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這個行業是出了名的高收入,享受鮮花和掌聲。于是全國每年都有無數人都削尖了腦袋,爭搶幾個電影戲劇學院的名額,爭搶好導演手下的好角色。但是李耕卻心甘情愿跑了30年龍套,說這個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是說起《鐵齒銅牙紀曉嵐》的國舅爺大概所有人都有印象。
李耕跑了30年龍套,有知名度的角色也并不多,但他的目標和大部分影視工作者并不一樣,他演戲是為了給自己拍廣告積攢人脈和經驗。出身北影美術系的他,敏銳地察覺到國內廣告業的市場,通過多年努力成了中國廣告的奠基人。
為了事業,他開始跑龍套
李耕出生于風景優美的寧夏,家鄉的山水深深鐫刻在他腦海里,把自然之美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是他一直以來的信仰。抱著這個想法,他在1978年考進了藝術的殿堂——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
他按部就班地學習著專業技術,畢業之后他的第一份職業是動畫導演,也算專業對口,做起來得心應手。本來他打算好好在動畫行業做一陣子,搞出點成績來給家人朋友看看。
但是他從來不是一個肯安于現狀的人,畢竟當有的機遇出現在眼前時,不敢快抓住以后可能就再也抓不到了。于是他非常機靈地看到了,中國廣告業市場一直以來是一片巨大的空白市場。
沒有什么有經驗的人,沒人做,意味著沒有經驗,但也意味著如果他能做成,就將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抱著這種信念,他轉行了,放棄了已經開始順利上手的動畫導演工作,開始想方設法進入廣告圈。畢竟都是和美術有關的工作,雖說沒人有經驗,可是他學習起相關東西來也不吃力。真正吃力的是要辦公司需要的另一個條件——人脈,這是不成文的法則。
在每行每業尤其是文娛精神方面的事業,沒有資金沒有經驗都好解決,只有沒人買沒什么很好的辦法。但是辦法還是被他想到了,李耕決定自己出馬,從當演員開始,在劇組結識朋友,這就是一個絕好的方法。
從龍套演成了老戲骨
抱著這個想法他很快到了《沒有國籍的女人》劇組,獲得了一個演小角色的機會。他也沒有藏著掖著自己的目的,而是直接跟劇組同事們笑言自己“就是來混個臉熟,以后找人拍廣告”的想法,大家反而對他的坦誠非常欣賞。
加上他在片場總是表現得機靈能干肯吃苦,戲拍完之后給劇組的人都留下了好印象。這成了他“曲線救國”的開端。
這之后他對演員這個行業也有了些興趣,一邊接著各種小角色,一邊在各大導演、演員之間刷著存在感。而且無論什么戲他都接,多辛苦的場景都拍。
《鐵齒銅牙紀曉嵐》也讓他和張國立成了好友,這友誼一直維持到了今天。他的吃苦耐勞和出色表演讓很多導演都愿意找他合作,后來許多名片里你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比如《消失的女人》中的張大雷。
跟他同臺飆戲的名演員也越來越多,葛優、張國立等等。只不過每次都是別人演正氣凜然的主角,他不是貪官就是市儈小人。
但他也不在意,只要能有角色演的時候,他就兢兢業業地琢磨好自己的表演方式,在片場往往都是一條就過,從不耽誤別人進度。而且后來越來越得心應手,只要他往片場一站,一擺架勢,活脫脫就是那個角色。
實現夢想還當上了導演
在演藝圈混跡這么久,收獲了同行的一致好評之后,他也從沒有一天忘記自己要做的事業是廣告。一開始只有他一個人自己看著優秀廣告案例自己摸索,就在日復一日的研究中,總算應驗了那句“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從一片空白的領域殺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他開展這方面業務的時候,國內連電視都沒有普及到千家萬戶,可想而知做廣告的企業和產品并沒有多少,和今天只要拍個短視頻就能做廣告的盛況相去甚遠。李耕能從拍廣告中獲取的收益非常少,但架不住他想法多,點子新奇。
學美術出身的他,做出來的設計和創意總是讓人倍感驚艷。而且他就像一口活泉水,靈感源源不斷,每次都能別出心裁,既讓甲方滿意,也能吸引消費者和觀眾。久而久之,他在廣告業也打響了名號,找他合作的人越來越多。
《春都火腿腸》、《雄起酒》,老一輩很少有不知道這些廣告的。后來名氣做大之后,李耕攢了一部分資金,正式成立了廣告公司。他開創了國內最早一批廣告公司,成為了行業領頭羊。
而且他在談業務的時候也因為自己曾經的演藝經歷很吃得開,許多甲方都是對他很感興趣,然后就會爽快簽合同。
李耕創業成功也已經多年,但他還是沒能離開演藝圈,因為這個行業也讓他感受到了快樂和成就感。他還自己做起了導演,《愛情傻瓜》、《天下第二》也拍得有模有樣。還和張國立一起參加了綜藝節目《咱們穿越吧》,重現過去的經典片段。
寫在最后
就在今年劉奕君黃磊主演的熱播劇《張衛國的夏天》中,我們再次驚喜地看到了李耕出演的“螢老師”。
撇開一個“龍套”的身份不講,他身上有太多值得當代年輕人學習的品質。作為“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100位廣告導演”獲獎者,他未來能教給我們的東西還有很多……
感謝觀看,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娛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