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作為一部科幻喜劇,類型片完成度不錯,對既往優勢的發揮也很充分。
幾幕蒼茫又璀璨的畫面,浩渺宇宙之無垠、天地之悠悠,人類之“渺小”但又偉大,都叫人印象深刻。
觸目蒼茫、四野空曠,宇宙無極、無邊無界,一片粗糲荒蠻中,時間空間乃至意義價值、在此處都失去了常規的度量標記。
無窮盡大漠一般的亙古場景面前,小小一個獨孤月、一只袋鼠、一輛車,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
如臨深淵如仰高山,小小的小小的人類,卻有著大大的勇氣,一眼萬年的愛,一念不滅的光。
《流浪地球》用“讓我們點燃木星吧”的愛和浪漫,用“帶著地球家園去流浪”的東方式毅力和勇氣,為國產科幻樹下元年里程碑,如今《獨行月球》中一人一袋鼠的騰飛、點亮地球的呼喚和回饋,似乎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回響和延續。
一,蒼茫宇宙和“渺小”人類的復調對比、古老母題的新架構。1. 從“廢柴”到“掃地僧”到“不朽者”的角色升華線。
影片中沈騰飾演的孤獨月,因為沉醉于準備表白事宜,錯過了大部隊撤離的通知,陰差陽錯被丟了下來。
作為團隊里時常被忽略的“路人甲”式角色,孤獨月以往的人生信條也始終是“中間人”,試圖混成中不溜,不用太好太顯眼,也不用太差太拖后腿,始終處在最舒適的位置。
發現自己被遺棄、又誤會地球悉數毀滅的獨孤月,起初一度將廢柴屬性發揮到淋漓盡致。
要么被袋鼠胖揍,要么自行花式作死,又廢又好笑又荒誕。
然而樹立目標之后、想要回到地球(或守護女神)之后,“廢柴”獨孤月儼然又成為了“掃地僧”獨孤月。
輕輕松松展示各項隱藏實力,工程師技能拉滿。
面對形形色色層出不窮的困難,一一破解,最后更是完成了奉獻意義上的升華。
這個了不起的角色,從有些“廢柴”或是“掃黑僧”屬性的位置開始,讓敘述鏈條更有“這是平凡人普通故事”的可信度,消弭了英雄仰角的遙遠距離,也更有利于種種笑點淚點的浸透、更能讓人共情。
就連“中間人”這個開場出現的笑點,最后也都有了“要檔在xx和xx之間”的升華屬性。
偉大這種容易被拍得虛顯得遙遠的特質中,平凡、甚至“低于普通人”的屬性越多,效果越飽滿。
2. “渺小”視角對比下的英雄母題。
獨孤月啟動認真模式之后,遭遇了諸多難題,其中一項便是去遙遠的另一個基地“拉貨”。
車輛運行依靠太陽能,如何在日照時間有限的條件下完成不可能的任務?電影啟動了類似夸父追日一般的英雄敘事視角。
胡子拉碴睡眼惺忪的獨孤月,載著袋鼠、追逐著不落山的太陽,此后袋鼠拉橇的畫面,以及一人一袋鼠“飛起來”跨越深谷的鏡頭,都顯得高級、雋永、震撼。
這種觀感得益于直觀層面上視聽畫面的建構,更來自于背后“小小的人類”和“大大的宇宙”的視角對比。
天之無涯,地之浩蕩,宇宙之蒼茫,肉身之渺小,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
這終極對比中,小小的人類燃起了不滅的意志之燈,點亮了屬于自己的星球。
好比螻蟻撼大樹,浮游跨越滄海,以有限的肉身求索無窮的難題,小與大之間,近和遠之間,明和暗之間,張力盡顯。
“渺小”的人類啊,肉身微不足道,意志、精神、情感卻如銀河落九天,氣吞萬里。
3. “應該”與否的終極兩難困境。
影片中幾次出現終極兩難悖論。
獨孤月一路愉快奔騰,卻發現弄丟了自己在月球唯一的伙伴金剛鼠。
要不要去救金剛鼠?
如果救,很可能都要死。
如果不救,就是拋下自己在月球唯一的羈絆和陪伴。
影片中馬麗飾演的馬藍星,在撤退時是類似最高階指揮官的存在,她也同樣面臨著兩難的困境。
獨孤月和馬藍星之間各自不同的選擇,以及二人最終關于這點掏心掏肺的討論,對故事走向和角色弧光都很重要。
孤獨月知曉自己是“被放棄”之后,又主動做出了一些“應該”的選擇。
沒有人或者袋鼠真正“應該”被拋棄,在強調清楚這份“不應該”以后,孤獨月的選擇才更讓人感動。
你看,一度混吃等死、號稱要告別世界卻連自殺勇氣都沒有的平凡人獨孤月,卻認認真真奏響了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古老又莊嚴的樂聲,亙古如新、蕩氣回腸。
二,喜劇優勢的強力延續。
說了這么多淚點之后,聊一聊《獨行月球》喜劇的部分。
1. 密集的硬核笑點排布。
作為喜劇成分占比相當重的院線電影,好笑很重要,也很難。
沈騰往那一站,就是好笑的。
此前大家玩笑所說的“含騰量”標準,在這部影片中顯然很高。
前半段的沈騰,依舊是那副熟悉的欠欠的慫慫的倒霉蛋模樣,但后半段他的流浪漢造型燃起來之后,真整個騰都帥了起來~
字面意義上的真.帥(認真臉)
作為金牌喜劇團隊,持續發掘新內容、不斷輸出新的討喜角色、玩轉新的喜劇可能性,難度只會越來越高。
而《獨行月球》選擇將喜劇和科幻設定融為一體,在笑點和淚點上都很下功夫,無疑是勇敢且漂亮的嘗試。
2. 喜劇元素在邏輯閉環中的雙重作用。
喜劇性元素在影片中的作用不僅僅是鋪陳笑點,某些時候詼諧甚至是有些荒誕的打開方式,對設定的邏輯閉環也是一種無聲又討巧的補充說明。
讓月球上的“英雄”開啟全球直播、鼓舞人類,這個做法情緒上似乎說得通,但執行過程中又總顯得略有點荒誕。
但在前半段的好笑氛圍里,這份有些奇奇怪怪的“詼諧黑色幽默”感,反而是對的。
表層的幽默、反諷,被撕開之后的里層,又是誠懇認真的鼓舞之聲,挺有意思。
3. 情緒爆點和笑點反轉的接駁。
《獨行月球》中很重磅的淚點之一,是“點亮地球”。
生活在地下城中的、蓬頭垢面的灰頭土臉的喪失信心的人們,扶老攜幼傾巢而出,點亮一盞一盞燈。
穿過永恒的黑暗的寂寞的宇宙,穿過暴風驟雨如斯晦暗,奏響回家的愛和希望。
畫面和音樂所調動的情緒緊鑼密鼓疊加,感動的元素潮水一樣一波波洶涌而起,然而在達到“嗚嗚嗚很燃很暖很好哭”頂點之后,這段的結束是一個打漏字的笑點。
丟了倆字,換一個語境,未必好笑。
但出現在這里,好哭又好笑。
首先,符合資源短缺條件有限的設定。
其次,給情緒頂點做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收束、有銜接但又是反轉。
再次,這個風格也很有“喜劇標識”。
在如今院線電影頗為艱難的環境之下,《獨行月球》的出現,戲外的強心針作用或許和戲里的鼓舞人心戲份異曲同工,都一樣“有力量”。
仿佛在說,要去相信,那不靠譜的孤獨月和袋鼠,都可以飛。
心中有盞不滅的燈,終會點亮整個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