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眾所周知,這部電影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
很多人說這個原著故事情節被張愛玲駕馭的格局小了。
其實張愛玲厲害在能三言兩語把人物性格和內心刻畫的淋漓盡致,而且從來不掩飾自私的市井的部分,對文字的駕馭能力極強。有人寫民族大義,也要有人寫市井小民,沒什么格局之分。
《金粉世家》不也是富家子弟愛上鄉下女的故事嗎?祥林嫂換個人寫可能也就是故事會上獵奇的故事。故事永遠就是那幾種,關鍵是怎么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海膽》這本書,里面用很短的一句話就概括了《色戒》和李安以及張嘉玲。
電影里徹頭徹尾的虛無——愛情是荒謬的、友情是虛偽的、親情是荒蕪的,革命是似是而非的。只有X愛的快樂是真實的,而這唯一的真實恰恰又是不可說的。
2、從始至終王佳芝都在尋找一個心靈依附點。
一開始的家庭不順、父親離家、孤苦伶仃,開始第一次嘗試把心依附于同學和表演上。誰知同學們對她并沒有多好,甚至于有點想利用她,她獨自一人在舞臺上悵惘時幾個同學如權威一樣召喚她加入行動,后來行動有給易當情婦的苗頭時,他們沒經過王佳芝的同意就決定了要犧牲她,于是她嘗試把心依附于革命。
革命萬般險惡,她一直在苦苦掙扎,等待解脫,而組織絲毫沒有考慮過她的感受,她的心才開始決定依附于易先生,并最后說出那句:快走。
在最后一刻臨刑前,觀眾從她的表情當中看到了滿足和釋懷。
因為她讓她愛的易先生可以活下去,而自己也可以陪著她曾經愛的和曾經愛她的鄺先生共同赴死。從愛情的角度出發,大家在影片結尾看到的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最后筆者想說一句,在情感世界里,女性永遠比男性偉大,也更純粹。
3、易先生不論是小說還是劇里面都是漢奸,但直到事發之前,他對王佳芝一直很好。而那群同學說是愛G青年,但對王佳芝卻無比冷漠,充滿利用。
也正是這些呼喊著正義口號的人們,一步步把王佳芝推向懸崖。
這是人性中極諷刺的一面。也是生活中極真實的一面。
4、張愛玲小說的最后,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
易先生的感情并沒有王佳芝對他來的深,對于易先生來說王佳芝不過是一個人到中年難得的紅粉知己,對于王佳芝舍命救他有一種自以為是的自得。
大約是因為胡蘭成的影響,《色戒》小說的結局令人略有心寒。
筆者比較喜歡李安的這個結局——王佳芝和易先生付出的感情是對等的,并且我相信這世界上大多數男人的心都是熱的。
5、鄭蘋如(王佳芝原型)犧牲后,父親鄭英伯一病不起,于1941年初抱恨而終。1944年1月19日,哥哥鄭海澄在保衛重慶的空戰中犧牲。
1944年8月7日,未婚夫上校大隊長王漢勛在湖南衡山執行軍事任務時犧牲。鄭氏一家,滿門忠烈,碧血丹青,光耀千秋。
6、王力宏從“東勝客棧”樓梯走下來、跑到湯唯等人面前、露出后悔的表情。這場戲花費了5個多小時,重拍超過40次。
李安認為G民黨G員祖籍是寧波的非常多,所以特意要求何賽飛扮演的“蕭太太”用帶寧波腔的普通話來表演,讓人物更加逼真。
何賽飛的主要戲份集中在與貴婦名媛的“麻將戲”上,因此打麻將成為何賽飛急需受訓的項目。對于麻將戲,李安的要求是“不僅要打得熟絡,打得優雅,而且要打得漫不經心。”
該片贏得威尼斯影展金獅大獎,臺灣方面頒給李安及制作公司2000萬新臺幣(約500萬元人民幣)獎金,李安轉手捐給新晉導演。
湯唯在正式拍攝前接受過一連串特訓,學蘇州評彈來培養氣質,學打上海麻雀來應付數場麻雀戲份,穿高跟鞋走路、學習上海口音、學社交技能,符合舊上海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