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型演員作為演員中最特別的一類,他們在熒光幕前大多扮演偉人,然而,幕后的他們,卻總是無人知曉。
但是有一位特型演員,不僅憑借特型演員身份獲得多次百花獎影帝,更是我國僅有的十七位文職將軍之一,他就是古月。
從孤兒到士兵
古月出生于1937年的武漢,原名胡詩學。
那時正值日寇肆虐中華大地,與當時的大多數中國人一樣,他的父母早早投身于革命事業,不幸喪命于日軍屠刀之下。
此時和古月相依為命的,只有同樣年幼的姐姐,兩個人從武漢一路流浪,直到桂林,才有孤兒院收留他們。
那時的孤兒院,充滿了各種欺凌,姐弟兩的童年,便看盡了人間冷暖。
在古月12歲那年,已經從桂林遷到南寧的孤兒院,終于迎來了解放,古月兩姐弟以烈士遺孤的身份,被解放軍收養。
年齡稍大點的姐姐,因為容貌秀麗,性格活潑開朗,很快被部隊文工團看中,成為一員文藝兵,年齡較小的古月,原本應該在部隊特意辦的孤兒院生活,可是古月怎么會離開朝夕相伴的唯一親人呢?
文工團見狀,也將他放入姐姐所在的文工團,就這樣,古月成為了文工團里最小的軍人。
由于年齡太小,古月起先在文工團只能做一些打雜的工作,之后,文工團又精心培養他繪畫、樂器以及書法等技能,這時的古月顯現出了不一樣的天賦,每一樣,都學得很快。
在文工團的古月由于工作出色,很快便成為了昆明軍區的文化科長。
雖然也聽過不少人說他和毛澤東主席長相相似,古月除了把這當成一種表揚,心里時常為此開心外,倒也沒有其他想法,直到有一天解放軍總政文化部副部長胡可找到他。
這是在1978年,距離毛主席去世已經兩年了,但是,人民依舊渴望了解更多主席的事跡,于是文化部決定拍攝有關他的電影。
挑選一個與毛主席最相仿的特型演員,成了拍攝電影最重要的一件事。
胡可便是來勸告古月的,但此時的古月很是猶豫,他畢竟不是專業演員,真的可以勝任這個工作嗎?
“你的妻子不就是個現成的話劇演員嗎?可以讓她教你嘛。”
在胡可的鼓勵下,古月鼓起勇氣去拍了一組定妝照,與全國各地的競選者一起,競爭這個偉大而又特殊的角色。
臺下十年功
負責演員選拔的,正是與毛主席關系親密的葉劍英元帥。
面對經過層層選拔,最終送上來的二十個候選人的照片,葉劍英元帥仔細與自己記憶里的毛主席對比,努力選出形象氣質最接近的。
不過,在看到一張照片時,葉劍英元帥的眼睛濕潤了,或許這張照片讓他突然想起了那位已離開兩年的戰友與領袖。
葉劍英元帥毫不猶豫的在這張照片上畫了一個紅圈,而照片的主人,就是古月。
不久后,在一紙調令下,古月正式成為八一制片廠特型演員組的一員。
但此時的古月依舊是忐忑的,他深感壓力巨大,于是他仔細揣摩制片廠留下的毛主席影像資料,甚至還準備了一面大鏡子,時刻模仿毛主席說話、抽煙以及思考時的動作。
為力求完美,他還特地找電影廠的湘潭同事,學習湘潭話。
但古月的電影生涯,還是從挫敗開始的。
古月的第一部電影名字叫《西安事變》,他飾演里面的毛主席。
第一次面會鏡頭的他,不出所料的緊張到手足無措,連說起臺詞來都結結巴巴的。
這種水平自然是不能讓導演滿足的,在反復嘗試過好幾次后,導演成蔭竟當眾發火說道:“這張臉怎么長到你的身上了呢?”
面對導演的質問與失望,古月并沒有因為自己之前的努力而心懷委屈,他只是一遍遍的道歉,又繼續去提高自己的演技。
在古月的努力下,《西安事變》成功上映,而他飾演的毛主席,即使是許多毛主席的故友見了,也不禁淚流滿面。
第一部電影拍完后,古月深感自己努力不夠,為了能讓口音和毛主席一樣,他甚至特意跑去湖南韶山,在小山村里與村民一起生活了一個月。
在古月為研究毛主席所寫的十幾萬字的筆記里,有一頁寫著九個字:“功夫要下在拍攝之前”。
古月一生拍攝的八十多部作品,就是這句話最好的寫照。
為了演好毛主席,古月將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了進去,從生活起居開始,一切都按照毛主席的方式去生活。
而古月的努力,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1988年,憑借影片《開國大典》,古月獲得百花獎最佳男主角,從一個普通股的文藝兵,到以一個演員的身份被認可,古月用努力,跨越了所有阻礙。
永遠的84
演藝事業上的巨大成功并沒有改變古月一絲一毫,在奉獻出多個經典作品的同時,生活中的古月極為平易近人。
無論何時,只要遇到觀眾合影,他都會盡力滿足,甚至于吃飯時,也會立即放下碗筷滿足觀眾要求。
對于觀眾對他的喜愛,古月極為謙虛。
“主席是中國人的主席,老百姓愛的不是我,是主席。”
將事業當成生命熱愛的他,曾說過要演一百部毛主席相關的影視作品。但是,這個數字,卻永遠定格在了84。
2005年,無數人翹首以盼著電視劇《毛主席與宋慶齡》,這是古月和他的妻子,宋慶齡的特型演員張燕的唯一一次熒幕合作。
只可惜,觀眾等來的是一個噩耗,因為心肌梗塞,68歲的古月老師猝然離世,這部電視劇,也只能停在未完成狀態。
而據友人盧奇所言,古月的疾病,應當是之前拍攝《大決戰》時,為了角色減重,同時又頻繁工作導致的。
一生只演一人,當演員已經成了古月人生的一部分時,即使是特型演員這個極為特殊的行業,也可以成就一段傳奇。
廣州市殯儀館白云廳,古月依舊穿著他已經穿了一生的軍裝,躺在被百合花圍繞的靈床上。
“跟共產黨行,來也崇高去也崇高;學毛澤東生,生也光榮,死也光榮。”
這幅六米高的挽聯概括了古月的一生,也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贊美。
參加葬禮的,除了古月的親人同事,還有三百多位自發前來的廣州市民。他們證明了,作為演員的古月,受到民眾何等的喜愛。
葬禮后,在自幼與古月相依為命的姐姐的陪伴下,古月的女兒最后親吻了一下自己父親的遺像,伴隨著古月妻子兒女的哭聲,這位敬業的演員,長眠于他所熱愛的事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