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真是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感受。
這次看到華妃作弄掉甄嬛的孩子,被皇上痛罵的那段,驚然發現,華妃的結局雖然破敗,但她的婚姻卻是幸福的。
看完這個細節你就明白了。
華妃折磨掉甄嬛的孩子,即便皇后是罪魁禍首,但她至少也占了一半的責任。
烈日當頭,強行讓甄嬛下跪受辱。說好了就跪半個時辰,到點了卻又出爾反爾,延長時間。這還不止,還要遭受鞭刑。
即便沒打在甄嬛身上,可是與眉姐姐情同姐妹的她,又怎能獨善其身、安享太平呢?!
說到底甄嬛還是受了華妃毆打眉姐姐的刺激,以至心神動蕩、氣血上涌,加速了孩子流產的進程。
華妃這昭然若揭的惡毒,任她如何解釋,也是掩蓋不了的。
可是這種知錯犯錯的惡行,在皇上眼里,卻顯得無足輕重一般。
若不是眉莊提醒皇上:“皇上,此刻還不是傷心的時候。莞嬪失子,并非天災,而是人禍呀。”
皇上都快把華妃這個劊子手忘了,只顧著為甄嬛的遭遇傷心自責。
這一點,與齊妃陷害葉瀾依不孕、皇上的雷霆震怒相比,真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可見,皇上是故意忽略華妃的。
如果沒有眉莊的及時追問,想來皇上是不會當眾責罰華妃的,也許只是對六宮表個態,做做樣子罷了。
即便被迫召見華妃,皇上的表現仍然出人意料。
第一眼看見請罪的華妃,皇上沒有火冒三丈、沒有怒發沖冠,只是憂傷,只有痛心。
華妃口口聲聲說她無罪可認,即便到了皇上面前,也仍是這個說辭。
她對皇上說:“今日莞嬪沖撞臣妾,臣妾本想略施小城,以示告誡,并非有意害莞嬪小產,臣妾也不知為何會這樣……還望皇上饒恕臣妾無知之罪。”
“無知之罪?”
那是什么罪?
華妃這明顯就是拒不認罪、矢口抵賴的意思。
可是皇上聽后只是平靜地反問:“無知?莞嬪有孕三個月,你不知道嗎?”
皇上這是審問犯錯的人該有的態度嗎?
顯然不是,皇上仍然不愿承認華妃是犯了“故意傷害罪”這個事實。
若不是華妃情急之下,一時口誤提了純元,皇上甚至連狠話都不會說一句。
最后人證、物證俱在的情況下,華妃的故意傷害罪實在是掩蓋不了了,但皇上仍然語氣溫和地對她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呀。就算你無心傷害莞嬪腹中之子,這個孩子也是因為你而沒了,你難辭其咎。”
雖然嘴上承認了華妃的罪行,可仍然接受了她是無心之失這個理由。所以最后只是廢了她的封號,降為妃,但吃穿用度的待遇依舊。
皇后本想趁這個好機會落井下石,讓華妃再無翻身的可能,于是問皇上:“太后那邊也要告知一聲嗎?”
皇上低頭思慮了幾秒鐘,說道:“富察貴人的孩子沒了,太后本就傷心,如今又病著。未免雪上加霜,就別再提了吧。”
華妃又不是失子,況且太后早已對年家不滿(就憑隆科多和年羹堯的敵對關系,太后也是憎恨年家的),告訴她華妃被貶的消息,太后的病只會減輕,甚至捧腹大笑,如何會雪上加霜呢?
想來是,如果知會了太后,華妃被貶的事實就像上了一層砝碼,法律效力更強了,就像華妃晉封時的圣旨一樣,是“朕承皇太后慈諭”。
不通知太后,皇上想要改變主意的可行性就更高。
可見,到了這步田地,皇上仍然在袒護華妃。
而同樣是無心之失的甄嬛,結局卻是天壤之別。
華妃是害死了一個未出生的孩子,而甄嬛只是穿錯了一件舊衣服。
皇上先是讓甄嬛當眾脫衣服,接著被禁足,最后還特意囑咐下人按答應的位分給碎玉軒發放例銀。
這后宮中的人哪個不是拜高踩低、見風使舵的。當年沒有享受到皇上“特殊照顧”的眉莊,都是缺衣少食的。
可見,此刻的甄嬛真是求生無門。
皇上真是想把甄嬛往死里整啊!……
這樣還不止,聽到甄嬛有孕,也沒提高她的地位。雖然不至于餓死,卻也是大不如從前了,更是沒享受到母憑子貴的獨有待遇。
一個孕期,皇上都沒消氣,甚至還在背后使勁地懲治她的家人。
甄嬛以為看在她懷胎有孕的份上,皇上總會顧念孩子的,對她的家人從輕發落。
可是,甄嬛大錯特錯。
這一次,皇上沒有像對華妃那樣的好脾氣,即便甄嬛承認了錯誤,說她誤穿純元舊衣,純屬是無心之失。
甄嬛與華妃雖然都是無心之失,可性質完全是不同的。
華妃雖然是無心害死孩子,可她的動機本就是惡意挑事。起心動念,皆是不懷好意。
而甄嬛,真的是不明所以,釀成的大錯。純元的衣服,她怎么可能認識?
這一點,皇上未必不知道。
可是這次,皇上完全沒有了像對華妃那樣的包容、袒護、理解,將欲加之罪,發揮到了極致。
皇上聽完甄嬛的認錯之言,惡狠狠地說:“無心也罷,有意也罷,錯便是錯!”
這倒是很像領導該有的樣子。不問緣由,只看結果。
最后即便面對甄嬛的唉聲祈求,皇上仍然無動于衷,狠話說了一籮筐。
甄嬛不僅白跑一趟,還被皇上氣得傷心欲絕,胎動早產。
若不是有女主光環加持,恐怕這個時候慘遭家庭變故,再加上皇上的一番羞辱,又知道自己替身的真相,恐怕甄嬛必會落個一尸兩命的結局。
都是“無心之失“,皇上對甄嬛與華妃的態度截然不同。
對華妃給與了極大的包容和理解,對甄嬛卻是逼死方休。
以甄嬛此刻的心情,回想起皇上曾經對她說過的那句話:“嬛嬛最得朕心!”
到底是怎樣的絕望,又是怎樣的痛徹心扉……
最近經常看到的一句話是:人的一生中,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難得的是遇見理解。
整部《甄嬛傳》,我唯獨在華妃身上看到了皇上的理解。
先前因為劉畚的事,皇上對甄嬛說:“華妃服侍朕已久,體貼入微”;
這次,皇上又對果郡王說:“朕過于嚴懲,只怕會傷了她的心,朕與她多年的恩情實難不顧”;
最后處死年羹堯,皇上又對太后說:“兒子與世蘭到底是多年的夫妻,總有恩情在”。
說來說去,皇上一直在想方設法地為華妃的罪孽開脫,反正是各種理由都用過了。
皇上對于華妃,能體會到她的付出,顧及她的感受,甚至對她講夫妻情深。
至于其他人,全都免談。
這就是華妃婚姻幸福的根本。
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你去愛的一個準則就是:在你犯錯時,看看對方的反應。
如果是甄嬛的結局,那就是遇人不淑,及時止損;如果是華妃的待遇,那么就得恭喜你了,運氣不錯,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