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是一部,把回憶浪漫化,并且融入喜劇梗的商業片
《你好李煥英》是一部把回憶高度浪漫化并且融入大量喜劇梗的商業片,沈騰那場演出挑戰就是很好的事件設計,但和主線割裂,對母女感情主線的幫助甚微。我只在電影院看了一遍《李煥英》,確實會疏漏很多伏筆的點,但我主要的點是很惋惜雙穿這個設定里媽媽這個角色完全沒有發揮出來,從頭到尾都是一個狀態,看不到這份母愛的層次感,這不是單單情節邏輯上是否成立的問題。
李煥英做的一個夢,一個屬于母親臨終前回光返照的夢,只不過是曉玲進入了母親的夢里而已。因為片頭“穿越”的時候是黑白的,屬于回憶,曉玲“穿越”到那個時候才使得黑白變成了彩色。劇情明面上是賈玲為了讓母親開心才去讓李煥英買到電視排球以及廠長兒子的那場表演,但其實在李煥英的夢境里,是她看到賈玲想讓自己高興開心,這才有的買電視打排球這一系列的事。
李煥英比賈玲更清楚這是個夢,也明白自己可能再也醒不過來再見不到自己女兒了,所以在夢里她才會順著賈玲的心愿啊。所以總體上我會有《李煥英》專業上業余,情感上討巧的觀點。很多大家情感上敏感上的點只要打到就很容易被感動,就和氪金游戲怎么抓住玩家心里一樣讓他們開心的掏錢一樣,李煥英成功更多的是建立在當代人內心的善良柔軟和親情缺憾上,不能算是電影的高明。
我之前覺著《李煥英》口碑一邊倒的好很多人都忽略了它在劇作、人物、視聽上的問題。人物“弧光”的問題。我覺得“弧光”可能會導致整個電影的沖突被淡化。另外,“缺少母女應對重大挑戰”是由故事注定的特點,況且添加類似的情節也會干擾故事的中心矛盾。正是因為人物沒有傳奇式的成長過程,故事沒有傳奇性的波折,才顯得平易近人。
站在個人的主觀角度去評判對我來說它是不是好電影,我不要求別人按我的標準去對電影好壞下定論,所以在主流輿論都認為《李煥英》優秀的時候我有作為個體影迷的角度唱唱反調的權力。大眾喜聞樂見跟我心中的好電影并不存在必然聯系。在一般的電影里,為了讓人物豐富飽滿,導演會增加一些行動或內心的矛盾點,比如讓李煥英面對沈光林真心的追求有一絲動搖,但是對曉玲和賈文田的愛和對自己一生的不悔,讓她最終沒有選擇改變,或許角色形象會更豐富。
但那是賈玲真正的母親,她不希望把不屬于她的情感強加給這個角色,即使是在電影里。賈玲的這部影片的買點就不是電影拍攝的技巧,說實話,這部電影要是加了很多的技巧,效果很大可能性不如現在的效果好。藝術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情感始終至上。賈玲是為了媽媽當導演而不是為了做導演而拍媽媽,導致她的故事線是根據她真實的背景和她對母親的思念決定的,但是如果為了電影效果制造奇奇怪怪的矛盾,我相信賈玲是不愿意的。
所以選擇放棄了很多電影里面需要的升華塑造,來為真實故事讓路,但是與此同時影片在觀眾眼里非常真誠,這也是大家喜歡的點。第二這個電影前期是小成本的電影,就是沒錢,宣發的時候也說了覺得在春節檔最多也就10億,自然是沒有辦法和大制作相提并論。李煥英是小成本電影的小奇跡。近些年國產電影能有賈玲這樣真情實感的電影太少了。還有票房也是個很重要的說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家要不好看,票房能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