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不止我一個人覺得,我說呢,今天晚上看李梓萌眼睛都快冒火了,語氣都抑制不住的生氣。” “ 啊溢出屏幕的憤怒!”“怒火已經寫在臉上了。”
8月3日晚《新聞聯播》時長45分鐘,康輝、李梓萌出鏡。兩人口播的各類聲明、談話、銳評等文稿,剛勁有力,振聾發聵,溢滿熒屏。
這是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中方密集發聲表態后,中國政壇風向標的《新聞聯播》首發宣讀前述要聞時事。
圖源 | 齊魯晚報
“眼神里充滿了殺氣!”有觀眾說,看到網友熱議康輝在聯播中的表情、語氣,稱“又回去看了一遍,我也跟著咬牙切齒。”有觀眾還說,第一次看到有情緒的新聞聯播。
康輝曾評價自己的恩師方明“這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之聲。”昨晚康輝、李梓萌的播報,在不少人看來,就彰顯了播壇后輩業務上感情、態度、分寸、火候的有理、有利、有節。
昨晚康輝、李梓萌的擲地有聲的表現,讓不少圈內人士回想起邈遠年代的“九評”:1961、1962年中蘇論戰,1963年中共中央以《人民日報》《紅旗》編輯部名義,相繼發表針對蘇共中央公開信的系列論戰文章,即俗稱的“九評”。九評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國播出。夏青、齊越參與播音。
“當時播呢,播之前呢,因為這種這么長的東西,不是拿起看一遍就能播的,里頭也是要分析啊,要理解啊,我們這段用什么態度,我們既不能夠是聲嘶力竭對著罵,不是這個,而是說我們講道理,我們以理服人,有理有力有節。”夏青夫人葛蘭老師在回憶當時的情境時如是講述。
“九評”播到第五評,周總理親自來到廣播事業局,接見九評組工作人員。
“他也會從廣播里面聽到了夏青這種震撼人心,令人非常震撼的這樣一種播音,這樣一種氣度的表達,而這種氣度的表達也可能正是周恩來總理非常肯定的。”親歷歷史的趙忠祥,往事掛懷在心,鐫刻記憶深處。
以聲音銳度沖破眾聲喧嘩。從20世紀60年代“九評”到如今痛批宵小竄訪執意“玩火”,以訴諸音聲安身的一代代播音員聲動鏗鏘,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
從小切片聆聽大歷史的風云激蕩。恰如趙忠祥有言,“給中國人精神上的振奮和鼓舞,可以用今天的話來講是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