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時候放假在電視上看的《穿普拉達的女王》,,第一次看覺得很Fashion,職場人的生活原來這樣,長大了高中再看就光看海瑟薇和梅姨那氣質去了,大學時候再看開始理解他們這群人對時尚的執著一種追求完美的觀念,但我并不感覺衣服價格貴即時尚就潮,更多還是看設計和不同衣服的搭配,還有它適不適合自己,如果一件上衣外套它再好看但和褲子或者鞋子包包搭配有種不合相沖突的話,穿上去就沒有任何意義,就只剩御寒,知道嗎,能想象得到一個十幾歲小孩的以后審美觀就這樣被這一部電影給深深影響了。
梅姨這個角色在劇情中幾次展露出自己家庭生活的部分失敗,就是為了和主角最后的選擇做出強烈對比和鋪墊的。簡單來說梅姨的角色之所以最后寫了推薦信以及最后一抹笑容,就是為主角的選擇感到高興和慶幸,因為主角最終決定走了梅姨她自己已經無法再次選擇的人生。
畢竟生活不易,就如電影里女主和梅姨,梅姨深陷時尚精英漩渦,爾失去樸素的自我,女主則在最后一刻,返璞歸真,沒有失去樸素的自我,其實梅姨車里最后那一笑,何嘗不是欣慰的看到女主沒有走上她的道路。發現很多人都沒有看到結尾,把它當成雞湯電影了。影片的最后,女主并沒有走上人生巔峰,而是辭職去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了,僅此而已。
每個人向往的生活不同,我選工作一定要有我自己私人時間,因為工作只是賺錢提升我的生活質量的途徑,而不是奉獻我青春和生命的東西。算是能理解某些人為了事業可以犧牲一切,可能這種人的家庭關系不是太好,家人之間感情比較淡,自己生活又無趣吧,只能說人各有志。如果我喝茶看書時間都沒,那我的人生也就沒意義了,注定是一個推動社會發展的社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