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之夜上百位明星蹭紅毯,市場斷層還在,中國電影的未來在哪里?
2022年8月10日,#獨行月球為什么帶不活電影院#話題登上熱門。
這是中國百年電影史的一塊“遮羞布”,既是院線營銷策略的尷尬,也是電影市場的悲哀!
捫心自問,電影院的蕭條,僅僅是因為疫情嗎?
廢話不多說,先來看一組數據,過去5年的院線成績單。
2018年全國總票房609億
2019年全國總票房642億
2020年全國總票房204億
2021年全國總票房472億
2022年上半年171.86億
肉眼可見的斷崖式下滑。
2019年12月疫情爆發,2020年直接出現了斷層。
2021年院線復蘇,但始終存在明顯差距。
2017年是國產電影崛起之年,涌現了《戰狼2》、《羞羞的鐵拳》、《功夫瑜伽》等現象級高票房作品,進口片與國產片五五開。
2018年是守望之年,《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等佳作持續輸出,國產片占比6成。
2019年是可以說中國電影元年,國產電影占比6成,《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唐人街探案2》《少年的你》《飛馳人生》《瘋狂的外星人》《地久天長》《誤殺》等等,可以說是百花爭艷。
要知道在排片上,國產占比是受保護的,但是2021年以來,隨著中美關系的加劇,好萊塢電影輸入受阻,這是件好事,但“鯰魚效應”的市場反應也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沒有進口片的刺激,國產電影的進步或許更難!
我們再來看北美市場。
2018年118億美元
2019年114億美元
2020年23億美元
2021年45億美元
2022年可以說是國產電影元年,這一年進口片寥寥無幾,國產占比達到了99%。
但是各地的電影院大家有目共睹,失去了海外電影的排片,電影院的排片慘不忍睹,周末院線排片不超過兩部電影的局面時有發生。
2022年內地總票房報收171.73億元,觀影總人次已下滑至3.98億,這樣的成績還是在平均票價提升至43.2元的背景下誕生的。
現在2D已經賣到了2018年的3D杜比價格!2022年上半年上映的影片數量僅147部,清明檔、五一檔和端午檔幾乎消失。
再細想一下,如果拿掉主旋律電影,商業片還有多少市場?
147部影片什么概念?今晚的電影之夜蹭紅毯的明星都不止100位!他們拍的電影呢?
人均一年一部電影?都去直播帶貨、拍綜藝去了吧。
事實證明,院線缺的不是觀眾,而是好的作品,就像當年馮小剛怒斥“垃圾觀眾”一樣,票房不好埋怨觀眾不行,這是什么邏輯?
更諷刺的是,電影之夜門口放一輛車!為了廣告而搞電影。
這與拿楊超越宣傳男籃,拿AngelaBaby宣傳中超有什么區別,國足、國籃的擺爛,和電影市場的擺爛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電影不能僅僅靠主旋律電影引領票房,但是現在的投資大環境差。
《經濟日報》消息顯示,受疫情影響,2022年1-5月份有5328家影視公司注銷或吊銷,有2200多家影院已經宣布倒閉。
萬達影院財報第一季度虧損規模達到5.5-6.5億。
這與電影市場過度娛樂化有直接關系,電影是一個工業級的產業,而不是虛擬、互聯網產業,明星營銷大大阻礙了電影市場的穩定發展。
尤其是近些年,一個演員的翻車,直接關乎一個項目幾千人的努力,這有哪家影視公司扛得住?
記得賈樟柯此前在央視電影頻道接受采訪時,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說中國電影從來不缺少演員、明星,在劇組他甚至找不到一個對焦員。
不合理的酬勞分配,讓從業人士兩極化,人人都涌向臺前,丑的當諧星,美的當花瓶,幕后卻沒有了技術員。
現在來看這些電影之夜、紅毯,要多滑稽有多滑稽,都在拼造型、咖位,卻不關心他帶來了什么作品。
現在來看章子怡的話不無道理,演員的門檻這么低嗎?是個人就要來分一杯羹。
本文由瘋狂影視圈原創編輯
聲明: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