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狗十三》,以愛因斯坦這條線貫穿了李玩的整個成長過程,這條路有編織的可笑謊言、暴力、指責,當然也有愛,什么都有,唯獨缺乏了尊重。在愛因斯坦丟失的時候,如果可以給李玩道個歉,盡全力陪她去找,而不是買一雙溜冰鞋來轉移她的注意力,更不是買一只一模一樣的狗強硬的編織一個謊言。我想李玩都能接受,即使愛因斯坦找不回來。但沒有,有的只是指責她不懂事,胡鬧,還有暴力。
如果從成人世界的角度來看李玩的變化,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她變得“懂事”了,但這個“懂事”來的那么痛苦又撕心裂肺,我也跟著李玩感到悲哀和難過。我不認為這種懂事是好的,也不認同這是“雖然痛苦但必須經歷的過程”——企圖用這種說辭來把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輕描淡寫的帶過;這明明是人為施加的,是可以避免的。
至少,我認為所謂適應社會規則才能生存的殘酷道理,不應該由家這樣一個地方來完成。真正的懂事,應該是在自己的需求得到充分尊重和表達之后,對其他家庭成員發自內心的理解體諒,心甘情愿的為他們著想、考慮。很多人說這不就是普遍的家庭嗎?是的,這部電影其實是中國萬千家庭的一個縮寫,這也是我們產生強烈的共鳴的原因。
拋開家庭的貧富,很多長輩認為我供你吃穿,花了真金白銀,你就應該感恩了;我每天工作這么辛苦都是為了給你更好的生活,你怎么還是不懂事;如果沒有我,你書都沒得讀;我們從小聽了很多這樣的話,但其實作為一個孩子來說,想要被尊重,被理解,被傾聽,不想要指責式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