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舅已經5年沒有回家過年了,按他的話說,他哪還有家呀?
前段時間父母給我打電話問我能不能回老家一趟,當時我聽了之后心里咯噔一下子,心想老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然后父母說你別多想,是你的表舅回來了,說怪想你的,要和你見見面。
我和表舅久別重逢,感覺有太多的話要講。我已經不清楚有多少年沒有見過表舅了,只記得小的時候表舅待我特別好,簡直就是把我當成親兒子那么對待的。
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都想著我,那個時候家里面也都不富裕,但表舅種了一個小菜園子,菜園子種著我最愛吃的小番茄。
那個時候也沒有其他零食,但凡是能吃的我都喜歡,表舅每天都會拿一個小碗裝上兩三顆給我送過來。
我見到表舅之后差一點哭了,對表舅說:怎么這么多年也沒見你,打電話也打不通,都不知道你跑哪去了。
表舅聽了之后也是眼淚汪汪的,聲音有些哽咽,過了好一會兒之后表舅才說:自從父母不在之后,其實也就沒家了。家都沒了,那可不就四處漂泊嗎?
第1點:父母不在之后,還有必要回老家過年嗎?
在我上高中之后因為學業繁忙,而且我們那個地方非常特殊,只要上了高中原則上是不太允許能夠走讀的,所以我就很少回到老家。
即使回家也只有一天,而這短短的一天時間,根本見不完所有親戚。于是我和我的表舅也就形成了默契,一般是在過年的前后幾天里面去表舅的家里面玩一下。
隨著我的年齡慢慢變大,和表舅見面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有時候一年能見一次面。
但是在我的所有親戚當中,真正對我好的應該就只有表舅一個人了,當然父母以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除外。
后來表舅家里面發生了一場變故,表舅的父母在同一年相繼離世,這件事給表舅帶來很大的打擊,以至于表舅變得和原先不一樣了。
以前表舅經常在家,而現在表舅幾乎常年累月不在家,印象當中只有前年表舅回老家了,但表舅回來后也是只待了一個小時,給父母上完墳后又離開了。
以至于逢年過節的時候,我們家當中的每一位親戚都提到過表舅,但都說沒有見過表舅,甚至電話也打不通了。
沒人知道表舅在哪里,也沒人知道表舅過得怎么樣。
直到這次表舅又回來掃墓,恰巧被我的父母看到了,于是拉著表舅來到了我們家里面。
按表舅的話說,就算是父母不拉著表舅來,表舅這次也會和我們親戚們道道別,因為表舅在大城市里面安家落戶了。
當時聽到之后萬分詫異,就問表舅你離開了這么長時間,怎么也不和我們多聯系聯系,手機也換號了,家里面的親戚們都擔心你,也不知道你在外面過的怎么樣。
這句話問完,表舅突然哭了,過了好一會,表舅才說出了那句話,父母都不在了,人這一輩子就成了無根之草,走到哪算哪,我也無牽無掛了。
我相信表舅絕對不是特例,在我們周邊肯定有一些親戚在父母去世之后就不再回老家過年了。
第2點:父母是親戚樞紐的核心
講一個小故事,我的父親有兄弟三個人,在有一次過年的時候,我的一個大爺就說了:這是咱們的老人還在,如果老人不在的話,可能我們就很少能聚在一塊吃飯了。
當時我聽到這句話之后,心中感慨萬分,對于我這樣的小輩人來說,可能壓根就沒有不在一塊吃飯的概念。
于是我在飯桌上就直接反駁了:咱們還是有機會在一起吃飯的。
結果沒有想到包括我的父親在內的兄弟三人基本都同意了大爺的說法。
天底下哪有不散的宴席,而這個宴席什么時候開始散開,主要看家里面的老人什么時候駕鶴西去。
這個話題其實挺沉痛的,即便到現在我也不太愿意把這件事情剝開了揉碎了去講,但是仔細想一下,當初家中的親人說的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后來發現,我們村子里有些人,自從他們的父母不在人世之后,不要說清明節的時候不回來了,就是逢年過節也不見回來了。
為什么呢?
因為已經沒有太多的牽掛和羈絆了,而這一部分牽掛基本上是對父母的牽掛。
第3點:百善孝為先
做一個適當的引申,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直在講百善孝為先,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千萬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起來孝敬父母。
趁著父母還在,趁著還有回家的感覺,趁著老家還有那么一些人認識自己,逢年過節的時候,不妨多回去看望看望這些老家的親戚們和老人們。
他們陪我們長大,我們就得陪他們到老。
不過說一句有點心寒的話題,隨著自己年齡增大,等到自己的父母真的老去之后,可能自己也就不太愿意回家過年了。
因為過年過的是團圓,而不是單純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