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4月,全國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進行首次選舉,鄧小平將選票投入票箱后,回到席位習慣性地點起了一支煙。忽然服務人員將一張紙條送到了鄧小平的手中,鄧小平打開一看就笑了,一邊連連點頭,一邊將手中的香煙掐滅……
給鄧小平寫紙條的人名叫鄺健廉,是一名出生在廣州的粵劇女演員。說起她與鄧小平的交往,還得從六十年代,她所飾演的《山鄉風云》說起。
《山鄉風云》是粵劇現代戲的扛鼎之作,那個時候紅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鄧小平在廣東恰好觀看了《山鄉風云》,曾經夸贊鄺健廉戲演得好,自己雖然喜歡聽川劇,但粵劇聽起來也很好聽。
這對于當時的鄺健廉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圖丨鄺健廉在《山鄉風云》劇照
1974年,鄺健廉前往北京參加一個晚會,清唱了《沙家浜》中的一個唱段。演出結束之后,鄺健廉走到觀眾席上與鄧小平握手時,鄧小平對她說,剛才沒有伴奏,唱起來一定很辛苦,一定要注意身體。
鄧小平的關心,讓鄺健廉深感溫暖。
1979年,55歲的鄺健廉重登粵劇舞臺,后來一次前往北京演出的機會,她有半場獨唱節目,因此給鄧小平寫信,邀請他來看戲。當時鄧小平因故不能出席,便讓秘書捎話給她,祝她演出成功。并安排自己的夫人前去觀看演出。
在鄺健廉眼中,鄧小平既是領袖,也是普通人。全國七屆人大會議上,鄺健廉發現鄧小平在主席臺上吸煙,便對身邊的廣東代表說,一起建議鄧小平不要吸煙。一位代表問她敢不敢寫,鄺健廉表示當然敢,然后在代表遞過來的紙上寫下:
“鄧小平同志,我們愛護您的身體,請您不要吸煙?!?/p>
鄺健廉將紙條托服務人員轉交給鄧小平,之后便發生了開篇的那一幕。而這件事也被在場的記者捕捉到,通過報紙很快傳遍了全國。
圖丨正在吸煙的鄧小平
鄺健廉不單單與鄧小平交往甚多,也與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而這背后為他們牽線搭橋的,正是鄺健廉從小就喜愛的粵劇藝術。
在鄺健廉兩三歲的時候,就開始聽母親哼唱廣東大戲和民謠,等她又長大了一些,就跟著留聲機學唱當時流行的廣東大戲。
一有機會,鄺健廉就跟著母親去戲院聽戲,回到家就跟著模仿,有時候家里來了客人,父親還會招呼她給客人們清唱一段,深受客人們的夸贊。也許正是因為兒時的這些經歷,在鄺健廉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粵劇的種子。
鄺健廉的家族和粵劇同時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家中不少親戚都是演藝界的楷模,這樣的環境讓鄺健廉對于粵劇更加熱愛。父親雖然不贊成女兒投身粵劇這個行當,但鄺健廉決定從事粵劇這個行業時,父親還是為女兒改藝名為鄺紅棉。
“鄺紅棉”這個名字,寄托了父親對女兒的期待:做人像紅棉樹一樣正直,學藝像紅棉樹一樣好勝。
帶著父親和全家人的寄托,鄺健廉投身到粵劇藝術之中,十多年的時間中,鄺健廉用雙眼記下了不少的表演要領,打下了扎實的演出基本功。同時那些名角的精彩演出,也讓鄺健廉有了目標,自己有朝一日也要像那些名角一樣,收獲臺下觀眾的熱烈掌聲和叫好聲。
圖丨鄺健廉舊照
當鄺健廉在臺上飾演那些有名有姓的角色后,她不但認真學習師傅和前輩們的演藝功夫,更多的是向他們學習高尚的職業道德,諸如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于變革求新的藝術追求等等。
在加入馬師曾為首的太平劇團第二年,鄺健廉開始擔任正印花旦,表演技藝得到了全面提升。頻繁的演出讓鄺健廉在舞臺上大展身手,可以接觸到各種不同的表演風格,扮演不同性格類型的角色。
雖然有的時候演出很吃力,但鄺健廉也得到了難得的鍛煉機會,為日后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隨著戲班往來于香港、澳門等地,讓鄺健廉親眼目睹了飽經戰亂的老百姓,認識到戰爭的殘酷,錘煉了她的精神和性格。
1940年,鄺健廉隨舅母臨時在靚少鳳主持的劇團演出,經靚少鳳建議,鄺健廉改藝名為“紅線女”。
就在鄺健廉在粵劇舞臺上不斷取得成功的時候,她開始接觸兩個新的藝術形式,一個是粵劇唱片,另一個是電影。這兩種藝術形式打開了鄺健廉在藝術上的眼界,不但讓她接觸到很多粵劇圈外的知名人士,同時也促進她在粵劇舞臺上表演技藝的精進。
圖丨鄺健廉在戲曲電影中劇照
從1949年開始一直到1955年,鄺健廉的藝術創造日趨成熟,她逐漸意識到自己在香港很難再有大的發展。對藝術的追求和對故土的思念,催促著鄺健廉回到祖國內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