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每個時代。
都有它的英雄。
在香港電影的發端、蓬勃和黃金年代。
你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
而當洶涌潮水退去。
衰退期的后港片年代。
就像河流干涸。
看得見交錯的崢嶸黑石。
卻反而有了一種慷慨而歌的意味。
就如三駕“現役”馬車。
仍然狂奔。
五十六歲的郭富城。
仍然醉心于探尋影路的高度。
在超過三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的戰果極為輝煌。
憑《三岔口》、《父子》和《踏血尋梅》,拿過三個重量級影帝獎項。
目前香港華語片最高票房紀錄的保持者,手握三個一番年冠票房,且皆進入香港華語片歷史票房排行榜,排名分別為第一、第二十四和第二十五。
并有三部作品在內地沖破了十億票房,皆為主演。
主演作品四度橫掃香港電影金像獎,分別為2006年的《父子》、2012年的《寒戰》、2015年的《踏血尋梅》和2016年的《無雙》,其中《踏血尋梅》是截至目前,金像獎史上唯一奪得所有演技類獎項的電影。
以嚴苛標準而論,其代表作包括《父子》、《最愛》、《百年浮城》、《寒戰》、《踏血尋梅》和《無雙》這么六部,但因為事業重心緣故,很明顯側重于小眾文藝類型,片單將繼續增補。
就歷史表現和趨勢而論。
戲路寬度隱然與“千面影帝”梁家輝分庭抗禮,而表演深度則可與梁朝偉并列爭輝。
當前手握多部重量級作品待映,有史詩電影《風再起時》、商業大制作電影《掃毒3》和《內幕》,也有“黑馬”《臨時劫案》及全新題材的《斷網》。
商業上的爆發,指日可待。
這一路。
他從沒有野心到轉戰影壇,從壓力漸生到執著探尋,從疑惑滿懷到云淡風輕,從一個跨界演員,成長到所有人都無法忽視的程度,并以“品質”為根本,扛起了香港電影的大旗。
連續第四年擔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宣傳大使,并在今年成為包括北京國際電影節在內的“雙大使”,這為華語影史僅見。
即便很多人還抱著“老黃歷”不放,也仍然在并不了解其作品和實力的情況下出言相輕,但郭富城在電影上的大勢,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擋。
他或就是現役演員當中,光芒最盛的那一個。
無他,任何演員,如果有《父子》中周長勝的入骨刻畫與表演“力場”,有《最愛》中趙得意的鄉土神髓、情感的豐富層次與豐沛爆發,有《百年浮城》中布華泉的隱忍、勵志、大氣與深情,有《踏血尋梅》中臧警官的悲憫胸懷,也有《無雙》中李問的詭譎多變和“燒畫”一幕的驚艷,皆可堪自傲。
正如一句,為什么好劇本都給了郭富城?
而雖然郭富城已屆五十六歲的年齡,體能、外形卻皆在巔峰。
任何結果,皆是努力而成的宿命。
六十歲的梁朝偉。
雄心仍在。
踏足影路近四十年,獲譽良多。
以《重慶森林》、《春光乍泄》、《花樣年華》、《無間道》、《色戒》和《2046》六部電影,奪得八個三金影帝和一個重量級的國際影帝獎,成就近乎“神跡”。
商業上表現同樣良好,三個香港年冠票房,其中兩部進入香港華語片歷史票房排行榜,分列第十和第十五。
內地有一部主演的《捉妖記2》破了二十億票房。
主演作品三度橫掃金像獎,即1994年的《重慶森林》、2002年的《無間道》以及2013年的《一代宗師》,而迄今為止,《一代宗師》是金像獎史上拿獎最多的一部電影。
即便以最嚴苛的標準看待,梁朝偉仍然是香港影壇擁有最多代表作的演員,包括《重慶森林》、《春光乍泄》、《暗花》、《花樣年華》、《無間道》、《2046》和《色·戒》這么七部。
雖然在一零年代陷入表演的嚴重固化期,作品也大多乏善可陳,但積威仍然可怖。
當下已全面踏足大片路線,與郭富城合作《風再起時》、與段奕宏合作《獵狐行動》、與劉德華合作《金手指》,更領銜了博納大片《無名》,皆待映中。
以商業為戰車,重振旗鼓。
花甲之后的劉德華。
火力全開。
十七年前,得益于劉德華主導的“新星導計劃”,寧浩拿到三百萬投資,拍出了一部《瘋狂的石頭》,十七年后,他終于為劉德華專門開拍了一部電影,叫《紅毯先生》,而凡寧浩出品,皆聲勢浩大。
但這只是劉德華的“其一”。
2019年的《流浪地球》大爆46.86億票房,三年后卷土再臨,主演陣容中,劉德華的名字赫然在列,此外還有英皇電影《金手指》、寰宇電影《危機航線》以及一部臥底題材電影《潛行》,據聞也已經啟動了新片《莫斯科行動》的拍攝。
這種頻率的動作,已經多年未見。
在過去,他以《暗戰》、《大只佬》、《無間道3》和《桃姐》,總計虜獲五個重量級影帝獎項。
商業表現為三個香港年冠和兩部主演作品在內地破十億票房,歷史上有一部電影進入華語片香港歷史票房排行榜,即2002年合作梁朝偉的《無間道》,排名第十。
主演作品三度橫掃金像獎,即2002年的《無間道》、2003年的《大只佬》和2012年的《桃姐》,其中《桃姐》是金像獎“最大贏家”,即一次性奪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五個最重要獎項的電影。
代表作方面,有《暗戰》、《無間道》、《投名狀》和《桃姐》可入列。
接下來的路線,仍然是以商業為主戰場。
在過去,無論票房、獎項還是業內聲譽,都各自收獲不少。
而似乎不約而同。
他們當下角力的戰場,皆指向了商業電影。
三個人,刨除交錯合作,總計有十六部電影待映,其中十二部都是商業片。
又因歷史積累情況,各自有不同優勢,比如郭富城攜品質為勝,也或將成為金像獎上的常客,梁朝偉以厚名重振,而劉德華則一如既往地在商業道路上狂奔。
但商業票房上的勝負,會更吸引眼球,也是一種潛在的比拼。
都是大咖演員,也都是巨頭級別的存在。
《風再起時》、《掃毒3》和《金手指》,皆有打破港影票房紀錄的可能性。
而如另文所述,商業娛樂終將有其極限,深度和品質將有更遠前途,所以《掃毒3》和《金手指》的票房前景相對樂觀,但也不能因之就小看了《風再起時。
因為市場也并非一成不變。
這就是港影三駕“現役”馬車的來路與趨勢。
不出意外的話。
近幾年內。
香港電影的頭部票房、口碑作品。
大概率會出自三人之手。
至于誰人領銜。
唯有手底下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