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小編我從電影院剛看完回來,里面上到六十多的老人,下到八九歲的小朋友,都看的很開心,甚至老人都等著彩蛋放完才走的。相比于網絡上尖銳的差評,現實中電影散場后開心的觀眾更多一些。疫情時代,能看到這樣的影院場景實屬不易。這本身就不是一部純喜劇,它的笑點可能沒有那么多,但是每一個笑點出來我們場的人都哈哈大笑,后面的煽情部分也很感動,反正我是又哭又笑,值了,很推薦。
我覺得悲劇里面參點喜劇可以,就比如人生大事,哭了好多,還好有點搞笑畫面調解下,喜劇確實就可以一直喜劇就完事了,除非是周星馳那種,內核是悲劇,以喜劇為外殼。不過沈騰的還基本都是搞笑為主,所以根據他的風格還是搞笑就完事了最好。我覺得現在很多人看電影有個很奇怪的心理。看電影不是審美的,而是拿著放大鏡找茬的。
只要有一丁點不符合自己的口味,那就是爛片,絕對的爛片!一副“請再拿出一部夏洛特煩惱的片子!否則就是爛片!”這種囂張傲慢之極的態(tài)度。仿佛只要不是神作那就只有爛片,絲毫看不出制作團隊的真誠。而且我最近幾年一直看到一種言論,說喜劇就不應該有煽情。看見這個我就很想笑,為什么不可以?對我來說只要點到即止就可以,這部獨行月球其實處理的不錯的。而現在有人企圖把那種論調符號化,并成為某種0和1的壞評價標準,那大可不必。
我并沒有看到那些所謂觀眾的有多高的修養(yǎng),反而看到了他們受到好萊塢那種刻入骨髓的甜的腐蝕,即萬物皆要大團圓,容不下除此之外的可能。就是有種矯枉過正吧。從設定上看,《獨行月球》就是需要這種結局啊。開頭拋出來的“中間人”,正是需要這個結局來收回。沈騰從影片前半段的被動接受,到最后結局的主動選擇實現升華,我個人覺得是沒問題的。
雖然看到結尾是比較難受的,但后面一想,來個合家歡結局,可能從影片結構設定就不太符合了。我其實更多希望出現路人一眼就看出百分百好的片子固然是好事,但如果片子只有70分,只要能看出制作團隊不糊弄,認真,那就應該給與同樣的尊重。同樣是搞內容的我知道,百分百好的內容真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有時還要看市場和運氣。
這部獨行月球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是暑假的救市之作,是給整個萎靡的電影市場的強心針,確實它的確不盡完美,指出里面的問題可以我不反對,但前提是要學會尊重以及給出合理的整體評價,我個人反對那些標簽化,公式化的無腦影評。畢竟大家都是人,不是巴普洛夫的狗,可以擁有有別于生理刺激反應以外更高一層次的審美。一部電影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不好看,很正常,可兩極分化特別嚴重的時候,我如果不喜歡它,那就只能說明這部電影的受眾并不是我,非要把它和整個行業(yè)綁定然后說行業(yè)不行,這多少有點自我意識過剩。