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1986年。
正在職業生涯最低谷期的吳宇森。
與徐克一起,準備翻拍1967年龍剛的電影《英雄本色》。
他找來狄龍、周潤發和張國榮合作。
所以這部電影也被稱為“一個不得志的導演、一個過氣明星、一個票房毒藥與一個當紅偶像”的組合。
吳宇森在1983年拍攝完成電影《英雄無淚》之后被雪藏三年。
狄龍離開張徹之后聲勢大跌。
嘗試多片種的周潤發票房連續慘敗。
唯獨張國榮正在歌壇大紅大紫。
但這么一個不靠譜的組合。
卻創造了堪稱空前絕后的一部經典。
而其后吳宇森越來越迷戀槍械的暴力。
譬如《辣手神探》就過猶不及。
英雄片則自《英雄本色》之后開始成為熱門,在未來的歲月里與動作、喜劇類型三分天下。
憑這部電影,吳宇森奪得金馬最佳導演、狄龍和周潤發各自奪得一個影帝獎。
張國榮未獲得獎項在情理之中。
片中的張國榮和狄龍,幾乎也就與后來1992年《伴我縱橫》中的郭富城和李修賢別無二致。
從角色類型到表演來看,他們都尚處于青澀而不夠練達的狀態。
「小馬哥」這個角色。
幾乎可以被認為是周潤發最強悍的一次表演。
若論角色創作能力,甚至要遠勝「船頭尺」與「阿郎」。
而相對他其他的槍戰電影,「小馬哥」的槍戰與文戲比例可謂黃金分割、恰到好處。
身為江湖人,「小馬哥」瀟灑不羈、玩世不恭。
當好兄弟被人陷害,他暴怒出手,單槍匹馬遠赴敵巢,在槍戰中擊斃對方頭目,自己亦身負重傷。
及至三年后兄弟再見,他拖著一條殘腿,潦倒不堪。
最終為兄弟情義,死于激烈槍戰之中。
這樣一個人物,被周潤發詮釋得鮮活而骨血豐盈。
郭富城在與周潤發合作《無雙》之后,曾在訪談中說到,非常喜歡發哥的《秋天的童話》。
周潤發自己也更喜歡「船頭尺」。
1988年,他在憑《龍虎風云》連莊金像影帝時說,「很意外,意外的是船頭尺竟然打不過高秋。」
而據莊文強說,小時候就一直看發哥的電影,但發哥進入電影圈之后,幾乎每部電影都在虧錢,但其實并不是電影不好看,而是因為他拍了太多文藝類型電影,所以被冠名「票房毒藥」。
他說,在當時幾乎所有香港人都在替發哥著急。
所以有時候,如果看到有人在一味強調票房的時候,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比如票房未必就是全部,尤其對那些有一定追求的演員來說,可能去享受創作的樂趣,會遠勝追逐票房名聲的虛榮。
直到這部《英雄本色》。
以一個男三號的角色設定,硬生生憑表演上升到電影的代表性人物,這其間的努力與付出,不可忽視。
也曾見有人說過,張國榮那個時候忙于演唱事業,檔期難度,所以導演就一直給周潤發加戲。
這個可能確實有,畢竟剛在歌壇大紅的張國榮,需要努力耕耘穩固歌唱事業。
但客觀而論,不僅是張國榮,就是成名已久的「大哥」狄龍,在這部戲中也顯得黯淡無光,不過并不是他的戲不好,而是周潤發太過光芒四射。
「小馬哥」說,「我發誓,以后再也不會讓人家拿槍指著我的頭。」
他還說,「我等了三年,就是想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只是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奪回來。」
這個角色,堪稱「英雄片之神」,無人可以超越。
而拿著槍的發哥,則是「警匪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