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繚亂。這四個字是劇集暑期檔給人的最直接“體感”。
從6月到現在,各平臺的主打劇集上新了30多部劇。這個數量雖然不是歷史最高點,但放到如今降本增效、共度時艱的整體業態下,就顯得相當亮眼了。
這30多部新作中,大劇的占比又相當之高。
各平臺為了爭取二十大獻禮季前的播出窗口,不乏集中出貨、空降排播之舉。以往各家或田忌賽馬,或針鋒相對式的策略排播,被大干快上式露出搶了風頭。不少制作周期趕趟的大劇,為了保播出,在這個暑期檔提前釋放了。
從宏觀市場層面,這個暑期檔已經沒有新故事可以總結。
臺網之間,視頻網站、央視、衛視的勢力秩序已經基本穩定,你死我活的競爭徹底退場。幾大主流視頻網站,也同樣都唱著節儉之歌。獨播也好、聯播也罷,優愛騰芒各領風騷十幾天是常態,要說逆襲和壓倒性優勢,難見。
終究還是要回歸作品。市場雖然持續疲態,但在這30多部新劇里,我們還是能看到一些新動向。
古偶劇還是剛需
6月初的《夢華錄》、8月中的《蒼蘭訣》。這一頭一尾兩部重磅古裝劇,幫助今年的暑期檔兩度攀上了熱度高點。除此之外,還有天上天下生死虐戀的《沉香如屑》,以及宅斗上頭、CP感在線的《星漢燦爛》,分別在不同觀眾群體中受到了追捧。
客觀來說,還是古偶劇保住了今夏暑期檔劇集的播放數據基本盤。
四部S+古偶劇,均以網播的形式在這個暑期檔與觀眾見面,且都收獲了不錯熱度。由此可見,放下上星執念、全面擁抱網播后,古偶劇放開了手腳也保證了新鮮度。
從風格來看,這四部劇正好是兩個走向。
《夢華錄》《星漢燦爛》風格走實一些。前者落在北宋年間,融合了趙盼兒救風塵的戲文,隱喻了皇后劉娥的身世秘聞,講述了推拉火熱的戀愛,還有一定的朝堂線,用戶稍微熟齡一些。
《星漢燦爛》雖然沒有明確的朝代背景,但整體美術妝化風格是東漢的,劇中女主角的成長線、三選一的愛情線雖然少女感很強,但狡黠少女和少年武將的愛情,對熟齡觀眾也相對友好。
《蒼蘭訣》和《沉香如屑》還是仙戀路子,整體更虛幻縹緲一些。前者講的是中二魔頭東方青蒼和仙界社畜小蘭花之間的曠世之戀,后者講古靈精怪的小仙淡顏和應淵君之間的虐戀情劫。
單從故事來講,小學齡、中學齡的觀眾可能更喜歡這天上地下、幾生幾世的腦洞。但一旦男女主角的CP感到位,大學齡的觀眾也能嗑生嗑死。就像有些劇迷的豆瓣發言所說的那樣:“小學生看很幼稚,二十來歲的女大學生看剛剛好。”
無論是趨實還是向虛,能戳中觀眾的都是進化過的古偶劇。《夢華錄》里有旗幟鮮明的女性幫助女性,還有尺度大、數量多到遭家長投訴的吻戲;《蒼蘭訣》里則有熊熊燃燒的中二魂,還有靠身體互換激活的CP感。
S+古偶不一定非要網文大神的庇護,但一定要有新鮮的化學反應加持。這是今年暑期檔古偶劇給出的最鮮明啟示。
5部實驗之作
這個暑期檔還集中出現了一批非常規劇集。說它們非常規,不是說脫離市場訴求和觀眾趣味,而是無法用類型來定義,都有一定的實驗性。
先是6月下旬上線的《破事精英》。這部原本應當劃到情景喜劇賽道的作品,卻在很多層面突破了“情景”。
它有尖銳的職場諷刺和互聯網文化討論,比話題劇還話題;它有著近科幻和互動敘事的腦洞,讓觀眾玩出了游戲感;它還有貫穿全劇的歌舞元素,配合反諷橋段讓人耳目一新。它的出現不能用情景喜劇復興來概括,但確實讓人看到喜劇類劇集的希望。
接著是一劇兩拍的《庭外》。和古偶的上、下部拆分不同,《庭外》的“盲區”和“落水者”是完全兩個類型、兩個故事和兩種敘事節奏的嵌套。
張黎導演拍的《庭外·盲區》是緊張的限時推理,是能夠6集單獨成篇的燒腦迷你劇;黃偉導演拍的《庭外·落水者》講的是落難律師的翻盤,是節奏相對從容的律政劇。之前,還沒有哪部懸疑劇是這么嵌套著講故事的,《庭外》真正拍出了“一魚兩吃”的感覺。
黃磊和劉奕君主演的《張衛國的夏天》,同樣給人類似的感覺。這部劇倒不是一劇兩拍,而是從兩個視角展現的男性中年粘稠。
它對都市劇的突破,不僅是性別視角的轉換,還有階層視角的分化。以往都市劇中占據主視角的中產代表,在這部劇里成為了搖擺不定的“反派”。樂天、世俗又帶點荒唐的平民表達,在這部劇中則分去了半壁江山。
從這個角度來說,黃磊才不是像有些觀眾評價的那樣,在重復自己。他恰恰是在刻意地跳出自己在都市劇里的中產好男人形象。
接著,便是更難界定的《天才基本法》。
它是都市劇,但雙時空結構的故事又塞不進常規的都市情感劇、都市生活劇大筐;它講青春愛情,但劇中親情敘事的比重,又遠超男女主的青澀戀情。它有奇幻設定,但主角們對人生選擇的慎重,對數學的專注和熱愛,又沒有一點兒戲的感覺。
這是一個市面上很久沒有出現的獨特故事,它的成功不易解讀也難以復制。
還在更新中的《膽小鬼》,有著同樣難以用類型解碼的故事。
這部改編自小說《生吞》的短劇集,延續了原著的多重視角。故事三線鋪開,卻沒有把重心放在延宕十年的懸案上,反而濃墨重彩地勾畫了四個東北高中生的青春成長。這是一個套著懸疑殼子的作者青春故事,也是對90年代末那一段熒屏缺席的社會動蕩的召喚。
這樣一批有實驗性的作品在今年暑期檔的集中亮相,有湊巧的成分,也有必然的因素。我們不能說市場維艱反而刺激了創作破局,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還未離場的玩家,多少都有一些藝術掘進的野心。
無疑要繼續:續篇和重述
這個暑期檔里,還有不少熟悉的面孔。
它們有的是熱門大劇的續作,比如家庭+青春的《少年派2》,女性話題劇《二十不惑2》,以及女性群像劇《歡樂頌3》;還有些是經典IP的本土落地,比如借鑒《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的“姐狗戀”新作《愛情應該有的樣子》,重拍美國律政經典的《玫瑰之戰》,以及由阿加莎“大偵探波洛”系列落地改編的《民國大偵探》。
從商業邏輯來看,系列化和經典翻拍是再合理不過,且一定會布局的劇集開發條線。所以,非要給這些作品扣上同質化的大帽子,沒有意義。
但確實,無論是續篇還是翻拍,“進化”都是不能回避的關鍵詞。
這個暑期檔有部分作品選擇的進化方向很值得討論。比如,以《少年派2》《二十不惑2》為代表的伴隨式成長。《少年派2》,隨著主角年齡的成長,把教育家庭故事拍成了青春擇業故事;《二十不惑2》同樣,把故事搬離了大學宿舍,帶入了職場和合租公寓。
還有以《民國大偵探》為代表的解構式改編。主創把阿加莎的本格推理拆解、變形,再植入民國的背景,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化西式推理為東方懸疑。
事實上,穩定有活力的續篇和創造性的翻拍,也是劇集產業成熟的重要標志。這也算是今年暑期檔釋放的一個樂觀信號。
【文/鐵皮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