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上映開啟了中國科幻的元年。中國科幻初步建立起來的工業體系還未完善,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而《流浪地球》的火爆,使得中國科幻電影一度站到了國際影壇的風口浪尖,它也憑借著自己的實力在國際影史排行榜上留下了中國科幻的足跡,拿到了前二百的排名。這部電影的上映可以說是中國科幻啟蒙式的先河之作,在沒有任何中國科幻電影可以借鑒的困境下,劉慈欣用他獨特的思維給中國科幻鋪平了一條道路,這是一條不同于好萊塢科幻的一條道路,這條道路走出了中國人自己的科幻風格。
在好萊塢大片盛行的今天,我們在影院看慣了好萊塢式的劇情套路,雖然說好萊塢有極少的導演在努力嘗試新東西,做到創新的同時也在為觀眾服務,但是更多的好萊塢導演拍出的電影基本都處于一個基調。有時候好萊塢式的劇情都可以猜個大概,英雄主義的主旋律、宏大廣闊的BGM一度成為好萊塢導演熱衷的拍攝方法。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這種拍攝方法確實獲得了很多的觀眾認可,漫威的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就是在這種好萊塢常見拍攝方法的極致運用了。
面對好萊塢套路化的模式,劉慈欣也曾表達過自己的看法,而同時也回應了他的小說《三體》版權為何不交給詹姆斯卡梅隆拍的原因。劉慈欣認為好萊塢電影的工業生產有兩個基本準則:1、要主題黑白分明,不能復雜;2、電影要價值觀符合主流價值觀。這兩個基本準則就限制了好萊塢電影的發展方向,只能拍積極向上正能量的電影、人物必須黑白分明不能,所以在好萊塢電影中我們看到一個人物變壞時常常用“黑化”來形容,而不是說這個人本來就這樣,因為好萊塢電影不允許一個角色可以有太多復雜的情感。
那么中國拍的科幻片《流浪地球》為什么和好萊塢的科幻片不同呢?好萊塢的科幻片基調都趨于一致,劇情套路化,內容上往往慣用英雄主義來講故事,一個人打敗一堆敵人,一個超級英雄對抗一整支軍隊,我們或許都已經習以為常。而《流浪地球》則不一樣,這部電影中更側重于每個“螺絲”擰緊構成的大部件協同運作的形式,它沒有像好萊塢那樣凸顯個人英雄主義,也沒有所謂的主角光環(說實話,主角光環大概就是寫故事的人為了省事給主角開辟出的一條主觀化的道路罷了)。
《流浪地球》更側重家國情懷,在中國的社會背景影響下,一個大家庭、一個大國的思想比較常見,我們當今時代也更期望看到如電影中最后人類合力推動發動機那般“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社會。未來社會不正需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存在嗎?人人團結,沒有戰爭,那才是人類社會的理想天堂啊!
劉慈欣代表下的中國科幻正以強勁的勢力崛起,相信隨著中國科幻工業體系不斷的建立和完善,我們的國產科幻片將會在未來有更廣闊的前景和更優秀的科幻作品!不知道大家對“好萊塢科幻與中國科幻的異同”這個話題有什么獨特的見解呢?歡迎大家在評論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