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這么多年林青霞女神的顏,沒想到第一次為她提筆竟是因為她的文。
更準確地說,是因為她的人。
超愛的兩個look
《鏡前鏡后》是看到綠流在朋友圈發的截圖后去翻的,這一翻就沒出來,翻完了仍意猶未盡。這是林青霞的第三本書,前兩本《窗里窗外》和《云來云去》我都沒讀過,但從第一本時董橋告誡她“不要說自己是作家”,到如今白先勇對她說“你已經是一名作家了”,想必女神一定是筆力愈發精進。
這本書很簡單也很豐富,簡簡單單記錄了她和幾位摯友的故事,這些摯友既有電影美術大師張叔平、著名電影制片人施南生、老頑童黃永玉,也有面包世界大賽冠軍、臺灣省文化官員、港大中文系教授、當年的邵氏電影當家花旦,這些星光熠熠、文采風流的人物賦予簡單的敘述以無窮遐想和意韻,因而我又說這本書很豐富。
通篇讀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林青霞的人生好!豐!沛!啊!無敵成功的電影事業、圓滿愛惜她的家人、真摯的友誼、對文學的熱愛,乍一看很難不羨慕她一人獨有這么多,但讀著讀著,心里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她值得。
林青霞與施南生
《高跟鞋與平底鞋》一篇寫曾經的邵氏當家花旦、20出頭就開勞斯萊斯的李菁,她晚年困頓時,林青霞與她有一頓飯的交集。席間她說最想念媽媽做的蝦子海參,林青霞默默聽到心里。飯后林青霞悄悄給她塞了信封,分開后仍琢磨著如何能“讓她有尊嚴地接受幫助”。愛聽故事的林青霞想出的辦法是“每月約她出來說故事,每一次給她一個信封。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帶她去吃一頓蝦子海參。”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反正這個細節很戳中我。沒有因著自己富貴就大包大攬,也沒有因為對方貧賤就敷衍了事,而是時時尊重、處處周到,對方最想念的吃食這樣的小事,她都記在心間。若不是真心相待,怎能有如此細致入微?
李菁
關于林青霞對朋友的尊重和真心,書中還有一例。
《賺到》一篇寫林青霞與女記者愛倫的友誼。愛倫晚年得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癥,很受折磨,那些年林青霞常寫信安慰她鼓勵她,但她認為自己似乎也幫不上忙,幸虧有愛倫姊姊一路的照顧。有一次回臺灣省,坐在愛倫家客廳,見到她姊姊忙里忙外的,林青霞感激地對她說:“謝謝你照顧我的朋友。”
我們經常會謝謝朋友的陪伴、謝謝朋友的照顧,卻很少能想到朋友的家人。林青霞的溫柔如此之深,她關照到每個人的付出和愛,也不吝嗇將自己的愛和溫暖給出去,這樣的她自然福報綿澤。
溫暖之外,林青霞還是個真性情大美人。
書中第一篇《男版林青霞》講的是她和張叔平長達30多年的友誼,“他比我的家人更了解我。我們總是呵護對方,是那種兩肋插刀、互相扶持的朋友。”寥寥數語,情深意重。
文章篇幅不長,寫了幾段兩人之間的逸事,讀來令人莞爾。這里不做劇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看,微信讀書里有。我最喜歡的是文章末尾女神平淡地說:
“張叔平的手指就像魔法杖,經他一點撥,電影的層次即刻提升,演員的演出因為加分,偶像歌星脫胎換骨。所有的大明星大美女都愛他,但是,很抱歉,我才是他的最愛。”
何等驕矜又何等自然,若非相識于微時又相伴于危時,絕難有如此情狀,古人說“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指的一定是他倆這種。
林青霞與張叔平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還是林青霞和施南生的閨蜜情。
兩位都攀上了事業巔峰的女性,沒有王不見王、更沒有所謂的“雌競”,相反,兩人處處互敬互愛互勉,于事業、于女性友誼、于真情待人,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兩人的這段閨蜜情都堪稱一絕,也是“girlshelpgirls”的典范。我的文字不能轉述兩人深情厚誼的萬分之一,再次強烈推薦大家去看原文。
林青霞與施南生
書的最后還有幾篇友人寫林青霞的文章,亦是真情實感,其中施南生的一篇很短,卻有真味。
她寫林青霞曾經“在片場吃盡苦頭,威亞一吊幾個小時,眼淚大顆大顆地掉到地上”,寫她連續十年“每天睡醒(更準確地說)被喚醒就去拍戲”,所住的公寓“家徒四壁,打開冰箱,樽裝水欠奉,廚房柜內,方便面從缺,所有生活慣常應有的東西統統沒有”。
攀上事業又一巔峰后,林青霞39歲嫁人。施南生繼續寫:
“婚后她除了悉力地演好賢妻良母的角色,還不知何時開始,沉迷于書本中,手不釋卷,每每讀書至天明……”
老子說“厚德載物”,如果說林青霞最初走紅得益于天生絕倫的美貌,那她紅遍華人圈、幾十年如一日地紅,又在演藝事業到達巔峰后攀上了文學這座高山,一路上還有這許多愛惜她的家人、朋友、粉絲相伴,她載得動這許多恩澤定是因為厚德。而林青霞的厚德便是她的勤奮、真誠與愛心。
前男友曾說我身上有種“老氣”,雖然最終分道揚鑣,但從這句評價我知道他是了解我的人,因此每每想起仍是心懷感念。在林青霞的這本書中,我又看到了這種“老氣”,這種現在難得看到的“老氣”,于是隔空生出惺惺相惜之感(我好大膽!)。
抖機靈能博得一時流量、使伎倆算計別人總能多有所得、挖空心思利用別人的真心自然會得到諸多好處,這些年見慣了這些齷齪行徑,反而愈發珍惜這種做事執著、待人懇切的“老氣”。
如果你也是個“老氣”的人,不妨認識一下,浮華世間,一起“老氣”下去。
本文作者:華華公子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