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紅衣少女》的朋友,一定記得影片中那個愛穿紅襯衫的女孩安然吧?
一定記得她的純真和坦誠吧?
這也是我對這部影片的初印象。
《紅衣少女》是1985年由峨眉電影制片廠拍攝的一部電影。
它根據鐵凝的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進行改編。女導演陸小雅進行執導。
主要演員有鄒倚天、羅燕、朱旭、王頻、黃宗洛、李嵐等人。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愛穿紅襯衫的女孩安然,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中的發生的故事,和她在成長中的各種思考。
37年后的今天,我重新看了這部影片,仍然喜愛安然的純真和坦誠。
除此之外,這部影片也給了我全新的認識:堅守內心,真誠地生活,就是自己的平凡英雄。
《紅衣少女》這部影片中,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也沒有跌宕起伏的轉折,更沒有大喜大悲的情緒表達。
有的只是對普通人的生活場景的鋪排,和對人們日常生活事件的描述。
以及一個16歲的女孩,對周遭世界的看法和認識。
或者說,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
這個女孩名叫安然。是個中學生。
她一頭短發,濃眉大眼。而且性格直率、為人仗義、在很多事情上不拘小節并勤于思考。
乍一看,有點像個男孩子。
然而她卻有著女孩特有的天性,有自己的閨蜜,也會哭鼻子,還不斷地向姐姐強調:你們老把我當男孩看,我是個女的,女的。
她還特別愛穿一件紅衣服。
那是姐姐安靜送給她的。
為什么是紅色?
我覺得導演陸小雅應該有三重用意。
一是紅色代表熱情、時尚和前衛。
二是紅色最能體現女主角安然的個性,以及她的自我反思意識。
三是通過紅色這醒目的色彩,使得個體和集體之間的沖突,顯得更為搶眼——全片里看不到其它紅色,只有安然穿的那件紅襯衫格外醒目。
這就使得安然與周遭環境顯得格格不入。
在那個年代,安然顯然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
她張揚個性,放飛自我。
她會在課堂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直言不諱地指出韋婉老師把“莫邪”念錯了字。
也會在作文里,大膽揭露班長的表里不一。
還會當即拆穿母親顧左右而言他的私心。
這樣絕對的性格,以現在的眼光看,其實真的很不討喜。
如果我們的身邊真的有這樣一個女孩存在,那么如何與她進行相處?對誰都是一種考驗。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安然的這種性格,其實也存在著自私的一面。
難道一個人為了彰顯個性,就可以對母親的辛苦付出而視若無睹嗎?
所以影片中的安然,并不完美。
然而《紅衣少女》上映后,為何安然卻成為了80年代年輕人的一個“偶像”?
就因為在那個講究“標準”的年代,安然是追逐自我個性的存在。
而她的姐姐安靜,則是當時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
這個掙扎在新舊兩種不同觀念中的一個人物,一方面,會因為一些陳舊的思想,而不得不犧牲和放棄掉一些東西,甚至愛情。
而另一方面,她又很不甘心。
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妹妹安然身上。
她將那件紅衣服送給妹妹,實際上,就代表了埋藏在心底的強烈的愿望。
當然,安然之所以在當時受到大家的喜歡,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她作為一個80年代的年輕人,最看重的品質,是正義和誠實。
“做人要誠實”,是她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對她說的一句話,被她牢記在心。
這甚至成了她的座右銘,在影片中無數次被提起——“青年人最重要的是正義感和誠實”。
所以她在童年到青少年的轉變成長期,始終堅持用“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同時也是“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去認識朋友、認識同學,自已的。”
這樣的坦誠、單純和真摯,是那么美好,有著那個時代鮮明的烙印。
然而所有的“格格不入”和“與眾不同”,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比如安然,她的許多行為,就給自己和周圍人帶來了不少煩惱和矛盾。
其實就算拿現在的眼光看,安然也不是一個很會“討人喜歡”的孩子。
因為她“情商不高”啊。
所以老師不喜歡她,同學關系也處理得不大好。也就在所難免了。
就連她的母親都批評她“不懂世故、心眼太實”。
影片最大的爆發點是班級要評選三好學生。
本來安然希望不大,但姐姐安靜出于對妹妹的愛,卻重新聯系了昔日同學韋婉老師。
并通過贈送電影票和幫助韋婉發表蹩腳的“甩膀子”詩的“暗箱操作”,為安然爭取到了這個機會。
影片中的這段,非常細膩地描寫出了安然用自己眼睛觀察周圍人的反映。
她用自己的心,感受和理解著同學和家人,然后用自己的分析能力,明白了一切。
當安然獨自一人走在白樺林小道上,她的眼睛,與白樺樹上的一個個“眼睛”,交疊在一起。含蓄又巧妙地點出了影片的主題——
用自已的眼睛看世界。
當安然明白了一切之后,她激動地對父母和姐姐說“我評三好學生,不是為了你們高興,為了你們滿意,我渴望得到一種理解和信任”。
說完,她終于忍不住,跑到樓道里,伏在樓梯扶手上哭泣。
扮演安然的演員鄒倚天表現很出色。她雖然是第一次演戲。但她在鏡頭前的表演很坦然,很準確地表現出人物的坦然性格。
僅僅這個場面,便使我真正覺得是安然那個人物在傷心地哭泣。
最終,安然向班長的道歉,然后找到老師,明確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放棄三好學生的稱號。
她并沒有戳穿老師背地里的交易。
看到這里,我由衷地敬佩這個愛穿紅襯衫的女孩。
她成長了。她是靠自己的努力,成長起來的。
當時,我就想,如果是我,我敢嗎?我愿意嗎?
我在心里各種翻騰,五味雜陳,不禁問自己:我能遵從自己的內心嗎?
看到安然的做法,又好象聽到內心的聲音,和自己心相通了,終于理解了這個16歲女孩的話: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美是幸福的。
看過電影《紅衣少女》的一些網友都說,從這部影片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周圍人的影子。
也有網友說這孩子真“軸”、“直腸子”。
但字里行間能看得出,都喜歡安然的純真、坦誠。
可能正是這種美好,撥動了大家的心弦,使我們在內心深處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我也喜歡安然的純真、坦誠,贊賞她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更佩服她在她那個年紀,遇到有點復雜的關系、尖銳矛盾時,仍然能夠堅守自己的內心,選擇真誠地生活。
我覺得她不僅是那個時代的新新人類,更是自己的平凡英雄。
《紅衣少女》于1985年上映后,不僅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產生了巨大反響。
而且還同時獲得了第五屆金雞獎和第八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要知道,當時同時提名金雞獎的電影,還有謝晉執導的《高山下的花環》、和張圓、于彥夫執導的《黃山來的姑娘》等。
然而在競爭無比激烈的情況下,《紅衣少女》還是擊敗了眾人所看好的《高山下的花環》,成為了1985年爆冷的一匹“黑馬”,榮獲大獎,自然有它的獨到之處。
當然,《紅衣少女》的上映的時間點也很討巧。剛上映不久,就趕上了金雞獎和百花獎的評選。而《高山下的花環》等電影,則基本上都是1984年上映的作品。
如今,37年過去之后,兩部電影在觀眾中產生的影響,似乎拉開了距離。
《高山下的花環》豆瓣評分9.5分,被稱為國產片中不可多得的神作。
有數萬網友為其打分。
而《紅衣少女》也不錯,豆瓣評分8.0分。但只有兩千多網友為其打分。
相比之下,《高山下的花環》似乎更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但我覺得,《紅衣少女》其實也是最好的國產片之一。
它最動人的地方,其實就兩個字,那就是——真誠。
像一股清流,不經意間,漫過我們的心海。
像這樣的寶藏電影,如今真的太少見了。
這部電影根據鐵凝的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進行改編。但我覺得,電影比小說更成功。
導演陸小雅在藝術創作上有自己的追求。
她用真誠的創作態度,細膩地刻畫了一個16歲的女中學生的豐富內心。
同時也對當時的教育體制和成長價值觀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尖銳大膽。
她并沒有塑造一群臉譜化的人物,而是將人性的多面性和復雜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從安然、到安靜,再到韋婉老師,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缺陷。
就連安然一向崇拜的父親,在面對大女兒安靜的婚姻選擇時,也表現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面。
由此可見,沒有誰是完美的。
誰都需要成長和進步。
只是現在,當我們回頭再看這部電影,更加感慨良多。
因為我發現,陸小雅在電影中所抨擊的一些事情,如今已經變為常態。
比如再遇到像安然這樣的女孩,大家一定都會說她“情商低”,不會來事兒。
不會有人覺得她當初的坦誠和堅持,究竟有多么珍貴。
很多當時我們反感的事情,現在已經見怪不怪。這才是最令人感到不安的結果。
所以,現在不僅像《紅衣少女》一樣純真的電影少了,就連人,也變得更加復雜,也更加現實了。
我記得影片中的插曲《閃光的珍珠》出現在片尾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清晨,姐妹倆走在灑滿陽光的街道上。一個清澈的女聲在我們的耳邊響起,接著便是歡快的小合唱。
那旋律令人忍不住充滿希冀,新的一天,新的體驗,就算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也要走出了新的步伐。
影片本身也像一串珍珠,讓我們回味起了80年代有多么美好。
滾滾紅塵中,我們有時忙忙碌碌、有時偷懶散淡,有時疲于奔命,有時為名為利。
但我想,可能在內心深處,我們都有一個理想:不被世故困擾、不被現實裹挾,堅守內心,真誠地生活,做自己的平凡英雄。
親愛的朋友們,還記得電影《紅衣少女》嗎?還記得那個愛穿紅襯衫的純真女孩安然嗎?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網友進行交流。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朋友們記得點贊、收藏和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