人覺得莫名其妙,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為何要詆毀自己的祖國。他們在查到楊舒平的信息后,更加覺得不可思議。
她出國留學,竟然是“公費留學”。
一個靠國家幫助的人,在出國后詆毀自己的祖國,為什么?
聞不了昆明空氣的女人
在楊舒平演講的時候,臺下的其他中國留學生就已經變了臉色。
儀式結束后,這些留學生就開始了對楊舒平的反擊。
他們一方面奔走在互聯網上,為祖國發聲,說自己的家鄉空氣質量很好,楊舒平在刻意抹黑中國;另一方面,則提出抗議,要求楊舒平道歉。
與此同時,楊舒平詆毀祖國的事情也傳到了中國。
網友們紛紛現身說法,表示中國的空氣很好,楊舒平完全是在惡意抹黑中國。
“別的城市就算了,可是她是昆明人。那里的空氣質量怎么會差呢?”
在發現楊舒平是土生土長的昆明人后,網友就知道她的言論完全站不住腳跟。
很快,昆明的相關部門就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當地的空氣質量報告。
根據這份報告,昆明近十年的空氣質量非常好,完全不是楊舒平所說的需要“戴五個口罩”的夸張程度。
也許是頂不住輿論壓力,楊舒平很快就在社交媒體上道歉。但這篇道歉只有寥寥幾筆,態度十分敷衍,根本就沒人買她的賬。
楊舒平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國家添了多大的麻煩。
國際輿論一向是掌握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手中,楊舒平的這份演講在外網瘋傳后,就成為了他們攻訐中國的工具。
都不需要太費力,就有很多不明真相的外國人將楊舒平的話當做真相。
類似的情況并不是第一次了。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被西方媒體抹黑,楊舒平的發言無異是在給他們提供攻擊中國的一個工具。
楊舒平從小就成績優異,后來更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公費留學的資格。
以她的學識,和在國外的留學經歷,不可能不知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惡意。但她還是選擇了發表這篇抹黑演講。
這究竟是為了什么呢?
答案或許在馬里蘭畢業典禮的當天就已經揭曉了。
與臺下憤怒的中國留學生不同,楊舒平的美籍華裔校長顯然非常滿意這篇演講。
他在典禮上絲毫不吝嗇對楊舒平的稱贊,并且上臺與她進行了親密的互動。當天,兩個人都對著鏡頭笑得很高興。
看著在畢業典禮上出盡風頭的楊舒平,大家終于明白了她這樣的作用。
無非就是借抹黑中國來獲得美國的好感,以便于留在美國。
聰明的她或許在踏入美國土地的那一刻就已經精準掌握了在美國人的喜好,她想以此獲得“流量密碼”,她要不遺余力地說美國的好話。
光是正向拍馬屁還不行,楊舒平敏銳地捕捉到大部分美國人對中國的固有敵意。所以貶低中國,抬高美國就成為了她行走在美國的計量。
事實證明,楊舒平的確因為這些言論贏得了美國人的好感。校長陸道逵十分欣賞她。
正是因為這些,楊舒平從馬里蘭大學的眾多畢業生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學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發言。
要知道,楊舒平是該校為數不多的獲此殊榮的華人留學生。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楊舒平有恃無恐,她在道歉后不久,就將它重新推翻了。
留不下的美國,回不了的中國
在楊舒平道歉后,大家雖然還是不太滿意她的做法,但這件事還是漸漸地在互聯網上冷了下去,聲討她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就在事情即將平息的時候,楊舒平卻突然又在社交媒體上開始興風作浪了。
她在媒體上表示自己已經拿到了綠卡,并不忘貶低自己的同胞。
在馬里蘭大學過得順風順水并獲得了優秀畢業生資格的她那時或許以為自己真的可以在美國永遠呆下去。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美國對她的友好并沒有持續太久。
在拿到綠卡后,楊舒就打算在那里找一份工作,然后永遠不回中國了。
以她漂亮的學歷背景,一開始也確實是在美國能順利找到工作。
但沒過多久,公司就發現她工作能力不足,將她辭退了。此后,她在美國的找工作之旅四處碰壁。
畢業后沒有國家獎學金,楊舒平的家庭又非常普通,根本無力負擔她在美國高昂的生活費。
她必須盡快找到工作,才能立足美國。
但這次的美利堅合眾國卻給她展示出了冰冷的一面。
楊舒平的簡歷一封一封地往外發,然后就杳無音信,她在美國的日子變得越來越難。
那時的她完全想不通,明明自己已經全力擺脫中國的印記,竭盡全力迎合美國人,怎么還是無法被美國接受呢?
明明過去的幾年她在大學里就是靠著這個獲得了那么多人的好感啊。
那時的她并不明白一個道理,能連自己祖國都詆毀的人,是根本無法獲得別人真正的尊重的。
她還以為是自己的工作能力問題,繼續在海外求職。
然而,這位飽受贊譽的學生失敗了,無論她怎么努力,在美國都無法找到一份舒適體面的工作。
楊舒平的美國夢,看來是沒有辦法實現了。
或許是知道自己在中國也待不了,所以在求職美國失敗后,她轉身去了韓國。然而在韓國,她的求職之旅同樣碰壁。因為很多和中國進行貿易往來的韓國企業在擔心雇傭她會得罪中國。
楊舒平只好發揮自己“打不死的小強”的精神,一再降低求職期望,最終才被一家公司錄取。
這份工作的薪水雖然不高,但還能勉強維持生活。但在疫情來臨后,這份薪水就很難支撐她在韓國的生活了。
楊舒平在韓國的日子也變得艱難。
最后在韓國實在混不下去的楊舒平最終還是不得不回到中國,回到那個她認為的“要戴五個口罩”的祖國。
但由于她詆毀祖國聲譽的行為早已在互聯網上闖下了偌大的惡名,所以沒有任何一家中國企業會雇傭她。
她只能在家里,靠著父母的接濟生活。
原本的天之嬌女落得個如此下場,人們不禁好奇,到底是什么樣的家庭才能教出楊舒平這樣數典忘祖的人呢?
“楊舒平”們的誕生
楊舒平事件發生后,很多人都十分好奇她的家庭背景。
根據她的教育經歷,大家推測楊舒平的家庭至少是小康以上,享受著不錯的社會資源。
網上有消息稱,楊舒平是昆明市公安局某民警的女兒。
這個消息發酵后,再次激怒了大家的怒火。
一個公務人員的女兒長大后竟然會不遺余力地抹黑自己的祖國,這不得不讓人寒心。
但很快,這則消息就被昆明市公安局證實是謠言,楊舒平并非是該局民警的子女。
楊舒平的家庭背景再次成了一個謎。
楊舒平的父母始終隱藏在網絡背后,沒有出現在大眾的眼前。
由于家庭背景資料的缺失,我們無法回溯形成楊舒平這種行為的原生家庭原因,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對她的過去一無所知。因為在中國有很多像她一樣的,覺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人。
楊舒平,絕對不僅僅是個例。而這些人的出現,也離不開特定的歷史環境。
中國在過去的幾千年中都處于世界的前列,那時的中國人自視甚高,并不會對國外產生向往。
楊舒平們的誕生,應該是從1840年以后開始的。
那一年,英國迫使中國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后,不斷有中國的領土被列強剝奪,國家主權一步步喪失,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不到保證。
自從1840年以后,中國就一直處在屈辱之中。
列強的炮火不光打碎了中國的城池,還嚴重摧毀了中國人的自信心。
很多人自那時起,就萌生了西方的一切都比中國好的想法。
這種認知并非存在在一兩個人的心中。
山河破碎后的好幾代人都有這種想法。
很多人想盡辦法就為了在國外生活。
螻蟻尚且偷生,為活下去而逃亡別國本無可厚非。
和平中的人或許沒有資格去對他們指手畫腳。
但在和平年代還崇洋媚外的人,卻著實讓人理解不了。
上個世紀,中國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很多在中國有不錯社會地位的人到了國外后發現,那里大字不識一個的基礎工人要比自己掙得多得多。
當類似的消息傳到國內后,很多人就都對國外的生活產生了向往。
媒體上也鋪天蓋地地宣傳國外的美好。
《讀者》、《格言》、《青年文摘》等雜志將國外的生活描繪的如天堂一般。
這類雜志刊登的文章往往會把外國人尤其是白人塑造成正面形象,在矛盾中跳出來,以寬容、智慧來解決所有的問題。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紀初期,由這類媒體炮制的一個假消息席卷了中國。
他們聲稱,在一次有中日學生共同參加的“重走長征路”的活動中,中國學生非常嬌氣,走一會兒就不走了,在原地耍賴,而日本學生卻非常堅強,全程走完,不哭不鬧。
在那個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報刊和電視就是當時人們信息的主要來源。人們對報刊的信任度又非常之高。這篇文章發表后,很多人都對此深信不疑,而日本人的教育方法也在很長一段時間被中國人奉為圭臬。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一次性筷子也成為故事的主角。
媒體聲稱,日本人非常具有環保意識,他們不愿意砍伐自己國家的樹木,就全部從中國進口。
這則故事和上面那則一樣,經過大家口口相傳后,被國人深信不疑。
楊舒平出生于1993年,她的童年時期正是這些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的時間。她在三觀還未形成的時候聽這些故事,因此對國外心生向往,情有可原。
楊舒平不是個例。
聽過這些故事的九零后也不止她一個,但選擇只聽這些故事的人卻也并不多。
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穩步提升。能出國的人也越來越多。
但當他們到了國外后,卻發現和小時候那些紙媒上宣傳的完全不一樣。
倫敦沒有空調充滿尿騷味的地鐵站,法國街頭隨處可見的黑人,美國街市上夜晚八點的冷寂……
這些都不是外媒宣揚的那種天堂。
他們曾經編造的謊言被戳破。
原來當年在活動中表現的最好的是中國孩子,中國的筷子是用再生林做的,后來也改為了竹子,對環境的保護早就在考慮范圍之內……
率先知道真相的人開始奔走相告,他們想要告訴同胞們,不必自卑,中國也很好。
但楊舒平們選擇無視這些話,他們選擇繼續相信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把出國當成是自己這一輩子的無上榮光。
也許,人都是要有夢的吧。
只不過不知道在付出真正的代價的時候,這個美夢能不能讓她吃飽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