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易烊千璽考編的事情,在輿論場被鬧得沸沸揚揚,易烊千璽也差點因為這件事身敗名裂。
人們對易烊千璽事件的爭論主要有兩點:
程序是否合規?“日進斗金”的明星有沒有必要和普通百姓爭奪編制資源?
雖然此事件最終以易烊千璽“放棄”告終,其背后的種種因素卻引發人們無盡思考。
對于明星“考編”這種現象,其實在娛樂圈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李玉剛不單是歌劇舞劇院的在編人員,而且還是國字號一級演員。
李玉剛的早年經歷可以說非常“勵志”
,19歲輟學闖蕩社會,端過盤子打過雜,2005年參加《星光大道》并獲得年度季軍,當時的冠亞軍分別是茸芭莘那、郝哥,而李玉剛后發力更強勁,當年的冠亞軍現在名氣都遠不如李玉剛。
李玉剛是如何加入舞劇院的,因年份久遠已無從考古,得益于當時他的名氣并不是很大,所以沒有引起像易烊千璽這樣的爭論。
而娛樂圈明星之所以熱衷于考編、評一級,除了歷史遺留因素,更大的原因是“光環”,也可以說成“鍍金”,一尊泥胚,一旦涂上金粉,身價便會提升百倍。而且,這還是一樁雙贏的“買賣”,用人單位也因此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如果單位自己培養新人的話,一來經濟成本高,二來成材期也比較緩慢,而且能不能成功還得看運氣,所以,引入一些“半成品”進行再加工,是比較立竿見影的一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