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沒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了?
很不幸。
2022年,中國電影,正式被官方定性為“特困行業”。
困從何來?歸根結底還真不是錢的問題。
因為創作“折”了。
這三年來,我們能在院線看到的國產電影,大都有個共性:
口味單一、題材保險。
比如每逢國慶檔那些瘋狂收割票房的段落式電影。
用著名導演賈樟柯不久前的一句話概括就是,當下中國電影:
你好、我好、大家好。
成了某一類題材的專賣場。
賈樟柯真的說對了嗎?
我們來看一部,2022年夏天,高調登陸院線的電影。
《獨行月球》,開心麻花出品,主演沈騰+馬麗。
表面看,它依舊是一部典型的開心麻花喜劇。
但其實,卻暗藏著兩個故事,一個你看得見,一個你看不見。
它,扇痛了多少人的臉。
故事A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獨行月球》我們多數人看到的,是一個先笑后哭的喜劇故事,起因卻源自一系列的悲劇:
1、人類悲劇:
小行星π,即將撞擊地球,文明進入毀滅倒計時。
2、個人悲劇:
為摧毀小行星,人類在月球修建基地。
基層維修工獨孤月是月球基地的“索八K5邁銳寶”,事業很基礎,卻暗戀大領導。
肉眼可見的階層鴻溝,讓這份感情注定“杯具”,難有下文。
3、人類悲劇和個人悲劇,交織一起:
正當獨孤月頭戴耳機,聽著《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沉浸在對領導的愛意中時。
徹徹底底錯過了撤離警報。
人,都走了,就他被留在月球。
最后狙擊小行星的任務失敗。
地球遭撞擊。
獨孤月成了“宇宙最后一個男人”。
然而,悲劇的盡頭,就是喜劇了。
比如之前對領導謹小慎微單相思的獨孤月,在破罐破摔后,變成了感情肆虐狂。
而當獨孤月“吃飯、睡覺、打袋鼠”的個人生活,最后被并未滅絕的人類進行全球直播時。
被動錯位的人生,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故事,宏大悲劇“壓迫”下的個人行為,終于浮夸出了極佳的喜劇效果。
從技術層面,開心麻花動用了很多自己標志性的招數來逗你笑。
比如沈騰式的帥不過三秒。
從《夏洛特煩惱》的高調亮相夾衣角。
到《羞羞的鐵拳》宗師出場“跪晚輩”。
再到這次的“倒了,倒了”。
《獨行月球》的故事A由悲劇起,在喜劇中逐漸走向溫暖。
一個自卑的男人,逐漸蛻變成拯救人類的英雄,并成功消弭了他和領導之間的階層“感情鴻溝”。
但在這個人人得見的故事背后。
還暗藏著另外一個走向恰恰相反,卻戳人現實的故事。
故事B
B故事,是從喜劇逐步走向悲劇。
開心麻花的作品,除了笑梗之外,最出彩的特點:魔幻和現實。
先看“魔幻”:
當年《夏洛特煩惱》,用“穿越”聚攬起一個屬于成年人的魔幻時刻。
《西虹市首富》王多魚,一夜之間,從沒錢、沒女友,到沒地方把錢花光。
《驢得水》,牲口像人一樣能領工資。
在《獨行月球》中,位于社會“食物鏈”底層的獨孤月。
因為天上砸下個“大餡餅”。
從此步向左手美人,右手功名的“飛黃騰達”。
在古代,這叫亂世出英雄。
在現代,則是不破不立。
命運把小人物推向了舞臺中央。
此情此景,恰如高唱“仗劍走天涯”的夏洛,妙似“有錢真討厭”的王多魚
變成一出魔幻的人間喜劇。
再看“現實”:
獨孤月從小人物,變成“大只佬”,中間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影片中很容易被人忽視的敘事背景:遭遇小行星毀滅撞擊后,奄奄一息的地球。
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
塵土漫天,數年不散。
食物靠配送。
人們被迫隱居室內,抑郁癥蔓延無解。
這既是《獨行月球》最大的現實。
也映射到了我們當下的現實。
已經肆虐全球數年的“口罩”,封控、隔離、沮喪,和影片中的人類逆境,遙相呼應。
最后,我們是如何逆轉走出陰霾的?
在電影中,是獨孤月的人生,由開掛喜劇轉向悲壯浪漫的史詩。
在現實中,是無數“逆行者”懷揣希望轉身奔赴的“犧牲”。
請在留言區告訴我,有多少人看到獨孤月迎著星塵碎片的那一幕,想到了“逆行者”三個字?
奮不顧身,挽救于萬一。
所以這究竟是一出喜劇,還是悲劇?
我們把時間撥回2015年。
開心麻花演過一場“默劇”,全程沒有聲音。
公交車上的小偷和乘客,壞人明目張膽,好人畏手畏腳。
只有沈騰飾演的小人物,站出來和小偷搏斗。
當沈騰負傷,那些拿回錢包的乘客,卻默默下車走掉的時候。
最后是看不過去的小偷,彎腰幫他包扎好了傷口。
你看魔化和現實之間的巧妙切換,將藝術上的默劇和現實中的“默劇”,融為一體。
它想要“表(控)達(訴)”什么?
沒錯,好和壞的邊界在這一刻模糊了。
同樣,《獨行月球》中,喜劇與悲劇,也在最后的光芒里,模糊了邊界。
如果你只在《獨行月球》看到了故事A。
那么賈樟柯對現實的描述,對了。
但假如你還看到了故事B。
我們很高興,賈樟柯錯了、失算了。
中國電影,還是一直有人在嘗試,有人在花時間和精力去講故事。
所以開心麻花打了誰的臉?
賈科長?
不,是那些偷懶的電影,和偷懶的電影人。
現實的弧光是多色多層次的,它在一部電影中的表意與情感絕不該是單一和絕對的。
因此喜劇不因靠傻笑,悲劇不可靠傻哭,戰爭片更不能允許只有大場面,沒有反思屋。
我不敢,也無法說《獨行月球》有多經典。
但我敢講,當我們去看《獨行月球》的時候,《獨行月球》也看向了我們。
電影與現實,就該這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