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發展史,經歷過的人會感受到不一樣的感覺,一點一點看著它成長起來的畫面是欣慰的,但現在的發展離不開過去的基礎,所以總是會有很多經典留在人們的腦海里。電影算是20世紀初才開始興起的,美國是最先接觸這一娛樂方式的,剛開始的電影制作不如現在精良,也做拿不到配音和聲音,所以默劇還是非常流行的,說起默劇,自然是少不了喜劇大師卓別林了。
他的形象一直留存在人們的印象里,一頂圓圓的禮帽,鼻子下方一撮小胡子,身上的西服是緊身的款式,褲子卻非常肥大,再加上一雙大頭鞋和拐杖,通過各種動作和表情把歡樂帶給觀眾。卓別林直到現在都被喜劇演員追捧,是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對象。其實卓別林的生活并不如意,他的歡樂是建立在他的痛苦之上的。
卓別林的藝術啟蒙自然就是父母了,他們都是搞藝術的,而卓別林和哥哥還沒體會到父母的疼愛,父母就分居了,兩個孩子都是跟隨著母親,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也算是焦頭爛額,很快母親就不用如此忙碌了,因為她失業了。這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這就意味著他們有被餓死的可能。母親自然不會讓孩子們受苦,于是就把他們送去少年感化院,之后又被調去了孤兒院。
雖然孤兒院的環境不怎么樣,但有社會各界的捐助不至于餓死,就這樣了卓別林到了12歲,可是這個年齡所發生的一切他并不想回憶,因為在這一年,父親因酗酒去世了,母親可能是因為生活的壓力患上了精神病,自此住在了精神病院。沒有父母的他被送到了貧民孤兒學校,離開學習他就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要靠自己養活自己。
賣報紙、賣玩具、做小工,什么事情他都做過,他在電影中的形象也是他小時候的經驗所得,這種形象看起來有點不搭,但這正是孩子們想象中的成年人形象,孩子穿大人衣服,自然是怎么看怎么別扭了。而他能夠成就電影事業,還要多虧卡爾諾大師,自從加入劇團之后,卓別林在卡爾諾大師身上學習到很多,也讓他認識到什么叫做喜劇。
有了經驗的卓別林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制片廠,除了展示自己的公司面貌,他也用自己的作品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觀。當時的戰爭特別需要群眾購買戰爭債券,但真正調動他們積極性的還是卓別林,他影視作品《債券》上映之后,債券的購買率立刻就提高了,這些成就讓他獲得了兩次奧斯卡獎項,所有的明星都站起來為他鼓掌,這些表現和獎項都是他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
而第二次奧斯卡最佳榮譽獎之后的第五年,卓別林去世了,一代喜劇大師就此隕落,他的墓地自然是被公開的,沒想到卻被人盜走尸體,還用他的身體去威脅他的家人,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在盜墓賊很快就被逮捕,他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