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香港影壇。
多的是二封、三封影帝。
也有四封和五封影帝的“神跡”。
而“喜劇之王”周星馳。
七度提名金像獎影帝。
最終卻只得一座獎杯孤懸。
這是合理賽果。
還是被刻意針對?
歷史問題。
要在歷史中去尋找答案。
首先翻開四十年金像獎的影帝名單。
在2002年周星馳以《少林足球》奪得影帝之外。
僅有第一代“喜劇之王”許冠文,及“光頭”麥嘉成功登頂影帝寶座,《提防小手》的洪金寶始終算是動作而非喜劇演員。
當然還有一個例外,也就是1993年梁家輝憑《92黑玫瑰對黑玫瑰》中的喜劇表演封帝。
反看周星馳。
1991年至1993年,先后憑《賭圣》、《逃學威龍》和《審死官》連續三度提名影帝,分別輸給了《阿飛正傳》的張國榮、《雙城故事》的曾志偉和《92黑玫瑰對黑玫瑰》的梁家輝。
1995年到1996年,又連續兩度憑《國產凌凌漆》和《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提名影帝,這兩次則敗于《重慶森林》的梁朝偉和《女人四十》的喬宏之手。
再后來則是零零年代的兩次提名,時隔三年分別以《少林足球》和《功夫》入圍,一擒一敗,而后淡出影壇獎項的江湖。
很多人不忿于1993年周星馳敗于梁家輝之手。
平心而論,梁家輝的喜劇表演,其實固化痕跡較重,換句話說,基本上就是“耍賤”一招,基本上一沾上喜劇,就開始放飛,無論是《黃飛鴻笑傳》、《92黑玫瑰對黑玫瑰》、《玫瑰玫瑰我愛你》,還是《神經刀與飛天貓》、《至尊三十六計之偷天換日》、《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無一例外。
有人說,如果看過《我愛HK開心萬歲》,就知道梁家輝的喜劇有第二種形態。
但據實而論,這部電影雖然也是賀歲無厘頭類型,但喜感主要來自劇情設計,人物則或木訥、或跳脫,這種表演需要的其實只是自然度,且以TVB為標準即可。
但這個階段的周星馳,也仍然只有一個標簽,也就是“無厘頭”。
他雖然已經開始往極簡的方向行進。
但標配的表現是“瞪眼”、“捂嘴”和“夸張”的肢體動作,與從《喜劇之王》到《少林足球》、《功夫》和《長江七號》時期的極簡化境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是該選梁家輝,還是周星馳?
其實就如《至尊三十六計之偷天換日》這部電影,能認為喜劇戲份的梁家輝,表演一定就壓倒了輕喜劇模式的劉德華?這個問題其實無解,換句話說,談不上誰好,誰不好。
所以大成之前的周星馳,盡管被王晶認為是香港影壇的演技派“一號”人物,也雖已經是一代高手,卻遠未到無懈可擊的程度。
而相對張國榮、曾志偉、梁朝偉和喬宏這幾位當年俊杰,更是敗得理所當然。
因為喜劇類型電影的框架,很難有商業娛樂之外的深度,而當入圍演員之間在表演的基本面即“自然度”難分伯仲的情況下,電影類型與角色深度必然就會成為另一重砝碼。
王晶說周星馳在《大話西游》里十秒換了七個表情,是專門做給影評人看的,但坦白說,這種“炫技”其實根本于演技無補。
所以除了1993年與梁家輝爭雄的那一屆,其他四度提名皆無話可說。
2001年的《少林足球》。
則堪稱登峰造極。
周星馳兼出品人、制片人、編劇、導演和主演五大身份于一身,豪奪當年香港年冠并將香港票房紀錄首度推高過六千萬大關。
其表演的“極簡化”也達至巔峰狀態。
而嚴格來講,這個進程其實從1993年的《唐伯虎點秋香》時就開始了,但這種漸進式改變和表演形式上的“扔棄”,不留心的觀眾很難看出來。
然后1999年的《喜劇之王》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至《少林足球》就完全蛻變。
這一次,周星馳的對手是《男人四十》的張學友、《瘦身男女》的劉德華以及《藍宇》的劉燁和胡軍。
息影復出的張學友,表演的功力猶在,但人物被詮釋得寡淡無味,電影的“中年危機”主題并未因人物的心緒波動、糾結等表現而帶來更深層次的觸動和升華,這也是其復出后一直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沉落角色和爆發力的不足。
劉德華的輕喜劇表演可略過不提,而《藍宇》的劉燁和胡軍放在香港電影的語境中,完全不明所以。
但周星馳這次登頂,并非因為對手不夠強。
眾所周知。
喜劇類型的表演,多數皆依賴于夸張與荒誕,所謂“無厘頭”也是其中一種。
周星馳以“無厘頭”開局,并將這種表演形式的長處發揮到了極致,以至于可稱同類型“無敵”,但在連續的金像獎鎩羽之后,他一邊轉型導演,另一邊開始對自己的表演“做減法”。
多年淬煉的最終結果,是一種表演的極境。
甚至在三年后的《功夫》和七年后的《長江七號》之后,他發現自己在表演方面已經前去無路,從而徹底轉身幕后。
而就憑“技法派”的極致,和喜劇類型表演的無可匹敵。
周星馳已經登頂了個人和香港影壇的雙重巔峰。
就這個階段的狀態而論,他已經可以挑戰任何一個演員而絕不落入下風,甚至很多演員無法望其項背,在喜劇領域里更是一騎絕塵。
所以給予《少林足球》的褒獎恰逢其時。
當然,2005年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攜巔峰之作《功夫》而往的周星馳,再次輸給了與王家衛合作《2046》的老朋友梁朝偉。
這一次仍然非“技法”之罪。
如前述,當“技法”的比較找不到差異點,電影類型和角色深度就成了第二重較量,而放眼個香港影壇,王家衛與梁朝偉的組合,可稱“無敵”。
有個問題其實也幾經探討。
比如周星馳是否可以問鼎香港影壇演技“第一”的寶座?
他在喜劇領域里的獨步天下和無人可以挑戰,是否也代表任何演員都無法與之相較?
硬幣有兩面,寶劍有雙鋒。
周星馳用了十年時間錘煉而成的極簡演技,直入化境而尤其高妙,卻始終就受困于“喜劇”一隅,并不是說他不能再涉足正劇,而是表演與觀影這雙重慣性,會先入為主將他羈絆住。
而關于這個概念的論證很簡單。
比如有《英雄本色》的小馬哥、《花樣年華》的周慕云、《無間道》的陳永仁、《色·戒》的易先生、《寒戰》的李文彬和劉杰輝、《父子》的周長勝、《最愛》的趙得意、《無雙》的李問,也包括《無間道2》的倪永孝,周星馳能挑戰成功哪一個角色?
反之,《唐伯虎點秋香》里的華安、《食神》里的史蒂芬周、《喜劇之王》里的尹天仇、《少林足球》里的五師兄以及《功夫》里的無名主角,放眼影壇,誰敢橫刀躍馬?
平手論交,是對所有人的尊重。
不過若加上轉型導演的成功,香港確實就只得一個周星馳。
綜合而論,也確實可稱“無敵寂寞”。
周星馳只拿一座影帝獎杯。
與其實力并不掛鉤。
而歷史上的另外六度爭奪金像影帝的鏖戰。
卻也成敗有因。
結果或即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