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我國評選出了“22大明星”,其中12位女星顯得特別耀眼。她們都頗具實力,直到現在,她們在光影的世界所散發的魅力,都是后輩女星所無法比擬的。
新中國的“22大明星”曾經是一個時代的象征。他們的明星照曾被一代又一代的影迷珍藏。他們所塑造的銀幕形象,組成一副壯美的畫卷。他們用真摯的表演,打動和感染過無數觀眾的心。
當年的“22大明星”評選,競爭十分激烈。因為優秀演員實在太多,而且名額又非常有限,因此就只能優中選優。
最終能夠進入“22大明星”行列者,可以說都是“時代的寵兒”。他們都至少有一部代表作品,而且實力不俗。
然而這其中,既有張瑞芳、于藍等這樣的表演藝術家,也有祝希娟、謝芳等一片成名的年輕新秀,單就演技而言,其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那么今天,咱們就不妨給“22大明星”中的12位女演員的演技排個名。我們以她們當年參加評選時的作品數量,以及她們在影片中的表現作為參考標準,做出了如下排名。
第十一位:謝芳——代表作品《青春之歌》
1959年,由崔嵬根據楊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青春之歌》上映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林道靜的謝芳也一舉成名。
謝芳的銀幕首秀,呈現了驚艷的效果。尤其是她的那雙會說話的大眼睛,閃爍著璀璨的光芒,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謝芳一舉成為了50年代末最耀眼的電影女明星。
然而在1962年評選“22大明星”時,對于謝芳的入選,還是產生了較大的爭議。原因一個是“她作品太少”。演完《青春之歌》后3年沒有新電影呈現。她擔任第二部影片《早春二月》的主演已經是1963年的事情了。
還有一個原因,有專家認為,謝芳在《青春之歌》中的表現,與扮演林紅的秦怡和扮演盧嘉川的康泰等演員比起來,在塑造人物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獄中林道靜和林紅同框”那場戲,幾乎所有的風采都被演技精湛的秦怡給搶走了。而謝芳的表演,卻顯得單薄了一些。
不過謝芳顯然是個難得的電影人才。盡管她所扮演的林道靜,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外形和氣質取勝,而并非演技。但她卻極具發展潛力。所以,在參加“22大明星”的評選過程中,她的恩師崔嵬,才會那么支持她,表示寧愿自己不入選,也要讓謝芳入選。
謝芳無疑是幸運的,銀幕首秀就遇到了《青春之歌》這樣的好電影,遇到了林道靜這樣的好角色,遇到到了秦怡、康泰、于洋、于是之、趙聯等這些優秀的合作者,將她“眾星捧月”般烘托出來。她由此成為了“22大明星”之一。
然而她那時的演技,與前輩相比,還稍顯青澀,對于角色內在情緒的把控,還稍欠火候。這一點,在她出演第二部電影《早春二月》時就有了極大提升,愈發收放自如。如果謝芳在出演《早春二月》之后再入選“22大明星”,那么一定不會招來那么多的質疑聲。
此后,謝芳又在《舞臺姐妹》、《淚痕》、《李清照》等電影中呈現了細膩含蓄的演技,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向所有觀眾證明了,她無愧于“22大明星”這一光榮的稱號。
第十位:祝希娟——代表作品《紅色娘子軍》
與謝芳相比,祝希娟更加幸運。謝芳在主演完《青春之歌》后第三年才得以入選“22大明星”的行列,而祝希娟則是在剛剛演完《紅色娘子軍》之后,便因成功塑造了苦大仇深的吳瓊花一角,而成為了“22大明星”中最年輕的入選者。
1962年,可以說是祝希娟的“幸運年”。這一年,她不僅成為了“22大明星”之一,而且還獲得了首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
那一年,祝希娟才24歲,真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不過她在《紅色娘子軍》中的表現確實搶眼。她通過強烈的肢體語言將吳瓊花那帶著叛逆又堅毅的個性展現得生動并恰到好處。尤其是她的那雙“火辣辣”的大眼睛,仿佛就是專為吳瓊花而生,使所有觀眾看過之后,都過目不忘。
單就演技來說,祝希娟的表演是富有情感層次的,從開始“打不死就跑”的爆發力,到后來成為合格的紅軍女戰士時的沉穩內斂,她都表現得恰如其分,又充滿激情。將具有鋼鐵般意志的吳瓊花塑造得神形兼備。
另外她的臺詞功底,她的節奏把控,她的信念感,她所呈現的粗獷、豪邁而又淳樸自然的表演方式,都令觀眾看到了她的實力,以及未來的發展潛質。所以她入選“22大明星”實際上爭議要比謝芳少很多。
只是祝希娟后來并未像謝芳那樣遇到千載難逢的好劇本。也沒遇到真正能體現她表演魅力的好角色。盡管在《燎原》、《青山戀》等電影中她也呈現了不俗演技,但影響力卻并未超越《紅色娘子軍》。所以提到祝希娟,大家首先想到的,還是她所塑造的吳瓊花。
第九位:金迪——代表作品《我們村里的年輕人》
金迪在《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中的表演確實很好。淳樸、自然、大方、得體。她所扮演的孔淑貞,也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認可。
然而她入選“22大明星”,也曾飽受質疑。最大的原因,也是代表作太少。
當時,和金迪一樣演技顏值雙佳的年輕女演員,還有很多,如在《五朵金花》中扮演副社長金花的楊麗坤,如在《劉三姐》中扮演劉三姐的黃婉秋等。她們的表現,都與金迪不相上下,然而最終卻榜上無名。
我想,金迪之所以能力壓楊麗坤、黃婉秋等成為“22大明星”之一,也是沾了《我們村里的年輕人》大火的光。當時,這部由蘇里執導的電影,在觀眾中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人們愛屋及烏,對男女主角的扮演者李亞林和金迪倍加推崇,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金迪入選“22大明星”,雖不排除有“幸運”的成分,但與她的實力,也不無關系。除了《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之外,她其實在《花好月圓》和《笑逐顏開》中的表演也頗見功力。尤其是在《花好月圓》中,她的表演自然生動,一顰一笑都與劇中袁小俊相當吻合,將人物的潑辣、憨直、呆萌的特點,展現得纖毫畢露。
金迪最大的遺憾也是后勁不足,除了《我們村里的年輕人》外,她再無更多令觀眾眼前一亮的電影作品。盡管她后來也出演過《我的十個同學》、《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大雁北飛》等電影,但都未能展示出自己真正的表演實力,也是遺憾。
第八位:王曉棠——代表作品《神秘的旅伴》、《邊寨烽火》、《英雄虎膽》、《海鷹》等
王曉棠入選“22大明星”是實至名歸的。首先她演技不俗,并且代表作眾多。其次她的容貌,真是長在了中國觀眾的審美上。“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的說法,就是最好的見證。
而女明星,難道不就是顏值和演技并存的嗎?
王曉棠在自己22歲那年首登銀幕,便給觀眾帶來了無數驚喜。她那明亮的大眼睛,比緬桂花還美的笑容,不知傾倒了多少觀眾。而且她的表演也很樸實自然,將彝族小姑娘小黎英塑造得活靈活現。
而在第二部影片《邊寨烽火》中,她的演技愈發沉穩嫻熟,成功演繹了一個善良溫柔的景頗族女子瑪諾的形象。她為此還獲得了第11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1958年王曉棠進入八一廠后,又在《英雄虎膽》中大膽嘗試了一個反派角色——女特務阿蘭,再次呈現了突破性的演技,將這個身在匪穴身不由己的女性那復雜的內心感受,展現得準確到位,又十分動人。
而在1959年上映的《海鷹》中,王曉棠和王心剛呈現了珠聯璧合的表演。他們漂亮的外形,淳樸的演技,獲得了觀眾的一致認可。他們由此成為了那個年代的銀幕“女神”和“男神”,直到現在,都無人能撼動他們在影迷心中的地位。
1962年王曉棠入選“22大明星”之后,又出演了《鄂爾多斯風暴》、《野火春風斗古城》、《翔》等電影,尤其是她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所扮演的金環和銀環,呈現了極富層次和張力的準確表演,將兩個人物的性格和內心感受,都展現得色彩分明,散發出了獨特的表演魅力。
第七位:王丹鳳——代表作品《家》、《護士日記》、《女理發師》等
王丹鳳是“22大明星”中,憑借顏值取勝的女明星。她的美明艷動人,又溫婉端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360度無死角的“銀幕美人”。
關鍵是她不僅長得美,而且她那清麗脫俗的演技,也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肯定。
而且無論演悲劇人物,還是創造喜劇角色,她都展現得駕輕就熟。
1956年,在根據巴金名著改編的電影《家》中,她扮演外表柔弱但內心剛烈的丫鬟鳴鳳。她的表演真摯動人,富有層次和情緒張力,尤其是最后投湖自盡前的那場戲,情感充沛,卻表現克制,成功體現出了人物的絕望狀態和對覺慧依依不舍的復雜心理,令人為之心碎和動容。
然而在1957年上映的《護士日記》中,她又搖身一變,變成了如小燕子一般活潑,如陽光一般明媚的簡素華。她的表演方式也由塑造鳴鳳時的低沉內斂,變得更加輕盈靈動。使得簡素華這位積極向上的護士形象,躍然于銀幕之上。
而在1962年上映的《女理發師》中,她又呈現了自己的喜劇表演才華,通過適度的夸張、準確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將華家芳塑造得真實有趣,一舉打破了“漂亮女演員無法勝任喜劇角色”的魔咒。
所以王丹鳳成為“22大明星”之一,幾乎是“眾望所歸”的一件事情。
這之后,王丹鳳同樣呈現了眾多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如《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兒子,孫子和種子》中的張秀英、《玉色蝴蝶》中的竹內君代等,雖然人物性格不同,身份各異,但都被她演繹得栩栩如生。
第六位:張圓——代表作品《祖國的花朵》、《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笑逐顏開》等
其實五六十年代長影廠的“當家花旦”比較多,像賀小書、楊洸、宋雪娟、柏瑞桐等都不錯,各有出色表現。但為何最終張圓能入選“22大明星”之列?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一是作品多,二是影響大。
張圓首登銀幕是在《祖國的花朵》中扮演馮老師。這部電影在當時影響力特別大,不僅《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插曲不脛而走,而且出演這部電影的演員,也基本上全都成了電影明星。
然后張圓又在《沙漠里的戰斗》、《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探親記》等多部影片中塑造了不同角色,人各有貌,顯示出了不俗的表演功力。
1958年,張圓正式調入長影廠后迎來了演藝事業的高峰期。成為了眾多影片中女主角的扮演者。如《笑逐顏開》中的家庭主婦何慧英、《羌笛頌》中的紅軍女戰士董永貞、《爐火正紅》中的工程師年鳳儀等。
當時評選“22大明星”時,長影廠有兩個女演員的名額,一個給了剛剛演完《我們村里的年輕人》風頭正旺的金迪,另一個,自然也就非張圓莫屬了。
并且在一眾女演員中,張圓的表演的確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尤其是在《地下尖兵》這部電影中,她以自然、人性化的表演,成功塑造了地下工作者孫瑩的動人形象。而在《徐秋影案件》中,她又準確地體現了女特務邱滌凡的復雜內心。顯示出了塑造不同人物的深厚功力。
此后,張圓又在電影《兵臨城下》中出演了地下工作者楊玉芳,表演非常生活化,同時又頗有深度和厚度,令人印象深刻。只是后來她多演配角,而且在60年代后期便轉型到了幕后,所以所呈現的銀幕角色并不太多。也是遺憾。
第五位:秦怡——代表作品《鐵道游擊隊》、《馬蘭花開》、《女籃五號》、《青春之歌》等
秦怡是50年代出鏡率最高的女演員之一。她的代表作品實在太多,數不勝數。
她也是顏值和演技并存的一位美女明星,在銀幕上雖然扮演的是不同類型的女性形象,但她所體現的美卻是高度統一的,那就雍容華貴。
無論是《鐵道游擊隊》中的芳林嫂,還是《馬蘭花開》中的馬蘭,還是《女籃五號》中的林潔,她的表演都以含蓄細膩、淳樸自然見長。而且她注重通過細節來刻畫人物性格,善于通過眼神來展示角色的內心。這一點,在《青春之歌》中,就表現得尤為精彩。
盡管在《青春之歌》中,秦怡扮演的不是主角,而是配角林紅,然而她的表演,卻散發出了瑰麗的華彩。她通過篤定的眼神,舒緩的語調,沉穩的形體動作,將林紅的機智勇敢和臨危不懼,都表現得準確、深刻、動人。
看過《青春之歌》,我覺得她是片中表演最好的一位演員。比扮演林道靜的謝芳更加出色。
1962年秦怡成為“22大明星”之后,又呈現了眾多作品,《北國江南》中的銀花、 《海外赤子》中的林碧云、《雷雨》中的魯侍萍、 《夢非夢》中的顏蔚等,全都體現出了藝術的真實美。
她是真正的從小美到的電影明星,是為表演事業奮斗一生的藝術家。她不僅演技卓爾不凡,而且無私的奉獻精神,也成為眾多人學習的榜樣。提到“德藝雙馨”四個字,雅清首先想到的一位演員,就是秦怡。
第四位:田華——代表作品《白毛女》、《黨的女兒》等
田華一直都稱自己不是一位“很上鏡”的演員。然而她在銀幕上所扮演的角色,卻無不散發著泥土的芳香,展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如果說《白毛女》中喜兒這個角色的成功,更多的是得益于田華那天然淳樸的氣質的話,那么《黨的女兒》中的李玉梅,則充分顯示出了田華創作角色的深厚功力。
田華在《白毛女》中更多呈現的是本色表演,喜兒身上那淳樸的氣息,更多來自于田華本身的魅力。然而在電影《黨的女兒》中,田華則實現了從“本色演員”到“性格演員”的轉變。她的表演層次豐富,內在情緒充沛飽滿,呈現了超強的爆發力,和控制表演分寸和節奏的能力。
在片中,田華一人分飾兩個角色,一個是玉梅,一個是成年后的小妞。盡管兩個人物的年齡都差不多,但田華還是從人物造型和性格氣質上的變化,對兩個角色,做了完美的區分。
尤其是在特寫鏡頭的展現上,她運用了不同的眼神,來表現玉梅的沉著、堅定和小妞的熱情單純。所以,在出演玉梅時,田華的眼神往往是篤定的,緊盯著一個地方便目不轉睛。而在出演小妞時,她的目光則有些分散,顯示出了年輕人的一些特點。
此外,在《黨的女兒》這部電影中,田華的表演還非常注重人物的情感變化以及形體動作的銜接,極好地體現出了李玉梅的忠貞、勇敢和沉穩。
如果說《白毛女》使得田華一炮而紅的話,那么李玉梅這個角色的塑造,則使她成功地躋身于實力派演員的行列。她成為“22大明星”中的一員,完全是實至名歸。
此后,田華又呈現了《碧海丹心》、《奪印》、《秘密圖紙》、《法庭內外》、《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等多部好作品,她所塑造的每個人物都性格鮮明,情感真摯,樸實無華的表演,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認可。
第三位:于藍——代表作品《翠崗紅旗》、《龍須溝》、《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等
于藍在1962年成為“22大明星”之一的時候,還沒有出演《烈火中永生》這部傳世佳作。但她在《翠崗紅旗》、《龍須溝》、《林家鋪子》、《革命家庭》中的表演,卻充分展示了她在影壇的地位。
我覺得,于藍演得最好的兩個角色,一個是《林家鋪子》中的張寡婦,一個是《革命家庭》中的周蓮。
盡管在《翠崗紅旗》中,于藍已經顯示出了創作角色的能力和潛質。然而她在塑造向五兒這個角色時,還是存在著諸多不足和遺憾。比如向五兒這個角色的時間跨度比較大,人物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變化。于藍雖然也注意到了這種變化,然而在表演時,卻忽略了前后間的相互關聯,使得角色有“斷裂”之感。
可是到了《林家鋪子》中,于藍的表演就彌補了之前的缺憾。盡管張寡婦只是個配角,然而于藍的表演卻是那么深厚飽滿。這時的她,已經形成了自己純正質樸、干凈精煉的表演風格,絕不會為了凸顯“演技”而胡亂添加一些“拖泥帶水”的東西。《林家鋪子》中的張寡婦就是這樣,表演十分簡潔有力度,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恰到好處。
《革命家庭》是于藍的另一部代表作,她在這部電影中的表演,真正做到了水到渠成和游刃有余。她先是深刻地理解和體會了周蓮的思想情感,找準了人物基調,然后通過準確的神情轉換和形體語言,由內而外地將周蓮的思想變化、情感跌宕,層次分明地體現了出來。
因為她在《革命家庭》中充滿質感的表現,所以她理所當然地成為了“22大明星”中的一員。
此后不久,于藍就為我們演繹了《烈火中永生》中江姐一角,使其演藝生涯,達到了頂峰。
第二位:白楊、張瑞芳并列——白楊代表作品《祝福》、《為了和平》等、張瑞芳代表作品《南征北戰》、《家》、《李雙雙》等
我覺得,在“22大明星”中,白楊和張瑞芳的演技是出類拔萃的,也是不分上下的。所以她倆并列第二。
這兩位女演員,都是上影廠“明星中的明星”,代表作品多多。白楊有《祝福》、《為了和平》等,張瑞芳有《南征北戰》、《家》、《李雙雙》等。
白楊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因出演《十字街頭》、《一江春水向東流》等佳片,而奠定了自己在影壇不可動搖的地位。然而張瑞芳卻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轉型成功扮演“工農兵形象”的女演員。她們都擁有精湛的演技、不俗的實力,在《祝福》、《李雙雙》等影片中的表演,更是難以超越。
如果硬要說她們之間有什么區別的話,那么白楊顯然更加擅長含蓄內斂的表演方式,而張瑞芳的表演則更為熱情奔放,充滿激情。我們很難評判這兩種表演哪種更好,所以只能說各有所長,各有其妙。
白楊追求的是優美的充滿詩意的表演風格,她總能將自身的魅力與所扮演的角色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其所塑造的銀幕形象更為優美動人,且極具辨識度。而張瑞芳卻更加注重“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使得她所扮演的李雙雙,是那么自然鮮活,宛如近在眼前。
我覺得她倆在表演藝術領域所達到的高度,是如今眾多女明星所難以企及的。而她們在銀幕之外所堅守的高尚藝德,更是后輩演員所應該學習的。
第一位:上官云珠——代表作品《烏鴉與麻雀》、《南島風云》、《枯木逢春》等
一位女演員的可塑性有多強?看看上官云珠就知道了。
演嬌艷嫵媚的交際花和姨太太,似乎無人能超越她,演革命軍人和山間村婦,她同樣把握得游刃有余。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銀幕要求,上官云珠大膽改變自己的戲路,實現了“脫胎換骨”式的脫變。這位將《太太萬歲》和《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交際花演得活靈活現的女演員,在《南島風云》中呈現了“變臉式”的演技。
她并沒有用簡單的臉譜化的表演,來表現符若華的英姿颯爽和智勇雙全,而是通過自然生動接地氣的表現,將符若華在嚴酷的斗爭環境中該有的狀態,包括無助、迷茫、沉著、冷靜等,全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個極力擺脫舊時代影星標簽的女演員,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次重新證明的機會,按理說應該特別“慷慨激昂”才對。然而上官云珠的表演,卻一點“用力過猛”的跡象都沒有。而是非常真實細膩,幾乎每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而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她所扮演的符若華,更加富有人情味,與別的女戰士形象,區別了開來。
上官云珠在《南島風云》中的表演,才真的是好的表演。
而在《枯木逢春》中,這位以美貌著稱的女明星,又再一次打破了自己在觀眾中的“固定人設”,成功塑造了一位飽經風霜但心地善良的老太太形象。如果說《南島風云》中的符若華,使上官云珠成功轉型成了一名新時期演員,那么《枯木逢春》中的方媽媽,則使她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演技派代言人。
在同時期的演員中,上官云珠的戲路之寬,詮釋角色的能力之強,幾乎無人能企及。
此后,她又出演了《早春二月》中的文嫂、《舞臺姐妹》中的商水花等角色。雖然這兩部電影的女主角都是謝芳,然而上官云珠的表演顯然更加層次豐富,耐人尋味,深刻而雋永。
后來我想,如果上官云珠不是在1968年11月22日就選擇跳樓自盡的話,那么她可挑戰的角色,就實在太多了,而且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精彩。只可惜,沒有如果存在啊。
在我心中,“22大明星”中演技最佳的女演員,就是她。
1962年的“22大明星”評選,其實是存在諸多遺憾的。眾多好演員都榜上無名,這讓很多影迷都感到“意難平”。那么如果再選一次“22大明星”,各位還會加上誰的名字?——馮喆?楊麗坤?劉瓊?陶玉玲?另外在大家看來,咱們今天所說到的這12位女明星,誰的演技,是各位心中的“最佳”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影迷進行互動。
我是雅清,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朋友們別忘了點贊、收藏和分享,咱們下期節目,再會。
文/DJ雅清編輯部:雅清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