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一直是高發的社會問題。
今天,微博上又曝出了一件明星家暴事件。
演員王東妻子發布視頻,實錘王東家暴行為。
視頻里明確顯示了王東的各種暴力行為:
跳起來錘,掐脖子,拿起嬰兒床床板等打人……
嘴里還不停滴罵罵咧咧,說著臟話。
輿論發酵后,王東出來道歉。
不過,他道歉的不是家暴,而是「占用公共資源」;
同時將家暴淺淺地說成「過激行為」。
還用一句「我終于解脫了」,把自己居于受害者位置。
甚至還有網友要幫他洗。
然而,家暴就是家暴。
任何理由都不能掩蓋,其行為本身的惡劣。
除了這次確鑿的視頻證據,王東妻子還曬出了之前的多次受傷結果。
大家可以看到,家暴實施者往往會將問題轉嫁到受害者身上。
而且,家暴妻子的人,還很有可能會對子女下手。
網飛新出的一部紀錄片,就深入討論了這個問題。
事件的起因,非常離奇、震撼:
一名17歲的男孩,連開數槍,射殺了親生父親。
對此,網友們紛紛叫好,陪審團無不同情。
無數人為他請愿,為他開罪。
究竟是為什么?
魚叔今天就來聊一聊——
《我殺了我爸爸》
I Just Killed My Dad
殺死父親時,安東尼只有17歲。
事后,他冷靜得令人驚訝。
「我不應該被指控任何罪名,我沒有做錯任何事。」
他向警方表示,不喜歡父親,與父親相處并不融洽。
父親總是羞辱他,叫他混蛋、白癡,時不時對他拳腳相加。
這次案發時,家中只有他和父親兩人。
半夜,父親來到床頭翻查他的手機,并指責他給繼母打電話。
當時,父親和繼母正在吵架。
安東尼私自聯系繼母,讓父親感到自己被排擠。
局勢很快由爭吵升級為動手。
安東尼躲進浴室,并將門反鎖。
父親惱羞成怒,在外面砸門。
門上的裂縫就是證據。
安東尼聲稱,自己當時大腦一片空白。
逼不得已,只能翻出手槍,向父親射擊。
他認為,這是正當防衛。
但,警方發現重重疑點。
首先,安東尼的反應很反常。
即使親生父親倒在面前,也沒有掉下一滴眼淚。
檢察官認為安東尼沒有同理心。
「他都沒為他父親流過一滴眼淚」
其次,他開槍的動機很可疑。
現場取證表明,安東尼先后使用了兩把手槍。
這說明,他有充足的時間冷靜下來,停止射擊。
第一槍,就擊中了父親的頭部。
父親倒地,血流不止,并向他求饒:「別再開槍了。」
然而,安東尼又補了兩槍。
很明顯,這是要置父親于死地。
更重要的是,防衛的證據并不充足。
一般,防衛都發生在激烈打斗的過程中。
案發的房間里,通常會有家具掉落的痕跡。
但,安東尼家里十分整潔。
家具擺放得井井有條,水槽里連個盤子都沒有。
此外,安東尼的身上沒有任何淤青或傷疤。
這顯然與他的自供相違背。
因此,警方并不相信安東尼置身于危險之中。
而他殺死的父親,卻幾乎是一個完美受害者。
他叫伯特,是一名工程師。
時薪100美元(約人民幣700元),擁有一套帶泳池的別墅。
他是家里優秀的頂梁柱。
親戚對他的印象也頗佳。
每次相見,他都會非常友善地問候致意。
至于伯特與安東尼父子之間,無人知曉他們的矛盾。
他們有過不少親密的合影。
伯特會滿足安東尼所有物質需求,為兒子的一切買單。
在親戚們眼中,他把兒子當國王一樣供著。
看起來,安東尼正當防衛的供詞站不住腳。
因此,警方有充分的理由逮捕安東尼。
檢方提出了二級謀殺的指控。
罪名一旦成立,他將面臨終身監禁。
然而,安東尼弒父后怪異的態度,仍是一個謎團。
這也引來了不少媒體的刨根問底。
隨著調查的深入,疑點越來越多。
在走訪鄰居后,伯特的形象急轉直下。
他們都說,老伯特是個奇怪的人。
他總是一副醉醺醺的樣子,參加各種放蕩的派對。
但,對于安東尼,鄰居們幾乎沒有了解。
甚至,沒人能說出他的名字。
提供關鍵線索的,是安東尼的一名同事。
據她回憶,安東尼的工作,是老伯特給他安排的。
面試時,經理問他的每一個問題,都是老伯特幫他回答。
「伯特希望自己永遠掌控著全局。」
甚至,他的入職申請書都是父親一手操辦的。
案發之后,同事重新搜素了安東尼的學歷。
結果發現,這并不是一所學校,而是一家網站。
說明他根本沒有接受過教育。
工作過程中,安東尼的表現也很怪異。
同事聊起湯姆·克魯斯等大明星,他聞所未聞。
完工后邀他擊掌,他也不解其意。
他的生活兩點一線,從不在節假日去拜訪親戚。
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爺爺奶奶。
「他就像從未走出過家門。」
據同事回憶,老伯特曾數次打電話給安東尼的老板。
原因是他發現安東尼在過去30分鐘都沒移動過。
他在安東尼的手機上裝了GPS追蹤,密切監視他。
他想時刻掌握兒子在哪里,在干什么。
不僅如此,伯特還在自家屋外裝了8個攝像頭。
除了屋內,方方面面都能看到。
如此監視自己的孩子,讓人毛骨悚然。
而安東尼的一句話,引起了同事的注意。
他認為,父親這么做是刻意將自己藏起來。
「不讓我被親生母親找到。」
與現任妻子再婚前,伯特曾宣稱,安東尼的生母已經離世。
并將自己塑造成含辛茹苦的單親父親形象。
但,他的檔案卻顯示,并非如此。
他曾有數起犯罪記錄,并且全都是針對攻擊的指控。
其中一項是,毆打家庭成員并造成身體傷害。
而這項指控,就發生在安東尼出生那一年。
順著這條指控,同事展開了DNA調查。
最終,他們成功找到了安東尼的生母。
而對方第一時間發來的,卻是一則尋人啟事。
原來,安東尼是被父親拐走的。
安東尼的母親表示,兒子被前夫擄走已經11年了。
她苦苦尋找,卻杳無音信。
而在此之前,她還忍受了長達六年的家庭暴力。
在結婚后,伯特展現出了可怕的控制欲。
他要求妻子的目光時刻放在他身上。
一次,妻子因為洗碗沒有注視他,他便怒不可遏地走過來,徒手將椅子劈成兩半。
他酗酒、吸毒,惹得一身麻煩。
他的暴脾氣也是一點就燃。
有一次,伯特的父母來家里做客。
僅僅因為妻子沒有把勺子放進水池,他就大發雷霆,當著父母的面大打出手。
抓住妻子的頭發,用盤子狠砸。
這次家暴,導致妻子在床上躺了一個星期。
兒子的出生,讓伯特的施暴變本加厲。
他知道妻子為了孩子沒法輕易離開自己。
甚至要求她與自己買保險,想要殺妻騙保。
被斷然拒絕后,伯特惱羞成怒。
他一度雇朋友前往家中,試圖殺死妻子。
安東尼的母親不堪其辱,提出了離婚。
鑒于伯特的暴力前科,法院將安東尼的撫養權判給了母親。
但,伯特不依不饒,多次試圖非法闖入她的房子。
直到一天,伯特收買了一名警察帶走了安東尼,父子倆從此無影無蹤。
伯特只是想占有安東尼。
哪怕他并沒有想要盡到責任,撫養孩子長大。
在他看來,這是與前妻的一場角力——奪走安東尼就是勝利。
安東尼,是一件犧牲品。
與父親的相處,讓他時刻很緊張。
他害怕父親的打罵,因此總是察言觀色,控制自己不要有任何情緒,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但,無限度的忍受只會讓痛苦無限擴大。
安東尼直到后來才知道,自己早已換上嚴重的PTSD、焦慮癥、抑郁癥。
這都是父親的高壓控制和家暴,帶來的創傷。
家庭暴力,遠遠不止于毆打。
其手段多樣,影響復雜。
但,司法鑒定的難度極大。
紀錄片中,也向我們展現了判決的過程。
由于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安東尼曾遭受家暴,陪審團產生了分歧。
雖然他們同情安東尼的遭遇,卻無法為安東尼脫罪,只能認定其為:過失殺人。
直到安東尼的繼母出面作證,案情才有了轉機。
繼母,也曾是施暴的受害者。
2019年3月,她遭受了伯特的毆打,還揚言要殺害她。
繼母因為恐懼,被迫離家出走。
她在社交軟件上敘述了遭受家暴的全程。
這些敘述,也披露了伯特對付兒子的手段。
比如孤立。
安東尼一輩子都沒有上過學,他被父親禁止去學校上課。
繼母于心不忍,就擔任起他家庭教師,教他閱讀、算數。
十歲的孩子,仍未學會加減乘除。
然而,在學到除法的時候,伯特卻讓她不要教了。
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變得聰明。
因為,愚蠢的人比聰明的人更容易控制。
他也不讓兒子與外界接觸,以便滿足自己變態的掌控欲。
而這些手段,導致的是孤立無援的處境。
會讓一個人覺得他沒有任何朋友、家人。
也沒有可以協助他們走出困境的人。
相同的手段,伯特也曾在繼母身上使用。
然而,繼母的「叛逃」,打擊了伯特的自信心。
他仿佛失去了自己曾經對一切的控制力。
此后一段時間,他的藥物濫用狀況愈加嚴重。
他開始變得無比狂暴。
安東尼經常看到他拿著槍在家里走來走去。
而安東尼被困在父親身邊,成為了負面情緒唯一的宣泄口。
一旦父親進入房間,關上門,他可以為所欲為。
在繼母離開后的三個月間,他經受了不計其數的辱罵與毆打。
而他唯一能不受虐待的方式,就是殺了他爸爸。
安東尼最終得到了輕判。
防衛過當,緩刑三年。
他很快就可以重新步入社會,擁有屬于自己的人生。
但,這一案件卻暴露出諸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比如,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難以啟齒。
面對伯特的家暴,安東尼的生母曾多次報警。
可伯特巧言令色,警察也總秉持著大事化小的態度。
伯特總是很快被釋放,隨后變本加厲。
循環往復,報警也不再被視為有效的自衛手段。
這需要執法部門反思。
司法部門同樣需要反思。
孩童監護權的問題,長期被忽視。
婚姻中,施暴者總會以爭奪撫養權為武器,傷害另一方。
「家庭暴力通常會轉化為監護權之爭」
安東尼弒父的案件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司法漏洞。
在拐走安東尼后,伯特向法院重新申請了監護權,結果順利通過。
而生母作為法律原定的監護人,卻一無所知。
她窮極一生都在尋找孩子,擔驚受怕。
作為父母,永遠都不應該對他們的子女進行肉體上的摧殘。
一個理想中的父母,應該保護他們,讓他們感覺被需要。
讓他們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家暴,從來不只是個例。
如何杜絕,如何保護受害者,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努力。
而更重要的,我們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么這個人,虐待他聲稱自己愛的人」
我想,這個答案,一定不在遭受家暴的受害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