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關于四大天王。
媒體一向喜歡把郭富城排在最后一個。
不過他本人覺得無所謂。
而從履歷看。
劉德華和張學友起步較早。
黎明也在1990年正式發(fā)行了首張粵語專輯。
郭富城則在臺灣待足了兩年才返港。
不過若以封王前的聲勢來論。
他前三張唱片全亞洲銷量皆破百萬的成績。
何來“最末一位”定義?
不過就香港樂壇而論。
郭富城在1991年才拿新人獎。
這時候受寶麗金唱片公司力捧的黎明,已經與張學友、劉德華“三劍客”而論。
比如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前排最顯眼位置坐著的就是張學友、劉德華和黎明,郭富城還只能在后排艷羨。
當然這其實是一個注腳。
出身TVB的郭富城,一直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
雖然他在1992年的精選集與首張粵語專輯都大賣而獲封天王,香港的唱片約也簽在華星,但因合約紛亂鬧出很多矛盾,致使根本無人替他爭取勁歌金曲的獎項。
所以如果單獨拿TVB的樂壇獎項來看,這種落差就非常明顯。
初期兩年其他三個都是多首歌曲入圍而他永遠只有一首,「最受歡迎男歌手獎」要等到其他三個輪流拿遍才到他,「金曲金獎」更是無緣無份。
當然他也創(chuàng)造了歷史。
1996年TVB為他專設「至尊舞臺大獎」,1997年和1998年強勢連莊「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且頒獎規(guī)格之高,為勁歌金曲史上僅見,走勢凌厲程度可居四王陣營第一,在2000年第三次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之后開始逐漸淡出。
但早期確實很有“第四天王”的感覺。
不過可以換個角度觀察。
香港樂壇有四大頒獎禮。
太過“豬肉”獎的新城勁爆頒獎禮一般不討論。
而除了十大勁歌金曲,還有十大中文金曲和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十大中文金曲的獎項設計其實并不怎么科學。
不然也不可能被后發(fā)的十大勁歌金曲在聲勢上超越,比如直到1994年和1998年,才分別正式設立歌曲和歌手大獎。
但在1998年首次設立的「全球華人最受歡迎歌手獎」,即由聲勢正盛的郭富城奪得,次年,郭富城又憑《渴望無限 Ask For More》奪得了「全年全球華人至尊金曲獎」。
還有就是叱咤樂壇流行榜。
這個頒獎禮同樣有兩個大獎,一個是「叱咤樂壇歌手」獎,另一個是「叱咤樂壇至尊歌曲大獎」。
而「叱咤樂壇歌手」獎的情況,1991年到1995年,張學友實現了五連霸,同期劉德華拿了四屆銀獎、黎明拿了四屆銅獎,而郭富城則于1995年一躍而到了銀獎的位置,當年的銅獎歌手是周華健。
這個時候,天王封號也不過才三年。
再后黎明拿到兩年金獎,1998年就由聲勢如日中天的郭富城拿走。
至于「叱咤樂壇至尊歌曲大獎」,郭富城則在1993年和1997年兩次奪得,歌曲分別是《狂野之城》和《愛的呼喚》,也是天王同臺期間唯一兩次登榜的天王。
認真說起來,其實不過一場“各領風騷”罷了。
但大眾印象里,還有一種聲音。
比如論唱歌,張學友和劉德華一檔,而郭富城與黎明則低一檔。
這種邏輯不但存在于港樂迷和普通路人中,在四大天王擁躉里也隱然成風,比如張學友和劉德華的擁躉會去爭誰是“四大之首”,而黎明和郭富城的部分擁躉會攻擊對方“墊底之王”。
其實很可笑,而某些人的擁躉確實“沒甚出息”。
樂壇用什么定論?獎項各有千秋、甚至銷量也分區(qū)域和階段不同。
那如果用唱歌來定論,是不是該用唱功來談?
什么是唱功?氣息、咬字、音域寬度、音高上限、共鳴、顫音和假聲技巧,這些東西完全可以一一印證。
張學友的《頭發(fā)亂了》、《我醒著做夢》,繚繞、拔高、蜿蜒,確實很考較功力,但郭富城的《純真?zhèn)髡f》、《強》、《只因擁有你》、《化妝舞會》、《紅色小夜曲》和《跳舞大王》、《愛情》這一連串歌曲,不說業(yè)余歌手,專業(yè)歌手里面又有幾個人能原版駕馭?
甚至連他翻唱譚詠麟的《無言感激》,也是“神級”的存在。
郭富城很多膾炙人口的快歌,比如《唱這歌》和《動起來》,可能很多樂迷會認為,不就是不需要什么功力了的快歌么?但誰翻唱誰翻車,前有張杰、后有吳卓羲。
誰高一檔,誰低一檔,其實有歌為證。
那個十年已經過去。
各領風騷、笑看風云,戰(zhàn)場悄然轉移。
零零年代開始,影壇的征戰(zhàn)突然轟烈,票房、影帝和演技,成為了新的指標。
雖然郭富城在九十年代率先奪得年冠。
但進入新世紀,劉德華先聲奪人,在四年內三次奪得香港年冠,更成為四大天王里的第一個影帝,其后張學友封印度影帝,而后是黎明奪帝,郭富城又略晚了一步。
但他一出手就直接登頂,以不可思議的連莊影帝成績震撼影壇。
以《三岔口》為界,若以作品論,此后直至今日的歲月,幾乎就成了郭富城的獨舞。
劉德華的商業(yè)票房能力一直穩(wěn)定,但因品質掣肘,始終欠缺爆發(fā)力,比如單獨觀察香港商業(yè)片的內地票房,郭富城的《寒戰(zhàn)》2.54億、《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2億、《寒戰(zhàn)2》6.78億、《無雙》12.74億,而截至此時,劉德華領銜的電影票房最高多少?《拆彈專家》4.1億。
直到2019年及其后,他才憑《掃毒2》和《拆彈專家2》爆發(fā),并以微弱優(yōu)勢創(chuàng)造了當時的香港電影在內地的票房新紀錄。
而郭富城更強的地方,則是品質、口碑與商業(yè)的同步,這才是他真正獨步影壇的地方。
天王之爭的下半場。
張學友在影路上付出嚴重不足,已經不再有機會上行,黎明則干脆銷聲匿跡。
郭富城和劉德華穩(wěn)步控場,以天王之名并列爭輝。
誰是笑到最后的天王?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毋庸討論。
爭,永遠不是目的。
觀察與思考,了悟與借鑒。
或才不負欣賞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