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戰記》上映18天,票房破4.92億,與同為科幻題材的《獨行月球》相比,無論在排片還是票房占比和票房走勢上,都處于弱勢。
這部號稱“中國首部科幻機甲爽片”的影片,宣傳語看上去很“兇猛”,但從市場層面來說,比起《獨行月球》的喜劇受眾輻射范圍,從科幻到機甲,受眾不斷再收窄。
從過往的市場反饋可以看出,科幻+動作+機甲類影片,諸如《鋼鐵俠》《環太平洋》等影片在國內的票房成績都在6億-7億左右,沒有破過10億大關,以此可以看出《明日戰記》貓眼預測內地總票房8.05億,似乎合情合理。
口碑方面來說,《明日戰記》目前豆瓣評分6.4,除去一些極端評論,劇情羸弱、特效加分、古天樂不容易,是三大相對一致的評價。
確實,《明日戰記》是一部優缺點都十分鮮明的影片,內容層面,對于有過黃金期的香港電影來說,很多地方是讓人失望,甚至不過關的;但從香港電影工業,以及中國電影工業來說,它帶來的啟示具有深刻的價值和意義;同時,香港電影人們一腔孤勇地選擇更難行進的賽道,盡力做到工業化上的最佳呈現,誠意之作,讓人從情感上難以多加指摘和苛責。
01
劇情缺乏亮點,內容與工業化本末倒置
拋開更宏觀的維度不談,先從電影本身出發。
《明日戰記》講述了未來世界,由于科技發展,機器人具備超強作戰能力,戰爭頻發,導致地球遭遇嚴重環境污染,空氣中含有令人類難以生存的毒氣。禍不單行,一顆隕石撞擊地球,帶來了殺傷力極強的外星生物,該生物遇水則肆意生長,科學家將此生物命名為潘多拉。神奇的是,潘多拉雖致命,卻能夠凈化空氣中的毒氣,使人們可以自由呼吸。
人類命運岌岌可危,560萬人將因此失去生命,B16區作戰部隊接到總部命令,空戰部隊將在當天第一場降雨時找到潘多拉母體,在第二場降雨之前完成對潘多拉的改造計劃,使潘多拉停止生長的同時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如果計劃失敗,將對潘多拉執行直接摧毀的Plan B,這不僅會失去人類自由呼吸的解藥,還將直接造成16萬普通民眾的犧牲。
《明日戰記》的故事框架算是比較完整的,同時還設置了一個道德困境,使得任務更具緊迫感,影片對兩場雨及Plan B計劃執行時間的迫切性的利用,也比較能夠調動觀眾的緊張度。
但問題在于,在這個框架之下,里面的血肉不是用扎實的情節、人物、細節填滿的,而是大量的特效和機甲打斗。不留情面的說,無論從劇情的邏輯層面、人物的飽滿度,還是臺詞的力度上,《明日戰記》的文戲幾乎全軍覆沒。
人物上,古天樂飾演的泰來和劉青云飾演的鄭重生是作戰主力,兩人是多年并肩作戰的兄弟,身為指揮的鄭重生沒有前景交代,泰來是戰斗在一線的精銳,內心傷痛是患癌逝世的女兒,但父女情著墨不多,泰來執行任務時救下一個小女孩,也算是父女情的補充,以及人物情感的釋放,但共情力度仍顯不足。
另外,在泰來和鄭重生,以及多年前鬧翻的臭鼬三人的兄弟情上做了不少體現,這也是我們常見到的港式兄弟情,但臺詞的問題還是比較明顯,整體比較表面化。其他人物,包括張家輝飾演的反派李升、劉嘉玲飾演的譚冰等角色,也都很工具化。
在格局上也能看出,《明日戰記》盡量在硬科幻中找尋輕體量的敘事方式。前景交代比較倉促,缺少世界觀的建立,空戰部隊派出的人數和裝備也不多,但敵方潘多拉的破壞力卻做了極大的渲染,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顯得空戰部隊勢單力薄,撐不起宏大敘事,故事最終也沒能跳出“抓內鬼”這樣的港片格局。
或許可以合理懷疑,主創團隊是帶著先有工業化,再有內容的本末倒置的思維進行創作的,這一點相當致命。這就導致《明日戰記》確實達到了其追求的“爽度”,但這其中一半的功勞歸于動作戲的視覺體驗,以及對劇情所做的簡化,所以當我們跟隨主角突破重重難關走到最后時,回味起來仍會覺得劇情乏善可陳。
之所以要對影片提出故事層面的更高要求,是因為劉浩良和麥天樞兩位編劇并不是什么新手,劉浩良曾憑借《畫皮》《沖鋒車》兩部作品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而麥天樞更是《樹大招風》的編劇之一,這部豆瓣8.1分的港片曾獲得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所以,《明日戰記》理應有一個更能匹配上其工業化程度的有新意、有厚度的故事。
拋開科幻和機甲,這就是一部香港警匪動作片,而放在一眾港式動作片中,它確實沒有什么新意和亮點。但我們也必須了解,香港電影從真人打斗到披上科幻和機甲的外殼,真的花了太多年,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必須鼓勵的事。
02
香港電影的“孤勇者”
2013年,古天樂創立“One Cool天下一”電影公司,這個主攻特效制作的公司參與了包括《紅海行動》《拆彈專家2》等電影的后期特效。
多年來,香港電影一直產出的是更為小體量、輕類型的作品,這是香港這片土地和香港電影工業的基因造就的,涉足科幻這一領域需要十足的勇氣。
古天樂的軼事很多,行善不留名,包括援建多所希望小學,拍片拍成勞模只為保住香港電影人的飯碗,等等。于是他成為了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有了“不能黑的巨星”“只有太陽能黑的明星”等稱號。
但古天樂機甲迷的身份或許這次通過《明日戰記》才被大家熟知,成立“天下一”也源于自己的這一熱愛。
《明日戰記》創作耗時七年,其中后期制作便花了五年,整部電影幾乎全是特效鏡頭,同時實景搭建了飛行基地等場景,整個制作非常燒錢。
從影片中我們能看到,機甲的設計與質感、外星生物運動的敏捷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多場機甲之間的追車戲、機甲之間的近身搏斗戲,都發揮了香港動作片的經典特色,從真人升級到機甲,動作場面更大,“拳拳到鐵”也帶來了很好的觀影體驗。
如果按貓眼預測的8.05億內地票房成績估算的話,最終片方大概只能回收2億,這個數字是一定會虧損的。而我們從片尾彩蛋可以看到,《明日戰記》還將有第二部,且已經飛向太空,顯然監制古天樂的野心要更為宏大。
全華班底,交出《明日戰記》這樣一部作品,已經是國內特效制作的最高水準,即使出現一些諸如掉幀或剪輯方面的技術問題,但顯然是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盡力補救的結果。
如果是為了賺錢,就古天樂來說,顯然有更多更好的選擇,目前豆瓣條目上顯示的古天樂待上映作品已經有13部,甚至排到了2030年,雖然很多項目未必能如期啟動與觀眾見面,但即使再拍幾部《反貪風暴》也不是完全沒有市場。
科幻的賽道,耗時耗力耗財,最終能啃下這塊硬骨頭的,都是勇者,尤其是在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背景,以及疫情對電影市場的嚴重沖擊下。我們的市場需要多鼓勵這些勇于挑戰和前行的勇者,不要讓誠意之作孤立無援。
同時,香港演員青黃不接的狀況一直存在,古天樂、劉青云這些香港老牌電影明星穿上機甲重喚活力,更像是用自己的奮力一搏和多年如一日的堅持告訴整個電影業,江河雖日下,勇者仍愿逆流而上,就像電影中不斷出現的那句臺詞:“結局是什么,我們自己來決定。”
【IP推薦】
▽
作者:
劉洋,物理學博士、知名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方科技大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獲得 “華語科幻星云獎”、中國科幻電 影“原石獎”、“引力獎”、“北京國際電影節科幻IP價值榜”、“京東暢銷書 榜”等榮譽。已出版科幻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完美末日》、《蜂巢》、《流光之翼》,長篇小說《火星孤兒》,以及即將出版的《井中之城》和最新力作《裂縫》。
亮點:
湖南衛視&芒果TV即將重磅播出科幻電視劇《火星孤兒》原著作者劉洋“未來宇宙”系列閉環之作。第二部《井中之城》也在影視重磅籌備中。
簡介:
幼年時,見過一次時空裂縫的胡一杭腦部受損,視力減弱,在游樂園工作的他無意中撿到一根“鐵棍”,“鐵棍”在他手中如同孫悟空遇上金箍棒,可大可小,這一度拯救了瀕臨倒閉的游樂園。不料一幫笨賊發現后脅迫他利用“鐵棍”挖掘通往銀行的地下通道,卻陰差陽錯挖到了宏碩集團。
前東海大學副教授姜宇航正是被脅迫的人質之一,而他當時正在宏碩集團任職,對裂縫進行秘密研究,這一趟危險之旅不僅抓到了笨賊,更重要的是發現了胡一杭,于是“人體觸發石”胡一杭變成他們的研究對象。
研究發現,“裂縫”是在另一個宇宙中生存的“時空族人”入侵地球的方式。
時空族人以時空本身為軀體,在一場宇宙大災難中,因時空扭曲產生意識,時空族人被迫逃離,它們無意中發現了人類生存的三維空間,并找到了進入人類宇宙的方法。地球上天然存在著大量的分形結構,這一結構與時空族人的身體結構很接近,因此時空族傳輸到地球之后,可以附著在這些具有分形結構的物體上,產生了許多的時空裂縫。
一場地球文明反外星文明侵略的戰爭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