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樂的親兒子,終于出生了。
不是啥私生子。
是他十年磨一劍的科幻巨制——《明日戰(zhàn)記》。
口號很響,「中國首部科幻機甲片」。
據(jù)說投資了4.5億港元(約合3.87億人民幣)。
集齊了古天樂、劉嘉玲、劉青云、張家輝、謝君豪等影帝影后。
自然引起大家關(guān)注。
然而,口碑拉胯,豆瓣6.4。
票房也不給力。
上映6天,累計票房2.5億,預(yù)測最終票房5億,恐要賠本。
有人說,華語科幻,特效滿級,必須支持。
也有人說,古仔你怎么又拍了個大爛片。
要魚叔我說。
一個嚴重偏科的勤力學(xué)生,不能算好學(xué)生。
一個誠意滿滿的爛片。
終究還是個爛片。
《明日戰(zhàn)記》
首先,任何人都無法否認一點。
就是古仔拍這部電影的誠意。
古仔想搞科幻片,不是一天兩天了。
早在13年前,他在接受采訪時就說:
「我很想拍個科幻電影」
作為一個重度科幻迷、機甲控,古仔有個專門的手辦儲藏室。
收藏了各種1:1 機甲模型。
甚至還專門出了本書《玩具大戰(zhàn)》,介紹這些收藏品。
但在香港拍一部本土科幻電影,談何容易。
第一步,找資金。
你以為古仔為什么要不停地拍爛片,接廣告。
天天在你電腦右下角小彈窗里砍人。
除了捐建100多所希望小學(xué)外,很大一部分是為該片籌集資金。
第二步,找導(dǎo)演。
香港基本沒導(dǎo)演拍過正經(jīng)的科幻片,沒人敢接。
大導(dǎo)演又太貴。
古仔干脆找了特效出身的吳炫輝來當導(dǎo)演。
自己當總制片人,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第三步,找特效團隊。
為了做香港自己的科幻電影,古仔決定將特效全交給本土從業(yè)者做。
絕不外包。
沒團隊,就自己組。
古仔成立了「天下一」。
而后不斷收購各種后期、數(shù)碼特效公司,增強實力。
多年來,「天下一」參與了《拆彈專家》《怒火·重案》等9成以上港片的特效制作。
在經(jīng)驗中不斷磨礪。
然后就是漫長的制作周期。
《明日戰(zhàn)記》于2015年立項。
2017年開拍,殺青。
后期制作長達5年。
而影片最終呈現(xiàn)的視覺效果,也是實打?qū)嵉挠姓\意。
先來說說道具。
主演身上的機甲并非特效,而是純?nèi)斯ぶ谱鳌?/p>
是古仔花重金請來《使命召喚11》《地平線:黎明時分》等游戲的首席機械設(shè)計師。
真真業(yè)內(nèi)大佬。
片中古仔所穿著的機甲,由兩百多個零部件組成。
細節(jié)到位,質(zhì)感十足。
演員穿著它拍攝打斗場面,可信度拉滿。
但機甲服重達15公斤,光穿上都要45分鐘。
還是在大夏天拍攝,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道具,特效方面也誠意滿滿。
片中有3000多個特效場景。
以一場公路車內(nèi)打斗戲為例。
這場戲在一個綠幕云臺上拍攝。
云臺模仿車在行駛時的晃動。
演員則要在狹小空間內(nèi)做出各種動作。
而畫面中的公路、街景、甚至天氣,都由特效制作而成。
車輛的行進路線和行進速度,以青馬大橋和東區(qū)走廊等為藍本。
路上的街景,先掃描香港街頭房屋,然后用特效重建。
一路的天氣,從晴天、到陰天、到降雨不斷變化。
隨著光線的轉(zhuǎn)變,影子和車輛顏色也在變。
這些細節(jié),觀眾不一定注意得到。
但也正是這些細節(jié),決定特效的真實感。
《明日戰(zhàn)記》相比以往中國科幻圈錢之作,可謂進步巨大。
但從最終效果看,仍有不少瑕疵。
很多畫面掉幀,鏡頭晃,剪輯碎。
可惜了不少酷炫場景。
然而,《明日戰(zhàn)記》最可惜的地方不在這。
作為一部港片,它的特效的確從10分進步到了60分。
但在所有其他方面,都退步為0。
劇情稀爛。
人物也稀爛。
(以下內(nèi)容有劇透,請謹慎觀看!)
影片設(shè)定很簡單。
未來世界,地球受到污染,空氣變得有毒。
于是軍方頭子渣渣輝,建了一個天幕,讓市民可以在里面生活。
突然,天降一顆外星植物。
它可以凈化空氣,但生長迅速,還具有攻擊性。
于是,古仔作為軍隊指揮官,要將病毒植入外星植物母體,遏制它生長。
這樣空氣可以繼續(xù)得到凈化。
同時,植物也不具有攻擊性。
然而,編劇在主任務(wù)中加入了好幾條支線。
第一條,古仔痛失幼女。
畫面不斷閃回、閃回、再閃回。
象征著女兒的項鏈,出現(xiàn)、出現(xiàn)、再出現(xiàn)。
生怕你不知道,這是個柔情鐵漢。
第二條,古仔營救女孩。
且不說,小女孩如何在全是怪物的醫(yī)院獨自幸存。
也許是等著古仔營救,好制造淚點吧。
就在大家翹首以盼,等著古仔大干一場時。
小女孩一句「別走」,古仔就不去了。
第三條,兄弟情。
又是閃回。
閃回昔日戰(zhàn)斗榮光。
閃回兄弟貪生怕死。
再和如今的勇猛士兵做個對比。
臺詞句句像說教。
而在人物塑造上,基本全員工具人。
組隊打外星人,當然要有犧牲,有淚點,有反轉(zhuǎn)。
隊友1必須犧牲。
才能KO反派機甲,激起古仔斗志。
隊友2和小女孩一定要再犧牲。
才能二次激起古仔斗志。
二次KO反派機甲。
但你猜怎么。
結(jié)果,隊友1、2和女孩都沒有死。
還在關(guān)鍵時候救了古仔一把。
真是毫不意外。
至于反派渣渣輝,更是純純工具人。
為了避免抄襲好萊塢,《明日戰(zhàn)記》采用了港產(chǎn)警匪片的架構(gòu)。
渣渣輝是軍方頭子,也是「內(nèi)鬼」。
為了保留天幕,全程阻礙古仔完成任務(wù)。
根據(jù)影片化妝老師的陳述,為了突出反派的陰沉感,特地給渣渣輝加高的鼻子。
其實真不用。
渣渣輝出場5分鐘,眉頭一簇,眼睛一瞇。
滿臉就寫了四個大字——「我是壞人」。
然而,貼心的編劇生怕有觀眾看不出。
硬給他加了一句臺詞。
我花這么多心血設(shè)計了天幕,
現(xiàn)在居然用不到了。
(大概意思)
反派一句話自曝,讓接下來的所有劇情一眼到底,淪為兒戲。
而且這兒戲,一戲到底。
古仔完成任務(wù)后,渣渣輝直接開槍自殺。
沒有二次反撲。
沒有最終決戰(zhàn)。
甚至連句遺言都沒有。
只能說,一個不會自曝和自殺的反派,不是好反派。
這些僵硬的文戲,就這樣穿插其中。
情節(jié)無力,人物扁平。
讓原本精彩的特效打戲瞬間黯淡無光。
說到底,誠意是做好電影的基礎(chǔ),但不是關(guān)鍵。
醋再好喝,也不能讓一盤難吃的餃子,變成人間美味。
特效再努力,也沒法讓一部薄弱的劇本,變成一部好電影。
其實古仔也知道,在片中還特地放了一句應(yīng)景的臺詞:
「盡力不等于做好」
當然也會有人反駁。
魚叔不止一次看過這樣的說法:
科幻片就是純看特效
挑刺劇情的統(tǒng)統(tǒng)走開
首先,這說法在十幾年前也許行得通。
畢竟大家都沒見過啥世面。
特效夠強就足以值回票價。
但現(xiàn)在都2022年了,大家什么大片沒看過?
劇情的重要性,自然被凸顯出來。
其次,說到底,科幻電影也是電影。
它的核心從來都不是特效,而是應(yīng)該讓特效為內(nèi)容服務(wù)。
只想看特效,不如去玩機甲游戲。
自己突突,不比看別人突突爽。
不僅我魚叔這么認為。
古仔自己都這么認為。
他在宣傳影片時曾說:
「故事劇本永遠比特效更重要。
人物和故事先行,特效是配合而已。」
其實古仔不是沒在劇本上努力過。
影片立項初期,古仔找編劇寫個四五個劇本。
改了又改,最終才敲定了現(xiàn)在這個。
只可惜,還是沒能做好。
此外,即便是好萊塢的特效工業(yè),也是建立在一部部劇本成熟的作品之上。
就以「機甲動作科幻」這一類型片為例。
比如古早級別的《機器戰(zhàn)警》,限于當時的技術(shù),特效十分樸素。
但有趣的故事設(shè)定,加上流暢的劇情鋪排,都讓人看得賞心悅目。
而且,機甲的設(shè)定還與社會黑幕的揭露、復(fù)雜人性的挖掘等主題緊密結(jié)合在了一起。
炫酷的機甲服,并沒有淪為廉價的噱頭,而是讓人物的情感表達更富有張力。
再比如,近一點的《鋼鐵俠》。
可以算是近15年來,最具里程碑意義的機甲片。
但片中機甲特效,并不是脫離劇情、人物而孤立存在。
機甲套裝的研發(fā)與改進過程,全面伴隨著主人公史塔克的人物個性與情感變遷。
同時,片中對于機械工程學(xué)、空氣動力學(xué)、人工智能的展示,也充滿了濃濃的科幻趣味。
2009年的《第九區(qū)》。
雖然只在片尾部分,展現(xiàn)了一段機甲特效。
但這部分卻是全片情感的高潮,極其重要。
影片披著「科幻」的外殼,實際上拆解的是人性之惡。
諷刺政客作秀,諷刺種族歧視。
豆瓣8.3,回味無窮。
2011年,狼叔主演的《鐵甲鋼拳》。
雖然是講述機器人格斗的故事。
主題卻是關(guān)于父子情感與小人物的逆襲。
不僅場面打得過癮,情節(jié)也讓無數(shù)人潸然淚下。
豆瓣8.3。
2014年,阿湯哥的《明日邊緣》。
劇情上,結(jié)合《土撥鼠之日》無限循環(huán)設(shè)定。
內(nèi)核上,結(jié)合《蝴蝶效應(yīng)》的宿命論。
故事似曾相識,又有新穎之處,再結(jié)合強大的敘事能力。
雖然是一盤爆米花,但照樣能扣人心弦。
豆瓣8.1。
此外,還有《阿凡達》《變形金剛》《環(huán)太平洋》等商業(yè)大片。
劇本算不上多優(yōu)秀,但至少沒有拖后腿。
再加上其特效實在過于突出,使得它們都在機甲科幻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再說幾個反面教材。
《變形金剛5:最后的騎士》特效爽炸,劇情垃圾。
《環(huán)太平洋:雷霆再起》劇情空洞,攝影平平。
這幾部純屬于IP消費,在機甲特效發(fā)展史上也不會留下名號。
必須低分伺候。
所以說,國產(chǎn)科幻,該鼓勵要鼓勵,該批評也要批評。
憑什么國產(chǎn)片劇情差,就要原諒,就要賣情懷?
做得不好的,必須講。
忠言逆耳利于行。
說《明日戰(zhàn)記》爛,其實是對它「原本可以更好」的惋惜,對它「顧此失彼」的遺憾。
因為香港電影的最大優(yōu)勢,從來就不是科幻特效。
黃金時代留下來的最大遺產(chǎn),是香港演員。
而他們的表演,才是香港電影最好的「特效」。
探索多元化類型片,當然是好事。
古仔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做到了。
但過多的數(shù)字化包裹,反而掩蓋了戲骨的魅力,丟失了港片的靈魂。
好在,一次失敗,不代表永遠失敗。
《明日戰(zhàn)記》終究只是個開始。
路還長。
我們一路隨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