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橋》上映2天,票房破億。
口碑方面褒貶不一,豆瓣評分,及格水平。
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斷·橋》好不好,見仁見智。
今天不聊我對這部電影的直觀感受。
只想聊一下在這部電影里,有沒有值得玩味的細(xì)節(jié)。
注意,以下內(nèi)容全是劇透。
01
角色的名字暗示了這個人物的兩面性。
范偉飾演的朱方正,名字帶有“方正”二字,但行事一點(diǎn)也不“方正”。
他是全片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值得單獨(dú)拉出來放到后面聊。
再看下一個反面角色,菊懷義。
懷義,顧名思義,心懷正義。
但他干的全是毫無情義之事。
大橋建造,他中飽私囊。
面對上司朱方正,他也留了一手,一直用微型攝影機(jī)錄下朱方正的犯罪證據(jù)。
以防萬一。
接下來我們看下正面角色的名字。
聞亮。代表正義的一方。
正直、善良,不屈服于權(quán)勢。
敢于對腐敗現(xiàn)象說不,面對金錢誘惑不為所動,堅(jiān)持向上級舉報。
然而卻落得了全片最悲慘的下場。
被混凝土活埋。死后還要被造謠私生活不檢點(diǎn)。
八年過去方才沉冤得雪。
他這一生,似乎從未感受到光亮的時刻。
聞曉雨。
曉,是天剛亮的時候的意思。
故事的發(fā)生地黃雀市,一直在下雨,潮濕、壓抑。
直到大結(jié)局,天空才放晴。
預(yù)示著黑夜終將過去,黎明的曙光照耀大地。
站在陽光下的曉雨,終于迎來了重生。
張清冬。
逃亡八年,改名為孟超。
一開始我不明白為什么要改這個名字。
后來查了字典才知道,孟字,除了作為姓,還可以指在兄弟姐妹排行的次序里代表最大的。
雖然孟超最后的自白,說自己不期望還有來生。
但是,如果真有來生,他應(yīng)該希望自己是哥哥,姐姐可以成為自己的妹妹。
這輩子他沒能守護(hù)好姐姐,希望下輩子可以。
唐大哥。
整個腐敗案的最終BOSS。
朱方正對他,是左一句大哥右一句大哥。
如果你有留意字幕你會發(fā)現(xiàn),電影的英文字幕,用了“Mayor”來指代唐大哥,變相提前劇透了唐大哥的市長身份。
也讓觀眾意識到,朱方正只是整個腐敗案里的冰山一角。
人外還有人。
宋雅美。
這個第三者,在聞亮前妻嘴里,是“雅個屁,美個錘子”。
等到聞曉雨去歌廳見到宋雅美時,她的濃妝艷抹,跟美和雅完全不沾邊。
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一個細(xì)節(jié)。
聞曉雨翻出宋雅美的錢包,里邊有一張她跟父親上大學(xué)時的合影。
原來,宋雅美也有過單純美好的模樣。
那個笑容,配得上美麗、配得上優(yōu)雅。
她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才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電影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但你越想越會覺得唏噓。
哦對了,當(dāng)時第一眼我真沒出來是萬茜。
另外,電影里唯一一個沒有名字的角色,是聞亮的前妻。
因?yàn)椋褪钱?dāng)下社會里勞碌女性的縮影。
02
說完角色的名字。
我們具體聊一聊其中幾位。
印象最深的,自然是被大家吹爆的由范偉老師飾演的朱方正。
可以說,范偉老師憑一己之力,挽救了后半段因?yàn)檎嫦啵缭缃視远崆靶箽獾膭∏椤?/p>
朱方正這個角色也是全片塑造得最飽滿的角色,沒有之一。
范偉老師演這種外表道貌岸然,內(nèi)心陰險毒辣的角色已經(jīng)爐火純青了,好幾個鏡頭讓人看得后背發(fā)涼。
甚至,范偉老師自己演完,當(dāng)天睡覺就做噩夢。
直言“太嚇人”。
不是行兇的戲份,而是一個笑容。
就是大雨之中出現(xiàn)的那個笑容。
電影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讓“狼人”朱方正藏到最后。
反而通過各種細(xì)節(jié)暗示,他就是那個游走于善惡之間的中間人。
大橋斷裂后,群眾上訪要討個說法。
朱方正安撫群眾的時候,情真意切、一副為民請命的父母官模樣。
群眾走了之后,當(dāng)旁邊只剩下秘書時,朱方正立刻板起臉,眼神略過一絲邪性。
在官場上,朱方正總喜歡引用曾國藩的話來給下屬上課。
歷史上的曾國藩,是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善于講“道德”說“仁義”。
但朱方正喜歡曾國藩,更像是“葉公好龍”,做做樣子。
朱方正的客廳掛著一面“淡泊明志”的牌匾,和他的貪污腐敗形成鮮明的對比。
另外,他所住的江景房,剛好可以看到那座斷橋。
他說他害怕看見聞亮,但他這八年來,天天都可以看到聞亮葬身的地方。
而他,還能在陽臺淡定地抽煙。
你說,他對聞亮真的有半點(diǎn)愧疚嗎?
而且,聞曉雨潛入他睡覺的書房,朱方正呼嚕打得滿天響,哪有一點(diǎn)睡眠障礙。
自己明明雙手沾滿鮮血,家里卻還敢供著佛像,熏著艾條。
自欺欺人地以為這樣可以清除自身的罪惡。
劇情越往后,越是能看到朱方正的老奸巨猾。
他似乎早就預(yù)判到警察遲早會找上他,在和警察交談的過程中,把自己塑造成慈祥父親被無知養(yǎng)女欺騙的形象。
七情上面的表演,身為妻子的張慧都看不下去了。
作為朱方正的妻子,張慧知進(jìn)退,懂分寸,以練“八段錦”作為宣泄口,壓抑心中的情緒。
為了榮華富貴和兒子的前途,她選擇對枕邊罪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最后爆破那場戲,在生死關(guān)頭的時刻,朱方正對著孟超一頓輸出:流浪狗、窮小子、小流氓等字眼。
很多人看到這一幕都覺得很好笑,認(rèn)為臺詞設(shè)計(jì)有問題,在如此嚴(yán)肅的氣氛下,角色不應(yīng)該說這樣的話。
但我反而覺得,到了這一刻,朱方正終于不用裝了。
以前他是偽君子,但其實(shí)他是真小人。
之前還有一個細(xì)節(jié),他要求下屬講普通話就可以看得出來,朱方正一直試圖掩蓋自己內(nèi)在本質(zhì)。
他本身就不是什么高雅之人,但身處高位,他得努力維持高雅形象。
朱方正對聞曉雨,不能說一點(diǎn)感情都沒有。
他邀請聞曉雨前來給自己慶生,也是動了惻隱之心,沒有第一時間給聞曉雨準(zhǔn)備沾有毒液的紅酒杯。
當(dāng)?shù)弥剷杂甑臎Q心后,他便起了殺意。
把聞曉雨和聞亮的雕塑綁在一起,打算一同沉江。
為了自己,他可以犧牲所有人。
聞曉雨這個角色,本應(yīng)該是整部電影里形象最豐富的。
然而卻成了被大家集火吐槽最嚴(yán)重的一個。
明明有著朱方正一切犯罪證據(jù)的U盤,卻不報警。
觀眾對此事百思不得其解。
聞曉雨的感情線和內(nèi)心的糾結(jié),本應(yīng)該是最復(fù)雜,最吸引觀眾的,最能體現(xiàn)人性和道德之間的拉扯。
我不知道是劇本的問題,還是馬思純沒有演出來。
她對父親聞亮,既有恨也有愛。
小的時候從母親嘴里聽到父親出軌的消息,那個時候的聞曉雨多少也對父親抱有恨意。
直到父親尸骨曝光,聞曉雨由恨轉(zhuǎn)懷疑,她會覺得是不是當(dāng)年錯怪了父親,父親并沒有跟情人私奔。
聞亮到底有沒有出軌,電影沒有給出準(zhǔn)確的答案,更像是一個“薛定諤式”的存在。
朱方正在工地里跟聞亮大喊“你屁股的屎不是我?guī)湍悴恋膯幔俊?/p>
但聞亮說的是“我和她的事早就說清了。”
我更傾向于兩人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友達(dá)以上,發(fā)乎情止乎禮。
但在外人的眼里他們兩人就是有一腿。
也許是朱方正擅作主張把宋雅美給弄走。
電影對于聞亮和聞曉雨的父女情呈現(xiàn),只有一段騎單車的戲,情感鋪墊是不夠的。
聞曉雨對朱方正的感情,同樣既有愛也有恨。
父親失蹤八年,朱方正對她視如己出,彌補(bǔ)了她缺失的父愛。
后來從孟超那聽到父親的死有蹊蹺,她便向朱方正求證,但朱方正極力回避這件事讓聞曉雨起了疑心。
直到自己親眼所見甘小漾之死。她終于求證了真相。
于是她把全部的恨,轉(zhuǎn)移到朱方正身上。
為什么聞曉雨一定要親自殺朱方正。
這就跟她的性格有關(guān)。
電影剛開場,她一個人坐在食堂戴著耳機(jī)吃飯,明顯就不想融入集體生活,性格多少有點(diǎn)孤僻。
后來她去找宋雅美,宋雅美說了一句“你怎么跟你爸爸一個樣子。”
因此,她跟聞亮性格是一樣的執(zhí)拗,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越是執(zhí)拗的人,心里越是充滿著理想主義。
她要親自手刃朱方正為父報仇,就能理解了。
至于為什么不選擇報警,應(yīng)該是孟超的緣故。
一旦警察介入,勢必會查到孟超和他以前的事,自己將會因此失去孟超。
電影最后把聞曉雨和孟超之間的感情定義為愛情,說實(shí)話我是不太滿意的。
這兩人,更多的只是一種相互依偎的情感羈絆。
是那種類似《小偷家族》里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更像是一家人的情感紐帶。
但電影把這兩人的情感變化處理得十分潦草,觀眾完全沒有感受到兩人的感情有多深。
如果電影能有更多篇幅來展現(xiàn)兩人相處的細(xì)節(jié),能真切讓觀眾感受到兩人的相互守望,就不會對她選擇不報警的行為感到困惑。
聞曉雨的母親,聽信謠言,和聞亮離婚,拋棄聞曉雨。
改嫁后過得也并不如意。
二婚丈夫是個甩手掌柜,兒子和家里大小事務(wù)都要她辛苦操持。
她的臉上從未浮現(xiàn)過笑容。
雖然她知道聞亮遇害八年,但她寧愿相信聞亮出軌的事是真的。
只有帶著恨意,才能消解二婚后自己過得不好的懊惱。
她不愿意見聞曉雨,同樣也是不愿女兒看到自己的不堪。
宋雅美、孟超姐姐、甘小漾、藍(lán)莓……
《斷·橋》里的女性角色,各有各的命運(yùn),各有各的不幸,沒有一個拿著所謂的“大女主”劇本。
她們可能沒有逆天改命的本事,但都努力地向世界證明自己真切地活過,活著,至死方休。
03
最后再聊一下電影其他的一些細(xì)節(jié):
電影的原名叫《世外桃源》。
宋雅美的歌廳也叫“世外桃源”。
用宋雅美的話說是“朱方正不曉得這里。”
隱喻著這是一個沒有罪惡的世外之地。
孟超逃亡八年,第一次在這里卸下防備,做回張清冬。
宋雅美明明是建筑系的高材生,最后卻只能躲在這里,代表著的是一種對于理想主義最后的倔強(qiáng)。
魚,在多段臺詞和場景里都有出現(xiàn)。
朱方正殺魚那個場景,至少有三層隱喻。
案板上的魚,指代聞曉雨,他自認(rèn)聞曉雨逃不出自己的掌心。
后面拿出炸魚的工具,指代甘小漾就是被炸掉的魚。
他見警察的時候,手里捏著一條死魚,指代孟超在他眼里,跟死魚沒有分別,不足為懼。
END
以上就是我對電影《斷·橋》一些細(xì)節(jié)的淺薄分析,如果你們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