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的小說《天龍八部》中,蕭峰的出場確實比段譽晚,但決不能依次認為他就是個配角,是個捧哏,是來襯托段譽的。甚至包括后面更晚出場的虛竹,也不能當作配角來看待。
因為不論從全書對三人描寫所占的篇幅來說,還是從每個人對故事情節的推動作用來看,幾乎不分伯仲,無論誰缺失,整個故事的精彩程度都會大打折扣。所以,這就是一個擁有三主角的故事,就像一部有多位大咖擔任重要角色的電影,屬于聯袂主演。
之所以蕭峰的人氣高過段譽,虛竹,是因為其個人魅力所致,蕭峰身上散發的光芒太耀眼了!
香港電影導演王晶有一次做客《鏘鏘三人行》,聊了這么一件事:吳宇森當年拍電影《英雄本色》時,本來設計周潤發出演的那個小馬哥(Mark)只是一個小配角,沒有多少戲(至于多小,具體有幾場戲,我想可能和周星馳早年在《義膽群英》擔任的角色類似,就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小弟,屬于人狠話不多的人物,當然,臺詞也就不會多)。
但在拍攝的過程中,發哥的個人魅力和演技過于牛叉,導演越來越覺得小馬哥這個人物非常出彩,便不斷的加戲,不斷的加,到最后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小馬哥的風頭完全蓋過了狄龍飾演的豪哥和張國榮飾演的警察。
金庸先生寫《天龍八部》時的情況與此類似,老爺子本來只是想寫一個大理王子成長的故事。前十三章傳遞給讀者的信息也是如此:段譽先是弱雞,總挨揍但從不服輸,然后通過不斷的奇遇得到神功加持,逐漸變強。當然,與此同時,有主角光環的他也沒忘了見縫插針地去把妹,節奏一片祥和……
但是,等寫到第十四章《劇飲千杯男兒事》蕭峰這個人物出場時,畫風突然變了。這就像我們在觀影過程中一直在看小鮮肉無病呻吟的稚嫩表演時,突然出現一個老戲骨飾演的鐵血硬漢引吭高歌,腎上腺素會直接飆升。蕭峰這個人物給人的視覺沖擊力太強,太震撼,光芒實在是太耀眼了。此刻,即便金庸先生自己想遮都遮不住了。
所以接下來就相當于水到渠成,一個豪氣干云,戰斗力爆表的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我們會和他一起哭,一起笑,大碗喝酒,放歌縱馬,大鬧聚賢莊,威震少林寺。在這樣如宏大的史詩敘述背景下,段譽,虛竹在他面前只能是弟弟。而且,蕭峰這么強大,最終竟也無法改變其悲情英雄的宿命。他為了復仇,誤殺了自己最愛的女人,為了把自己驅逐出境的大宋的安危,不得不背叛自己的族人,直至犧牲掉自己的性命,令人扼腕嘆息。
悲情英雄的人設在藝術作品中會引起人們更多的共情,自然也就會擁有更高的人氣,這是因為其身上形成的反差非常強烈——哪怕擁有改天換地的本領,卻無法改變自身的命運。比如在金庸先生另一部作品《碧血劍》中,占有戲份并不多的金蛇郎君夏雪宜的風頭就曾一度蓋過了主角袁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