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嵩在華語樂壇,屬于有點流量的音樂人里還揣著想把音樂做好的。至于其他,時間會給出答案。很多人喜歡許嵩的歌大部分是因為產生了共鳴,就是大眾嘛。再說陽春白雪這東西又不是人人都有條件欣賞的,畢竟還在少數,總得來說許嵩做的事并沒有讓討厭他的人更討厭他,也沒有讓喜歡他的人失望。
但我覺得可能他從開始就不是想的去追求一種頂峰。從他創作風格,活動來看,就是一個偏向隨遇而安的人。走不走完全的工業化可能也是一個人的選擇吧。畢竟在現在工業化高度發達的世界,人們卻更多的追求純手工的產品,這不也是一種現象嗎。《別咬我》時期確實最能反映他最真的一面,年輕氣盛、敢說敢做,詞看起也比較靈性、跳脫,從別人口中得知,他本人年輕時也是個挺有想法比較叛逆的孩子。
相比之下,后來的《藝術家們》就收起了鋒芒,對“藝術家們”的態度確是透露出一種不齒與之為伍又近似妥協調侃的味道。許嵩為了創作新專輯,聽了上萬首歌。由此,相形見拙。我喜歡他十年了,幾乎每首歌都會唱,說唱就算了,不萌這個風格,有些歌我至今都沒真正聽懂,他的音樂不是黑粉一時半會,就能聽懂的,單憑這么幾首歌,隨意定義這么幾個搞笑的形容詞就妄下定論。
音樂個人心中自然有數倘若不喜歡也不必過度踩踏,vae的早期專輯旋律很抓耳,傳唱度很高,那是零幾年了吧,現在都9021年,vae也在進步,也在完善自己的音樂方面的專業素養,近些年的作曲編曲耳目一新,初聽,一般般吧,兩次,三次,四次,有意思,旋律很獨特啊,每次發專輯都會期待,曲子又添加了什么沒聽過的樂器,聽vae,更多的是欣賞詞曲,而后好聽與否,再者是為人處世之道。
多聽幾遍真是回味無窮,似一壺夢回酒,值得細細品味。說說vae作品的改變,風格多變了,或許他又學習了音樂方面的新知識吧,能見到同一個人多種音樂風格,我很樂意。也增加了某些深度,曲風少了契合大眾口味,更多的是別致思考與自我表達。音樂在某種程度上,隱約(這個用詞莫要吐槽畢竟只是引導不能篤定某些人有沒有get到只能如此說)達到了引導正確三觀之效。而且讀書更是他的日常,vae的文化底蘊深藏在他的歌詞里。
有人不懂,不代表大家都不懂。現在華語樂壇大部分火的都是一些所謂的口水歌,就連古風圈(特指非常喜歡古風的朋友們不是引戰詞)都被沾染了某些不良風氣,不外乎拼接抄襲,辭藻堆砌,有空可以批判批判他們,為樂壇做點微薄貢獻,也比在此指點江山來的討巧。想起許多天才藝術家都是相當偏執的存在啊,所以搞得好藝術的大部分都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