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年來最火熱的名詞或者是群體,女權這個稱謂下,好多人都玩的不亦樂乎,似乎女權是一種潮流而沒有趕得上這場潮流的人都會被落幕。然而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女權大都強調的是男女對立,而并非是真正的女權,這一點似乎影視劇中做的能比現實中好一些,因為其中有大女主劇,但是這跟幾十年前比起來,還是差了一點。幾十年前的新浪潮創作者們究竟如何玩轉女權,今天的這部經典電影或許能給大家有所借鑒。
《祖與占》是法國創作者特呂佛的一部新浪潮電影作品,本篇主要講述的是法國人占和德國人祖是一對好朋友,一戰前,兩個人形影不離,且又同時愛上了一個女子凱瑟琳,然而一戰爆發了,兩個人各自歸屬了各自國家的陣營,在戰場上,占無時無刻不擔心自己跟祖的相遇。還好,這一天沒有到來,戰爭結束后,占找到了祖,然而卻也發現了祖的秘密,祖與凱瑟琳之間的關系并不好,而祖告訴占,凱瑟琳與自己結婚后并不安于家庭,他為此也司空見慣。
占的到來讓凱瑟琳感受到了心靈的悸動,于是,兩個人再續前緣,然而祖并不以為然,在這復雜的三角關系中,占與祖的身份變得微妙,似乎這一切都在凱瑟琳的掌控中,而他們兩個人卻成為了提線木偶。凱瑟琳在這復雜的關系中可以游刃有余,然而占與祖卻顯得格外糾結。
《祖與占》是新浪潮代表人物特呂佛的經典作品,要理解這部影片的主要特點,我們就要理解新浪潮究竟新在哪里。既然是新浪潮,就必須要有與之相對應的“舊”,那么什么是“舊”呢?
在好萊塢的敘事體系中,影片在發展的途中逐漸的形成了一種套路,這種套路看多了之后就會難免有一種千篇一律的感覺,這就跟我們當代的很多觀眾的感覺是一樣的。很多類型的影片看多了之后就可以從開頭看到結尾,這對于當時初出茅廬的幾個創作者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于是,以法國為首,在藝術領域,他們這一波創作者開始了對舊的規則體系發出了挑戰。
而新浪潮中,就有包含著女性的地位的提升以及女性的崛起。可能很多熟悉黑色電影的觀眾們能感受到這一點。實際上在黑色電影當中,女性的地位就有所提升,雖然這種提升屬于被動的,且被黑化的,但是這同樣是一種提升。黑色電影誕生的社會背景源于二戰焦灼之際,男性上了戰場后,女性作為勞動者的作用被開發出來,于是,在獲得了勞動者地位的女性開始挑戰男權社會的權威,于是,黑色電影由此誕生。
而作為新浪潮影片,他所強調的女權已經遠遠的超過了當時的黑色電影中對于女性的定義,《祖與占》中,兩個男性屬于附庸地位,而唯一起主導作用的則是凱瑟琳,而凱瑟琳卻并不僅僅糾纏于情感,而是對于祖和占的某種支配地位。在這種支配地位下,凱瑟琳游刃有余,而祖和占卻因為被支配或者被感情囚禁而顯得謹小慎微。
凱瑟琳的出現并不僅僅是撬動絕對男性祖和占的社會地位,而是凌駕于這兩個男性的社會地位之上。凱瑟琳對于祖的支配并不是建立在平等社會地位上的,而是完全主導了祖的生活,對此,祖并沒有任何反抗的意思。而在此之前的影片中,通常起這樣的主導作用的還是男性。新浪潮之后,《祖與占》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同期的還有戈達爾的《蔑視》,當然,《蔑視》的結局并不是很好。
而這些影片的出現最終主導的是當時的電影劇本邏輯的設定,從而開發出來了一些新的可供參考的邏輯,這對于電影拍攝是起著豐富主導的作用的。
本片的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鏡頭的運用。在不斷的甩鏡頭之間以及畫幅的變動之間,觀眾們可以體會到角色的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動,這樣在攝影上的開拓性的技巧也是本片的亮點之一,不過這相比于人物的設定顯然低了一個層級。
新浪潮之后,電影創作的類型得到了豐富,電影創作的劇本得到了豐富,電影創作者可以運用不一樣的人物設定來體現更為豐富的電影類型。而女權作為當時的一種電影類型中的特色得到了很好地彰顯。因為這部《祖與占》后來的很多影片中都有向其致敬的地方,最有名的莫過于《戲夢巴黎》。而結合當時的巴黎的社會背景,在紅五月浪潮的洗禮之下,人們的思想de得到了更深層次的解放。
因此,在六十年代,特呂佛能拍攝出來《祖與占》也是在情理之中了,這算是契合了當時的實際環境。因此,本片才能成為經典。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