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是國內網紅男子組合TFBOYS成立九周年紀念日,原本以為三小只或許會合體,但沒想到工作室也只是在網絡上紀念的一番,這一操作也證明不論是王俊凱還是易烊千璽等人,都已經有了自己明確的發展方向,今后再合體的時間并不確定
其實在娛樂圈中,類似的組合解散是常有的事,比如此前的歸國四子等等,大家出道本就是為了抱團取暖,獲得了網友關注后,自然會選擇單飛
這種現象放在音樂圈里也很普遍,比如早年我們國內曾經有很多樂隊,其中有一些還被網友們譽為神級樂隊,比如黃家駒去世前的“Beyond”、張琪、李彤等人所組建的搖滾樂隊黑豹,以及汪峰當年所創立的鮑家街43號
這些樂隊巔峰時都曾統治了國產音樂行業的一個時代,但因為成員的更換、意外和利益沖突,當年的頂級樂隊一個個跌落神壇,以至于2010年后,國內比較耳熟能詳的樂隊只剩下了花兒樂隊、五月天等組合
所以很多網友們也在納悶,既然當年的國產樂隊曾經引領著整個音樂潮流,那為什么在華語樂壇近些年中卻很少有樂隊誕生呢?
其實我們以汪峰創建樂隊的經歷就能找到一些原因
1990年,國產音樂界最流行的曲風還是搖滾樂,而剛剛畢業的汪峰也萌生了組建樂隊的想法,他找到自己的好友王磊、單小帆、杜詠、趙牧陽等人,組建了一支樂隊,名字就是自己母校的地址,(中央音樂學院)鮑家街43號
樂隊成立以后,汪峰先是與中央話劇院合作,承擔舞臺話劇《浮士德》的音樂創作,后來又憑借樂隊首張專輯《鮑家街43號》在全國受到廣泛關注,由于汪峰當時出眾的創作能力,鮑家街樂隊也成功入選華語頂級搖滾樂隊
但可惜的是,隨著港臺歌曲和電視行業的崛起,鮑家街的榮耀只維持了不到4年,汪峰也由當年的大紅大紫淪落到只能待在出租房里寫歌,最困難時的樂隊連工資都發不出來,團隊的成員們也只能憑借兼職和商演賺外快
1999年,華納公司的出現挽救了汪峰的命運,當時中國區的音樂總監非常看好汪峰的能力,并決定與其簽約,條件是只簽約汪峰一人,這也就意味著只要汪峰答應,鮑家街樂隊就要正式解散,雖然汪峰的內心有些抵觸,但思考再三后他還是簽了合同
此事件曝光后,也讓汪峰受到了很大輿論,有不少音樂同行認為汪峰背信棄義,是一名假搖滾歌手,但事實卻證明,汪峰的選擇是對的,此后的他被華納精心包裝,成為了華語頂流歌手,所創作的音樂作品也一直被網友奉為經典
可能很多網友都有疑問,那就是為什么當初的華納只簽了汪峰一人而沒有簽其他成員呢?
其實早在2000年左右,國產樂隊在運營上的短板就被很多人詬病,尤其是對于經紀公司來說,管理一支樂隊的難度太大,所耗費的資源也太多,付出巨大代價,或許只能捧紅一兩個人,所以完全沒有必要耗費時間,只要簽約樂隊中最有潛力的幾人,既能保證收益,又節省了開支
除了預算的問題外,人員管理也是很大的麻煩,公司包裝歌手總會有C位成員,而資源的分配不均也容易導致樂隊內的歌手產生矛盾,最終帶來的結果很有可能是整個團隊被解散,經紀公司更是會虧的血本無歸,而且在如今娛樂圈的商業模式下,捧紅一個人的難度明顯要比捧紅整支樂隊更小
綜上所述,為什么國產樂隊在如今的音樂行業中地位越來越低,首先是資源問題、其次是樂隊的運營模式并不適合經紀公司,而且單純的樂隊除了極少數團體外,很難通過演出獲得大量收益,相比較于簽約單個藝人,不僅減少了成本、方便管理,還可以要求對方轉型做影視和綜藝行業,放眼如今娛樂圈中的頂流藝人,范丞丞、蔡徐坤都是類似的運營模式。
不知在座的各位認為國產樂隊之所以走到今天還有哪些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