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賈玲懷念母親的成分,也有曉玲懷念母親的成分,當曉玲反應過來母親也穿越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重新想到那些細節,比如母親看二人轉笑了不是因為她喜歡幽默的沈光林,那只是母親在欣賞她呀。她以第三視角看母親和曾經的自己互動,意識到母親終究還是要走的遺憾會更深。不管這個“自己”是記憶中的自己,還是平行世界中的自己,對母親而言都是一樣的,英子不后悔。
他的媽媽可能是沒有這么說這么想的,只是賈玲她自己這么想的,覺得自己什么也沒有成功,也沒有讓媽媽享福,這個可能是她自己這么想的。即便是現實世界里的媽媽沒有縫補她的褲子,也不能代表現實媽媽認同她的穿衣風格,所以,這更體現了她媽媽對她的包容理解。穿越后的媽媽為了表現得更像那個時代的人,所以故作不理解,把褲子縫上了。至于穿越媽媽是不是故意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她,我覺得可能不是吧。
我更傾向于她不認為賈玲會發現這一細節。因為故事好像沒有對這一細節有過多強調,所以不知道賈玲對這一細節的敏感程度,因此我認為是無意的。看完電影的感動之余,我真心的希望賈玲能夠走出來,不要一直沉浸在失去母親的痛苦中,因為她曾經說過,自從媽媽走了以后她就沒有一天是快樂的,比起女兒后面“出息了”買大房子買豪車,媽媽可能更希望女兒能夠在沒有自己陪伴的日子里健康快樂。
你知道的,無論她現在身在何方,她都永遠愛你,賈玲爸爸活的很好,她對爸爸也很好,為什么懷念母親一定需要父親呢?她去的是母親的少女時代,一開始她的愿望也不是要拆散父母,而是想讓媽媽開心啊,冷特的作用不就是讓她開始想犧牲自己給媽媽幸福嗎?她希望的是媽媽換一個女兒,不是換一個老公,想讓媽媽換女兒就只能讓媽媽換老公啊,換王琴的老公。
因為開頭王琴炫耀自己的女兒漂亮優秀,她總不能盼著爸媽那晚上別懷上自己啊,她耿耿于懷的根本就不是爸爸如何,而是自己沒有給媽媽帶來快樂,如果這么不喜歡爸爸,她直接去拆散父母不得了,作為表妹的身份跟賈文田找茬再打一架,豈不是更快嗎?因為要有足夠的矛盾沖突的邏輯,你要去改變母親的命運,就意味著你一定要否定或者隱藏父親存在的價值,否則“改變命運”這個邏輯就不成立,劇情只能這樣設定。
小品最后就是父母親關系很好很甜,李煥英是三年自然災害末期出生的。她思想形成的時代根本沒有現在的那些個“zz正確”的育兒觀念,打犯錯的孩子太正常了,父母不需要約束自己。李煥英沒有跟孩子認真生過氣,可能真是因為看見女兒嬌憨可愛,氣不起來;也可能是她們母女都是終極樂觀的人,女兒只記住了母親大部分慈愛的時刻,偶爾的打罵被女兒潛意識里從記憶中抹去了。總之,說李煥英壓抑、擰巴一輩子是比較人物設定、也脫離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