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沒看過這么生猛的國劇了?
一個雪夜。
疑被奸殺的少女,陳尸爛尾樓邊,衣不蔽體。
另一邊。
面貌不清的男子,被捆綁、捅殺,與屠宰的生豬一同掛起……
十年未決的懸案,線索漸漸浮出水面。
背后究竟是怎樣震撼的真相?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撥開迷霧——
《膽小鬼》
這部劇改編自鄭執原著長篇小說《生吞》。
原作被譽為「國產懸疑小說之光」。
因為它不僅講述了血雨腥風的東北犯罪故事,也寫透了底層社會的苦難,時代的陣痛。
恰如書名「生吞」,作者釋為——
「唯有苦難一視同仁,容不得誰細嚼慢咽。」
劇版由鄭執親自改編劇本。
沉重的現實話題,卻從飛揚的青春歲月說起。
1999年,送舊迎新的時代潮頭。
四個性格迥異的中學生,當時還未料到命運的不公。
男主秦理,內斂寡言的數學天才。
他的發小王頔。
為人仗義,還有著超越同齡人的文采。
常和他們混跡在一起的女生馮雪嬌。
性格大大咧咧,是四人組里的氣氛擔當。
還有藝校轉學過來的黃姝。
她用善意對待所有人,用王頔的評價來說:漂亮只是她最不值一提的優點。
他們之間的友誼,簡單純粹。
會掏出自己所有的零花錢,買下對方心心念念的一顆籃球。
也會在伙伴被同學欺凌時,不顧被處分的后果,毫不猶豫替他出頭。
即便,有人因為父母的丑聞被全校議論。
他們依舊不顧外界的指指點點,大張旗鼓地宣告友誼萬歲。
王頔還興奮地站到桌子上。
如一個理想主義者那般激昂地朗誦著狄金森的詩歌:
「假如我能使一顆心免于破碎
我便沒有白活一場」
但造化弄人。
這樣的美好不僅沒有延續,還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
十幾年后,秦理沒有成為數學精英。
而是做了汽修工。
他的耳朵失了聰,需要依賴助聽器,臉上還有可怖的疤痕。
成了遭人欺凌的弱勢群體。
常年獨來獨往,眼神早已黯淡無光。
當年意氣風發的王頔、小太陽般的馮雪嬌。
都變得冷漠疏離。
言語間還透露出對昔日友情的虧欠,甚至有些負罪感。
「我們對不起秦理。」
「我不想懷念過往。」
最令人唏噓的是黃姝。
曾經在舞臺上如孔雀般翩翩起舞的她,已變成一具冰冷的尸體。
2001年冬天,黃姝的尸體被發現于一座爛尾樓旁。
疑似被性侵,但胃里卻還有農藥殘余。
更離奇的是,她的腹部有一道道猩紅的刻痕。
形狀竟是之前四人組的標志。
兇手是誰?
當年究竟發生了什么,讓四人組如此堅固的情誼被一筆勾銷?
這,正是此劇的最大懸念。
常言道,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
多條時間線并行的敘事,放大了物是人非的傷感。
四人組今時與往日的巨變,寫就了一出青春殘酷物語。
而當我們剖開他們各自的經歷便會發現:
命運并非急轉直下,而是早已悄然改寫。劇中埋藏了這樣一處隱喻,即秦理的QQ名為「多米諾」。
暗示了命運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而這副多米諾骨牌的起點,是原生家庭。
對于秦理和黃姝來說,原生家庭就是他們背負的原罪。
秦理的爸爸,因搶劫殺人被判處死刑。
黃姝的母親則患有精神疾病,沒有多少文化知識。
為了讓女兒就讀更好的學校,她靠旁門左道賺錢。
結果誤入了傳銷組織,被警方通緝。
就算秦理的數學天賦再出眾,黃姝的性格再完美。
在同學的眼中,他們仍然只是「殺人犯的兒子」「精神病的女兒」。
沒做錯任何事情,就遭受劈頭蓋臉的凌辱。
正像《我們與惡的距離》當中殺人犯的妹妹李大芝。
縱使她再怎么小心翼翼地在職場上生存。
當自己的身份被揭穿時,所有的努力都成了白費。
原罪始終是懸在他們頭上的一把利刃,要用一生去抗衡。
《我們與惡的距離》
同樣背負著原罪的秦理和黃姝,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里相互救贖。
周遭有多排擠他們,他們就有多靠近彼此。
他們成為了彼此的火炬,抵御世間的冰冷。
正像秦理說的:人要是在最黑暗的時候見過星星,就不需要別的光了。
他們建立起自己的小小共同體,去反抗社會規則的傾軋。
秦理有自己的處世之道。
小到發型不合校規,他站在學校門口自己剪掉鬢角。
大到受同學霸凌,他能忍則忍,不能忍就反抗。
無論如何,都不會因此動搖自己內心的堅守。
他還給黃姝打造了一間專屬的自習室,幫她補課。
相信可以靠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可惜命運卻沒有回應他們的渴望和付出。
家境緣故,秦理的耳水不平衡癥一直沒有徹底治好。
在一場事關前途的奧賽考試當中,他當場眩暈、嘔吐。
所有的準備付諸東流。
數學天才的大好前程不再屬于他。
昔日的朋友也背叛了自己,在迥異的軌道上漸行漸遠。
只剩他獨自抵抗,一條路走到黑。
同樣不甘妥協的黃姝,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她一直小心地守護著舞蹈夢,對痛楚的生活報之以歌。
然而這個夢想在舅舅眼中一文不值,反倒給她牽線,想讓她去做有錢老板的秘書。
原生家庭的捆綁,終究還是給她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回過頭再看劇集的海報,會發現其中的深意。
四人組里,只有黃姝是在照片中的。
她永遠地被留在了時間里。
也定格了與命運對抗時最孤勇悲壯的模樣。
劇中多次出現黃姝珍藏的那本艾米莉·狄金森詩集。
正是借這位傳奇女詩人,隱喻一生拒絕被規則同化的勇者。
她拒絕了婚約,只因不想做他人的附庸。
從二十五歲起就將自己隔絕在房內,把生命中所有的熱情傾注于詩歌。
《寧靜的熱情》
但悲哀的是。
當年把狄金森的詩掛在嘴邊的王頔,卻活成了理想的反面。
他的家庭不富裕,一次,他被同學打傷后,父親沒有繼續深究。
而是收下了5000元的和解金。
這個小小的細節,如同給王頔心里撒下了一顆種子。
潛移默化地讓他接受了,金錢和階級就是這個社會的運行規則。
之后和富二代同學交好,也更加深了這樣的認知。
像很多有愛沒錢的環境中長大的小孩一樣。
親情是他的軟肋,錢是他不得不考慮的一環。
因而,年輕的鋒芒褪盡早已是注定。
哪怕是曾經心高氣傲的他,后來也對著秦理發出規勸:
人不能一直任性。
昔日的四人組做出各自的妥協和抉擇后。
同行之路也就提前結束了。
劇中借一系列巧妙的隱喻,預示了他們的分崩離析。
校園里的雕塑倒塌,寓意著友誼的破裂。
秦理「送剪刀」的細節,暗示了未來的「分道揚鑣」。
王頔最初寫下的詩句,也一語成讖。
美好和未來不是同一個意思。
苦難才是他們永恒的旅伴。
就像《比海更深》當中的良多。
從心高氣傲的作家,變成了疲于奔命的不入流私家偵探。
兜兜轉轉才醒悟,還是無法完全擺脫那些早已定好的規則。
自己尚未發覺時,已經活成了最討厭的大人的模樣。
《比海更深》
真實的殘酷青春,不是什么撕×的狗血戲碼。
而正是劇中四人組所經歷的——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除了原生家庭之外,劇中還深入探討了學校、媒體對人的影響。
對校方失職的呈現,相當犀利大膽。
一次,王頔為了維護秦理,反擊了班里的一個男同學。
而后因此被對方集結眾人圍毆。
明明是那名男同學霸凌、施暴在先,校方卻選擇了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給兩人都記了大過。
如此混淆視聽的處理方式,在老師口中卻是輕描淡寫的一句:公平不公平,跟我說不著。
他更在意的是自己損失的幾千塊獎金。
而他背后的黑板恰好寫的是《師說》:「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諷刺意味盡顯。
同樣地,秦理因身體原因考試失利后。
老師卻沒有關心安撫,只是激烈地指責他浪費了學校的名額。
在貼著「慎言篤行」的辦公室里,老師大聊學生家長的謠言。
說黃姝母親「腦子有問題」,說秦理父親「像亡命徒」。
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惡意,慢慢沉淀為影響孩子一生的痛苦。
秦理遭受校園霸凌,也離不開媒體的失責。
他的父親被執行死刑前,被記者大張旗鼓地采訪了一番。
寫給兒子的信被記者當著鏡頭朗讀。
為了煽情效果,將兒子的學校、身份公之于眾。
毫不顧忌對犯罪者家屬的輿論傷害。
由一場殘酷的成人禮,過渡到冷酷的現實。
這部劇令人驚喜地在社會議題中挖掘出了深度。
很多原作粉也都表示超出預期。
它既是一部殘酷青春物語。
顛覆了歲月靜好的傳統青春敘事,也打破了狗血懸浮的青春類型套路。
讓青春成為現實的一面鏡子。
偏見、騷擾、背叛。
暴力、性侵、殺戮。
上一代人的悲苦,下一代人的掙扎,實為根植于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
它也是一部挖掘人性深幽的懸疑劇。
在懸疑創作熱潮中依然能沉下心深挖內涵,而不只滿足于奇詭的故事。
《膽小鬼》讓我們看到了懸疑3.0的進階勢頭。
劇中沒有無緣無故的惡,也沒有一以貫之的善。
人性的張力本身,就已經是最真實的「懸疑」。
因此在看劇過程中我們會感到被「冒犯」。
被迫凝視深淵,發現自己并非勇敢的秦理、黃姝。
而是不那么勇敢的王頔、馮雪嬌。
告別青春后,面對規則的同化,命運的捉弄。
又有多少人還能自詡生活的強者呢?
或許,大部分人都是小心翼翼的「膽小鬼」。
只能在無人關照的角落,默默守護人性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