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網勸分的情侶組合,“戀愛腦”馬思純和“豆瓣認證渣男”張哲軒的愛情故事,最近又出連續劇了。
兩人從廈門回北京了。
雖然馬姐找對象的眼光沒人能看懂,但以她戀愛腦的程度,估計是連她家人也沒轍。
馬姐的媽媽蔣雯娟來接機,也跟張哲軒擁抱了一下,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咬著后槽牙抱的,但看上去氣氛還算融洽。
去年8月就有爆料,馬姐帶著張哲軒見了小姨蔣雯麗,疑似已經定下了終身大事。
去年9月,也有爆料稱,兩人已經領證結婚了,傳出消息的是張哲軒的隊友劉佳。
后來還一度傳出馬思純懷孕了,兩人去英國待產。
馬思純的機場照似乎又胖了許多,但這些年她一直忽胖忽瘦,所以很難說到底是不是懷孕了。
雖然至今還沒有官宣,但看這狀態也離官宣不遠了。
娛樂圈的戀愛腦女明星不少,但憑戀愛腦一戰成名的,估計只有馬姐一人。
張哲軒的料,很多號都扒過了,有人沒看過的話,我再簡單科普一下。
張哲軒,別名張曼樂,盤尼西林樂隊主唱,成名于音綜《樂隊的夏天》。
顏值的水平,戴上墨鏡還能勉強凹個搖滾范兒,摘下了墨鏡,可能只有馬姐覺得他帥……
他的音樂好不好先不評價,但已經被多次扒出有抄襲的嫌疑。
他叫自己張曼樂,是因為在曼徹斯特上過一年學,但他上的不是曼城最有名的曼徹斯特大學,而是不知名野雞大學索爾福德。
他說自己是央財畢業的,但其實是靠錢砸出來的央財國際班,拿不了本科畢業證學位證的那種。
說這些不是有學歷歧視,而是想說張曼樂確實很裝。
他的裝,得到了大張偉老師的親自認證。
因為太裝,diss了女星熱依扎的哥哥,被她揍過。
疑似搞過校園暴力,還有過家暴史。
和女生發生關系后發表名言“懷我的孩子不好嗎?”
當然啦,張曼樂怎么說也是業內精英,2019年還登上了福布斯精英榜,但我真的懷疑:
就算是看在錢的面子上,真有人愿意找這樣的“絕世渣男”做男友嗎?
但人家金馬影后、星二代大小姐,就是寧可以一己之力對抗全世界,也一定要和小樂在一起……
網友們恨鐵不成鋼,喜歡替馬姐操心,勸她:“美女快跑”。
但這種語重心長的“我為你好”式發言,對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或許有用。但對于至今仍然處于青春叛逆期的馬姐來說,無異于家長喋喋不休又毫無意義的嘮叨,左耳進、右耳出。
02
眾所周知,馬思純是個星二代,因為小姨是蔣雯麗,她很早就有機會接觸表演。
蔣雯麗曾在《大宅門》里飾演過嫁給照片的白玉婷,而劇中飾演少年白玉婷的正是當年才12歲的馬思純。
站在普通人的視角,星二代不缺錢也不缺資源,羨慕還羨慕不過來。
但人生的苦有很多種,物質上衣食無憂,不代表一個人能獲得幸福快樂。
上初中的時候,馬思純遭受了可怕的校園霸凌,班里有個女生總是無緣無故地欺負她。
當時青春期的馬思純,身材要比其他女生胖一些,每當她跑步的時候,對方就會嘲笑她:
“長那么胖還跑那么快!”
見到馬思純買了一罐可樂沒喝完,便故意惡作劇,往可樂里摻上粉筆灰和抹布水。
后來還造謠馬思純亂搞男女關系,為了自證清白,馬思純甚至去醫院開了證明,才消彌了流言蜚語。
霸凌的底層邏輯是,越弱越受欺負,越忍麻煩越大。
馬思純第一時間受到霸凌時,曾求助于父母,但那一輩人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還沒有足夠的重視,馬思純父母聽說之后,只是告訴她:
“不要理會,你要努力地證明你比她過得好,無視她。”
只一味地要求孩子懂事上進、不惹麻煩,卻不愿意花費時間傾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從馬思純父母的態度,也得以窺見上一輩中國家庭教育的縮影。
馬思純從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做個懂事的女孩,她每天按時上學放學回家,不在外面亂吃東西,高考時考上中國傳媒,第一志愿是做演員,但因為媽媽希望她做主持人,后來又在大二轉到了播音主持專業。
表面上馬思純是個徹頭徹尾的乖乖女,但這種乖順是被外界強行規訓的結果,而非發自內心的認同。
其中跳掉了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青春叛逆期的自我成長。
從那時開始,叛逆期的缺失,就形成了一種執念,早已悄悄種在馬思純的內心深處,一旦被陽光雨露滋養,很快就會生根發芽。
03、
雖然馬思純因為在電影《第一爐香》挑戰了和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葛薇龍,演技遭遇惡評如潮的質疑。
但平心而論,她在“人均廢柴”的85花中演技還算不錯。
但迄今為止,馬思純公認最好的作品依然是《左耳》中的黎吧啦,和《七月與安生》中的七月。
黎吧啦是為愛不惜一切代價的壞女孩,七月從起初按部就班生活的乖乖女,在經歷過一系列打擊、考驗之后,最終蛻變成了自己的反面。
兩個角色同樣承載著馬思純內心深處對叛逆的執念,當角色和本人的特質發生化學反應,效果自然是最好的。
但演戲終究只是演別人,熒幕上沒有過足戲癮的馬思純,始終沒有放棄在現實中叛逆活一回的執念。
對于馬思純來說,叛逆的終極目標,就是像小黃鴨一樣凡事自己做主。
但她所選擇的事業,自己能做主的部分又實在太少了。
馬思純成名于《左耳》,因為《七月與安生》金馬獎封后,這一切看似與她星二代的身份沒什么關系。
在各種場合,她也特別急切地想向所有人撇清,自己的成功,不是靠“拼小姨”得來的。
但歸根結底,她能順利得到今天的一切,仍然和星二代的身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早在演《左耳》之前,馬思純就已經拍過很多戲了,入行第一部作品是和郭曉冬一起主演的電視劇《戀人》。
男主咖位不低,導演沈嚴和制片人朱質冰都是蔣雯麗的舊相識。
之后又蹭著小姨的資源接連出演了電影《秘岸》、《我們天上見》,從電視圈無縫對接進入了電影圈。
2012年,馬思純憑借電影《歲月無聲》獲得了金鳳凰最佳新人獎,首映禮那天,小姨蔣雯麗和姨夫顧長衛帶了一眾好友到場支持。蔣雯麗夫婦甚至因為沒有給外甥女更好的提攜,而深感自責。
令馬思純一舉成名的《左耳》,官方說法是,馬思純通過減肥25斤得到了這個角色,但巧的是,蔣雯麗也在這部電影中客串了一個角色。
除了自帶資源,馬思純的運氣也算不錯。
因為在左耳中的表現,被《七月與安生》的導演曾國祥看中,并憑借“七月”這個角色,28歲就拿下了金馬獎影后。
普通人如果僅靠自己打拼就能年紀輕輕得到這樣的成績,內心會獲得無與倫比的滿足感。
但對于不費吹灰之力到達這個位置的馬姐而言,事業上的成功,不足以釋放自己青春期被壓抑的情緒。
于是,她將這種叛逆的執念,又投射到了事業之外的領域——愛情。
04
馬思純找對象的眼光,總能讓我想起初中時看的一部偶像劇——《斗魚》。
劇里的小燕子是教授家的乖乖女,從小好好念書、學鋼琴,被當成公主一樣養大,后來為了和混“黑社會”的于皓在一起,她不惜與家人反目,從不諳世事的小燕子蛻變成了黑幫大嫂“燕子姐”……
但人心難測,世事難料。故事的開始有多美好,結局就有多悲慘。
小燕子癡心一片換來的是被家暴、被出軌,最后于皓遭到幫派報復,橫死街頭。
“兩個人的世界,可以是朋友,可以是仇人,可以擦身而過,但如果他們相愛了,結果只有走上滅絕的命運。”
不管怎么說,夠凄美!這或許就是馬思純向往的愛情模板吧。
拍完《左耳》之后,馬思純受到“黎吧啦”的影響,很快就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說起來,歐豪不僅是海清的“神”,也是馬思純的“神”。為了追求到歐豪,馬思純足足花了3年時間。
歐豪也確實就像《斗魚》中的于皓,跟馬思純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
歐豪家境貧寒,因為父母做生意總是賠錢,家里始終沒有固定居所,成長過程中一直都在租房子住。
歐豪為了補貼家用,16歲就開始打工,直到后來參加了《快樂男聲》才給家里買了第一套房子。
成長經歷的不同,必然會造成很多不可彌合的分歧,歐豪和馬思純的愛情,很明顯也是女方付出的更多。
和歐豪在一起的時候,馬思純從不掩飾自己的甜蜜和喜悅。
幫助男友宣傳的時候,馬思純在微博上高調秀了個恩愛,六個字“七月是歐豪的”,語帶雙關,給吃瓜群眾狠狠撒了一把狗糧。
但男方聽了之后,卻沒有任何回應,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七月是歐豪的,歐豪是自己的。
或許是因為感情不對等,馬思純和歐豪官宣戀情才一年半就分手了。
和歐豪分手之后,馬思純就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
她在某節目上透露,因為吃藥3天胖了8斤,腿軟走不動道,嚴重的時候甚至到了失明的地步。
直到馬思純再次遇到了“低配版歐豪”張曼樂,她的狀態才好轉。
在這段明顯不般配的感情中,她仍然是那個大家所熟悉的“戀愛腦”。
服侍男方穿外套。
男方帶了一大群兄弟吃飯,她結賬。
男方和狐朋狗友勾肩搭背,馬姐卑微地跟在后面。
表面看上去,她如今的狀態的確是肉眼可見地好轉了。
但我擔心,這種依靠荷爾蒙沖動碰撞出來的的愛情,無異于飲鴆止渴。
渴望“發瘋”的馬思純,本質上仍然是那個活在玻璃罩里的“乖乖女”,沉浸在自己幻想愛情中,從不了解人性的殘酷。
05、
2018年,馬思純曾在微博上分享過《第一爐香》的讀后感,遭到了某大V博主的尖銳嘲諷:
“雖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也有人把哈姆雷特看成哈利波特。”
也難怪網友會暈,大V會懵,因為馬姐的讀后感,只能說是和原著毫無關系。
《第一爐香》通篇那么多字,馬姐卻只寫出了一句根本不屬于這本書的“見了你,我就低到塵埃里然后開出花來”。
最關鍵的是,張愛玲的小說從來沒有一個字跟愛情有關,字字泣血,講的都是“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的世事無情。
馬思純能把一切小說讀成青春傷痛式文學,她篤信的愛情觀也是紙片式的。
換言之:我能把“渣男”改造成“好男人”。
該佩服馬姐的勇敢呢?還是該羨慕她的天真呢?真心覺得馬思純可以和至今仍然期盼王力宏回心轉意的李靚蕾組個組合。
能拿捏住“渣男”,令其浪子回頭的女人不是沒有,就比如收服了汪峰老師的子怡姐姐。
但子怡姐姐的完勝,靠的不是無知者無畏的天真,而是不下于對方的閱歷,以及甚至高于對方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
互聯網時代的輿論瞬息萬變,馬姐和小樂眼看著修成正果,輿論從一開始一面倒地嘲馬姐“眼光差”。到現在,已經有人開始歌頌她、羨慕她勇敢追愛了。
但口頭上羨慕一下就行了,奉勸姐妹們千萬別學。
對于有家庭兜底兒的星二代馬姐而言,
“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就是青春”。
但對于我們普通女孩而言,愛對了未必好一輩子,愛錯了就要搭進去一輩子。
更何況,為了彌補遺憾,延遲履行青春叛逆期,能爽一時,爽不了一世。
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經歷,通過自我成長達到精神上的自洽,才能消彌過去成長過程中的遺憾和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